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随着时间的流逝,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在1战后的第二次较量即将在伊朗拉开序幕。1920+15年。双方的战争准备不再掩饰。德国将第一、第五和第六三个重装甲师的主力调往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同时伴随三个装甲师前往的还有另外4个步兵师和部分后勤单位。在短短数月之内,该地区的德国陆军数量从3万增长到15万左右(包括后勤单位)!虽然部分重装备还没有到位,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战争已经进入倒计时。
三个装甲师大概拥有600辆可以战斗的各种坦克。再加上配属的坦克歼击车和突击炮,德国陆军第一波攻击的能量已经相当可观了。而一共7个师的规模能出动的兵力也在10万左右。而相对于防御南部伊朗的美英军队来说,后者的力量就要差很多了,到目前为止,美英许诺的部队总量不过8万左右,坦克装甲车辆500辆左右。论规模不到德国人的一半,而论战斗力的话恐怕就只有三成左右了!在徐杰看来,被击败是肯定的,关键是能拖多长时间!
南线方面德国人并不打算一开始就全力施为,德国人计划先投入两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作为主力,而剩余的兵力则作为整个战区的总预备队。倒不是德国人小瞧美英军队战斗力。而是对北线的土耳其号奥匈** 帝国军队十分的不放心!如果说南线是同盟国占优的话,那么北线则是华夏和伊朗占优。至少从番号上来看,北线的华夏和伊朗联军一共拥有4个装甲师。其中2个是伊朗人的,而另外2个则是货真价实的华夏一线装甲部队!
“根据可靠情报。华夏装甲师的规模要比我们大一些,一个师的坦克、坦克歼击车和突击炮大概有250辆左右。仅仅计算2个装甲师的总兵力。就已经和我们部署在一线的部队差不多了。如果再考虑装备质量差距的话,那么即使我们和对手发生正面决战,战况也会很不乐观。,我并认为奥匈帝国的两个次等装甲师和土耳其人的部队能够正面挡住华夏和伊朗部队的倾力一击。他们的目标是基尔库克。这个油田十分关键,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所以我希望要么从本土抽调新的部队来巩固北线的防御,要么抽出一个装甲师作为总预备队。”在一次陆军内部会议中,曼施坦因不无忧虑的说道。
曼施坦因的话给德国陆军高层敲响了警钟,但是他们随后发现抽调部队增援并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装甲师200辆坦克和上千辆卡车外加大量的自行火炮等重装备运输起来十分困难。而且消耗更是巨大。如果要再加一个装甲师的话那么对目前德国前线的燃油和弹药库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让德国人感到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和伊朗的准备也会更加充分,时间未必是站在德国人一边的。
最终德国总参谋部做出了一个折衷的决定,抽出一个独立的装甲师作为总预备队。同时为了应对南线装甲力量可能存在的不足,德国陆军决定在战争爆发后派遣若干个独立装甲营来弥补装甲力量的不足。这些独立装甲营中存在一定量的轮式装甲车辆。而且不配属远程支援火力,所以可以节省大量的补给单位。在的德国人看来,虽然这种一半履带式战车一半轮式战车的搭配有些不伦不类,和华夏德国的真正装甲部队碰上绝对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对抗孱弱的美英部队还是够了。这也算一种方便快捷的提升战斗力的方式吧。
最终德国和土耳其以及奥匈帝国达成了一致。双方同时从西面和南面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德国陆军会尽快在短时间击破华夏侧翼的美英联军而土耳其和奥匈军队则要牵制住华夏和伊朗军队,防止对方合成一股一起对付德国陆军。按照德国人的计划,德国陆军将在空军的配合下在2周内的时间击溃美英联军,然后绕道华夏和伊朗军队的侧后方和土耳其以及奥匈军队形成一个钳形攻势。
至于另外一种可能。华夏在开始阶段直接发动对土耳其的进攻,同盟国也做了安排,那个装甲师就是保护基尔库克的最后一根保险丝。按照德国人的估计。即使他们无法最终遏制华夏陆军的攻势,至少也可以拖延一段时间。而全力进攻的华夏部队自然无法支援美英。那么德军在南线的突击将会更加顺利。
