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翌日,魏王武柲于万象神宫接册书、受太子印玺,叩谢皇恩,接着便祭祀太庙,告慰祖宗。
如此,武柲便正式成为了大周皇储,但武柲并没有接受入主东宫的旨意,他以契丹未平,天策府新建为由,上疏暂居于天策府。女皇遂同意,而且也同意武柲设置天策府属官,并不定期到宫中批阅奏疏,以了解如何处理政务。
再者还需要女皇耳提面命一番,不然偌大一个帝国交给武柲,她还真有些不放心,武柲自然应允,如此便可早些接手一些政务。
而这,对于武柲来说,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的道路还是依旧得艰辛。
三日后,李旦封为相王搬出东宫,其诸子诸女一并出阁,至于请封降为郡王,女皇怜皆是亲子,便没有同意。但除了李成器依旧封为永平郡王外,其余诸子诸女的爵位都一律收回。如此一来,李显和李旦诸子只能有一个继承王爵,而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没有大的贡献,那么数代之后就会成为一介平民。
有如此结果,还是吉顼和女皇的一次深谈,吉顼虽是武柲的马前卒,但也受女皇信任,特别是如此神速得处置了这一次大案,更让女皇觉得,吉顼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吉顼也被授了一个郡公的爵位。
积善坊。
魏王府、忠王府、相王府都在这个坊内。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皇族坊,加之相王府诸子允许出阁,原相王府就必须得扩建。于是乎。便在相王府一旁一次性建筑了五座宅院,分属相王五子,如此大的工程,自然得落实到了地官、冬官、将作等部门,但建造天策府的工期十分紧张,这边建造宅院显然不是什么大事。
地官和冬官的官员也都象征性得派了人先圈地平地再慢慢规划建造。
相王也无奈,每日里依旧沉湎于酒色之中。偶尔到对面的忠王府看望一下三哥,尽管幼时关系不好。但如今也算是难兄难弟了。
武柲开始着手实施于朝中设置市舶司,在广州和泉州设置市舶司衙门。但第一天的商议却让他感到一种无奈,对于新的事物,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拥有着强烈的排斥之心。而且士大夫思想太过严重。
问题很简单,就是市舶司首长的官品该如何定,武柲认为应该定在三品,与九卿同列。而诸宰相认为,九卿是朝中贵品,且官品设置应该暗合天数,不能轻易设置。“九”暗合九宫之数,多了一个,不符合天数。
有人便建议。既然市舶司肩负港口赋税,那就归于地官,武柲直接否决。以新衙门诞生,必然要深受重视,方能安然运行下去,若归于地官,则让人有轻视之心。
如此商议之下,令武柲深深地感到。即使如今身为皇储,但依旧掣肘不断。难以顺畅得实现心中计划。
如此,第一天的朝议,便在不断地争论中告一段落,他随即出了政事堂,便向着宫内走去,他要到女皇身边学习如何处理政务,批阅奏疏等等。
宫人见到武柲,都欠身唤一声,“殿下!”
对于这样的转变,武柲也只能微微一笑,如果一切顺利,用不了几年,便要入主此宫,他将继承宫内的一切,而这些宫人也是他的财产,或许其中的一两个都会成为嫔妃也说不定。如此礼敬,也只是出于对未来皇帝的恭敬而已。
武柲缓缓而行,要到临仙殿可还得走一段路,所以他有的是时间思考。
如今既然身为皇储,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一件事情,便是契丹问题,其次便是朝中冗官的问题,至于设置市舶司,按照女皇那急切的语气,相信很快就能落实下去。
对于契丹问题,武柲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也不用去考虑,他早有布置,若发动起来,一战而定。
最麻烦的,则是朝中冗官问题,自有武周建国以来,教育几乎停滞,国子监、太学、四门学都被武氏族人和依附武氏的一些人搞得混乱不堪。因为一直以来,武氏担任着国子祭酒,以判祥瑞为本,而忘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数年来清心书院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而且因此在各州也涌现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的书院,如东篱书院,国泰书院等等。
教育只是一个方面,但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则是充斥在拾遗、补阙官位上的两千官员,还有各部的三千员外郎,这些官员,不管是跟武氏,还是李氏,甚至如今的新兴势力二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若一个处置不好,或是疏忽了什么,后果是很严重的,至于有多严重,武柲无法预知,但在自己没有登上皇帝宝座之前,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积蓄力量,静观其变。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