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宁厂古镇,在巫县历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
譬如巫山的奶奶杨天秀老人,娘家就是宁厂的大盐商。
回来的路程中,遇到巫正阳那一码子事,加上时间又比较晚,就没有过来。
在大街上溜达,好久没有体味到这种休闲适意的感觉,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漫无目的找找曾经的记忆。
突然就听到人说宁厂要搞拆迁,动了心思来看看。
在任何旅游风景区,特别是国外,越老的建筑,越是有人来参观游览。
在中国,地方政府不少不注意环境保护,古建筑所剩无几,实在堪忧。
就像在和风,当时巫山根本没想到,边远地区居然还有古老的建筑,差点儿犯错误,把寺庙给拆除了。
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宛如回到了古代。
这里的房子,都是木头制作。
不管是另一个时空还是这一世,从来没听说过宁厂发生过火灾,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木板房只是最外面的一层,里面还是有夯实的土墙。
家家户户的大门敞开着,可以看见屋里的家具都是木头的。
木桌子、木椅子、木凳子,就连推石磨的把、油坊榨油的榨都是木头做的。
宁厂镇最古老的一条街道,名字叫谢家街。
“老者,请问这条街上姓谢的人很多吗?”巫山看到一个在街边晒太阳抽旱烟的老汉,禁不住发问。
巫县和江浙一带比起来,地域辽阔。
前世的巫山,生活在三区,宁厂是二区,两个区虽说序号连在一起。距离还相当远,中间隔着县城、一区。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根本就没来过这里。巫山对宁厂一点儿都不熟悉。
“这个客,谢家街可有一段历史了。”老人把长烟袋在石板上不紧不慢磕着。
这时。巫山才发现,台阶全部用石头砌的。
“不过,姓谢的没有人了。”老人的眼睛望着白云朵朵的蓝田。
也不知道是那个年代,老谢油坊不要说在巫县的前身大宁县,就是在整个巴蜀东部都相当有名。
按说,宁厂就是一条峡沟,没有油菜籽的来源。
油坊所需的原材料油菜籽,要从五区的徐家坝、一区的鸡头坝、马镇坝、三区的羊桥坝和四区运过来。
那个年代。没有公路,肩挑背磨或者骡马托运,成了最常见的运输方式。
在宁厂开油坊,成本和在那些地方比起来,成倍增加。
但当年的谢家当家人力排众议,硬要把油坊建在这里。
不过,油坊建起来后,家族里那些反对的声音都完全消失了。
巴蜀东部,岩盐丰富,宁厂为最。
各地络绎不绝的盐商。赶着骡马,抑或带着小木船从大宁河朔流而上,来到宁厂。
谢家油坊一炮而响。声名远播,来过的盐商都晓得,顺便把油带到川陕鄂各地。
谢家人一代代在宁厂沟繁衍生息,最后整个谢家街都成了谢家人的。
也不晓得是哪一年,大宁河突然发大水,天上雷光火闪,地上平地起水。
在宁厂,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大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半夜起来。呼儿叫爹,哭妈喊娘。到处打着灯笼火把。
盐商当中,不乏有远见卓识的人。组织起慌乱的人群,四处查看。
最后,才发现源头是在河边的谢家油坊。
我的天啦!
在浑浊的水波里,一条木龙冲着油坊昂昂直叫。
“那是什么?”宁厂人大惑不解。
大家都听说过,蛇长大了会变成蛟龙,从江到海,成为龙。
从没听说木头也会走蛟,成为蛟龙。
“是油坊的什么东西在走蛟,赶快进油坊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
“对对,只要晓得蛟龙需要什么,拿给它就万事大吉!”
一些有经验的乡老,早就开始吩咐下人准备香蜡纸钱,开始拜祭蛟龙。
那时的谢家油坊,早已不是曾经的小作坊,就像后世的小工业园区,每一个步骤,都是一大片区域。
禁不住人多力量大,大家四处找寻,不大一会儿,真有找到了。
原来是榨油的榨经年享受菜油的滋润,居然成了精!
谢家人含着泪,把榨的零部件一点点往水里抛。
要知道,他们世世代代就靠榨的油来发财致富的。
一个个就像丧了爹死了娘,只差没嚎啕大哭。
一点点的东西往下面的波涛里抛,每一次水浪就往下面降一点。
随即,波浪又往上面翻滚。
到了最后,整个油坊的所有部件,全部抛进黄涛中,但波浪一阵紧似一阵,不见减小。
那木龙昂着头,眼睛犹如灯笼,还在不停吼叫,震得周围的房间,泥巴不停往下掉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