而在空军方面。德国空军所属的帝国航空军、狮鹫航空军、腓特烈大帝航空军以及秃鹰航空军在内的一共四个航空军将近2500架飞机的庞大集群开始进入两河流域以及小亚细亚地区。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网。再加上土耳其和奥匈投入的一线部队,整个位于中东的同盟国航空力量已经达到了4000架左右!而作为对手的华夏和协约国航空部队玩命凑也不过在伊朗部署了2200多架飞机。其中华夏空军有900架左右的飞机。伊朗航空力量为500架左右。剩余的为美英两国。相对于同盟国航空力量那种战斗机、夜战飞机和轰炸机俱全的均衡搭配。华夏和协约国的航空力量都以防御为主,战斗机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虽然也有攻击机,但是都是单发。只能执行有限的对地攻击任务。虽然华夏和协约国还在努力补充飞机数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受制于伊朗脆弱的地勤和维护能力,上升的空间并不大。
仅从数量上来看,德国空军堪称是满手好牌啊,不过唯一让德国人感到比较郁闷的是,bf109战斗机的航程实在是悲催点。即使有副油箱,其作战半径一般也不超过500km。如果考虑提前接敌扔掉副油箱的话,那么航程会更悲催一些。所以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想要对伊朗纵深的目标进行打击确实存在一些困难。除非德国空军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和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戈林提出的建议是实施夜间轰炸。虽然精度会比较低,但是总比没有强。而老成持重的格里姆则建议先对伊朗的空军基地进行攻击。上次在意大利的惨重损失让这位轰炸机指挥官对协约国的拦截力量十分的忌惮。在他看来空军首要作战目标就是对方的空军,先解决这个问题再谈对地支援吧。而在打击目标的选择问题上,作为空军老大的红男爵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指示。一方面是因为他比较认同格里姆的建议,但是另外一方面在从参谋部的压力下,他又必须顾及陆军的要求。所以就摆出了一个你们做,别做的太过分,我就装作不知道的态度。而负责制定计划的小里希特霍芬(历史上2战的德国空军将领和红男爵有亲戚关系。)和凯塞林自然心领神会。
同盟国空军和陆军做了准备,海军自然也不会闲着。德国海军两个双航母编队已经离开地中海进入红海。而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也各派出一艘中型舰队航空母舰。这样一来部署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一代的同盟国海军力量就已经达到了6艘航空母舰的标准,这支力量放到历史上那绝对是相当强悍的。3艘重型装甲航母和3艘轻防护中型舰队航母。这可是完爆历史上日本空袭珍珠港时的阵容啊!不过这样的阵容对于所要面对的对手来说恐怕并不那么富余。
首先他们必须盯紧随时可能出现的“伊朗舰队”。对方拥有两艘舰队航母,那么为了稳妥起见,同盟国至少需要抽出3艘舰队航母才有比较大的胜算。这就分出了将近一半的兵力。除此之外,德国舰队还必须负责阿拉伯海到波斯湾一线的海上安全。这就让他们必须和英国部署在伊朗东南部的陆基航空兵分出一个高低,毕竟人家费大力气造了机场,部署了大量空军可是要见真章的!三艘航空母舰满打满算也就300架飞机,和陆基机场进行无休止的拉锯战肯定不行,但是可惜的是,海军下属的航空力量中缺乏远程重型轰炸机。很难对伊朗东南部的英国航空基地予以毁灭性打击。
所以看似强大的舰队力量实际上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入不敷出。比如说当印度洋发现伊朗舰队的时候,同盟国地中海舰队要分出一半的力量来对付伊朗舰队,即使打赢了,三艘航母恐怕也会有所损失。即使运气比较好。一艘航母都没沉,那么舰载机和物资的损耗也足够让这些航母暂时退出一线了。而剩余的三艘航母面对英国陆基航空兵,恐怕一周之内就会被打虚脱。按照意大利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一周激烈的空战损失300多架飞机是很正常的。即使把这个数量减到三分之一,也够德国海军受的。按照欧洲军事标准。损失三分之一的兵力后,就已经可以让这张部队失去战斗力了。如果再损失一艘航母的话。恐怕剩余的德国海军就要考虑退出战场了。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海军的应对方式是在波斯湾南部沿海地区建立空军基地,以陆基空军对抗陆基空军,同时为了保证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派出的舰队和部署在地中海留守的舰队实施轮战。当一支舰队实力出现衰竭的征兆的时候,就果断拉回去修正。让另外一支舰队补充上。这样一来整个同盟国舰队被彻底调动起来,甚至于西班牙人的两艘中型舰队航空母舰也被“征用”。虽然他们不会进入一线战场,但是也被作为护航战舰和飞机运输舰来承担二线任务。至此,整个同盟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