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岛上的日子,南海神尼个袁文婷讲了很多爱国的故事,更是将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好似袁文婷听的很是感动。大半年过去了,袁文婷的伤已经很好了,南海神尼每天跟袁文婷讲中国历史明将的故事,还有孔子孟子的道理,跟是大谈江湖上的名人趣事,有时候也说说崇祯皇帝是这样的勤政爱过,为了国家更是尽心尽力。
袁文婷很是感激师傅的叫道,更难得的是南海神尼将袁文婷的急功近利所练的功夫一一纠正过来,使袁文婷的功夫更上一层楼。
一日,南海神尼叫过袁文婷道:婷儿,你客知道你的父亲死的真正原因在哪里?袁文婷道:婷儿不知道,自从婷儿知道父亲死讯传来,婷儿一直在悲伤之中,却没有问过父亲师怎么死的。
南海神尼叹了口气道:为师问你,你父是不是一心报国,为了国家大事,不惜一死。袁文婷道:父亲常常这样叹息自语。南海神尼道:那崇祯杀你的父亲你为什么还要去报仇?袁文婷道:因为我的父亲没有什么错!南海神尼道:据我所知,你父亲有几大错。袁文婷道:请师傅示下,好教徒儿得知。南海神尼道:你听为师慢慢道来。
南海神尼道:你父亲最大的错误是不该杀毛文龙元帅,因为毛文龙一直很受将帅的爱戴,更得全国人民的欢心,他杀了毛帅,然后后金军就兵进皇宫城,所以京城的百姓恨透你的父亲也是情有可原的。
袁文婷道:我父亲杀毛文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海神尼道:你父亲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说五年平辽,他想统一辽东战事,而毛文龙对你父亲来说是从很多事情上湿看不惯的。
袁文婷道:什么事情让毛文龙看我父亲不惯?南海神尼道:就拿魏忠贤事情来说,毛文龙一直不服魏忠贤,全臣更是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毛文龙拒不趋炎附势,可是你的父亲在这件事情上偏偏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所以你父亲作为辽东战事大都督的时候,从根本上来说,驻手东江镇的毛文龙根本不会听从你父亲的调遣。而你父亲已经答应了五年平辽的事情,所以他想到了杀毛文龙。他杀了毛文龙,崇祯皇帝就对你父亲的擅权很是恼怒。
袁文婷道:我父亲还不是为了大明王朝?南海神尼道:可是你的父亲杀掉了毛文龙后做了很多掉以轻心的事情,以至于后金军很快就转首进军了京城。在对待后金军军事调查上你父亲其实不如毛文龙。虽然后来你的父亲转而率兵回救京城,并与皇太极大战于皇城外围。但是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崇祯还是全城的百姓都不会相信你的父亲是回来救京城的,都在心里害怕你的父亲会引后金军进入京城。
袁文婷道:怎么会呢?我父亲忠心为国,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吗?南海神尼道:这你知道我知道,可当时的情况是皇太极的大兵就围在城外,攻城着急。你父亲率兵千里迢迢追赶而来,而围绕京城的最近的勤王兵却没有赶到,这能让崇祯皇帝不怀疑重大臣不怀疑吗?
袁文婷道:这么这么说,连师傅也怀疑我父亲是个奸臣了。南海神尼道:婷儿,分析事情是不能用意气来分析的。我没有说你的父亲是奸臣,但你的父亲确确实实做了很多的错事情,虽然他一心为国为民。
这件事情更让崇祯不相信他的原因是在抗辽战事情的时候,他几次上奏章说,接受后金军的议和。接着这件事情,崇祯皇帝就会怀疑他的能力和忠心,更有一件事情更不利的父亲,蒙古灾难的时候,蒙古愿押妻子儿女来跟大明朝换取通商,崇祯皇帝拒绝了。你的父亲却同意了。结果这次带领皇太极进攻京城的却是这群你父亲可怜的蒙古人,所有证据都指上你的父亲,不管你的父亲是如何的赤胆忠心,崇祯皇帝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杀你的父亲是必要的。
袁文婷道:师傅也认为崇祯杀我父亲是杀对的。
南海神尼道:也许崇祯杀错了,但是你可以想着你是崇祯,而你的父亲却反下了几件事情:
一、平台召见,“五年平辽”。袁崇焕之死的起因之一,崇祯在平台召见廷臣及督师袁崇焕,讨论平辽事宜。
崇祯是个认真而讲求实际的人,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问袁崇焕:“建部跳梁,十载于兹,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
袁崇焕答复崇祯道:“所有方略,已具疏中。臣今受皇上特达之知,愿假以便宜,计五年而建州可平、全辽可复矣。”
因前已特地强调“具实奏来”,崇祯便认定这是袁崇焕周详考量之后拟出的计划,十分高兴。他说:“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
二、同室操戈:毛文龙之死,袁崇焕之死起因之二。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时候给了毛文龙的罪状是,袁便当众宣布毛十二条当斩之罪:
1、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核;
2、刚愎撒泼,无人臣礼;
3、全无战功,却报首功;
4、侵盗边海钱粮;
5、自开马市,私通外夷;
6、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
7、窃赃无算,躬为盗贼;
8、好色诲淫;
9、拘锢难民,草菅人命;
10、结交近侍;
11、掩败为功;
12、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后来袁崇焕在杀了毛文龙后,也流露出这样的心情。他先是以朋友私交为毛做了沉痛的祭祀,又在归途中赋诗一首,不加掩饰地抒发了同室操戈的遗憾之感:
战守逶迤不自由,
偏因胜地重深愁。
荣华我已知庄梦,
忠愤人将谓杞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