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骑士文学 www.74wx.cc,最快更新反叛的大魔王最新章节!

    (感谢“叶念零”的盟主打赏,三合一,一章加更,两章正常更新,字数略少,下章补齐,从今天起,面对电脑,夜夜修仙,做一个不欠更的男人)

    成默将瓦片扫掉,出现在成默眼前的是一片金灿灿的青铜,即便在夜晚,也与旁边黑色的瓦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倘若换了一个人在这里,看到青铜屋顶根本不会有什么反应。就算是成默,如果没有看过杨教授的书,如果不是父亲很可能研究过秦始皇陵墓的建筑,也许同样会忽略过去,一定不会如此的诧异。

    毕竟青铜在秦始皇陵墓随处可见,屋顶用青铜做的,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吧?青铜“电梯”都出现了,青铜屋顶相比之下一点都不玄幻,有什么好值得惊讶的?

    大惊小怪而已。

    在进入遗迹之地之后,其实成默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会因为身处遗迹之地,对周遭发生的一切“奇怪”的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会动的陶俑,会重现历史的迷宫房间,会追的人鸡飞狗跳的蚣蝮,因为这是里世界。

    可父亲的调查让成默警觉起来,因此对享堂上方出现了金属制的屋顶而产生了一丝怀疑,要知道眼前的状况完全不符合书上对秦朝建筑的建造工艺的描述。

    按道理来说,他看见的应该是一片灰色的由乱麻渣子加石灰压制而成的青灰背,而不是如此闪耀的青铜背.....

    对于不了解古代建筑的人,不会知道华夏将榫卯结构结构玩到了登峰造极,也不会知道华夏古代建筑都是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这和西方的石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东西方会发展出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原因是多种的,其中一种原因就是华夏人实在太聪明了,华夏古代建筑家能够充分利用力学的原理,突破了木质材料不能支撑高大建筑物的局限,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造成中西方建筑发展的差异——那就是,防水。

    不管对于西方还是东方,防水都是建筑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尤其是华夏? 绝大多数地区都比较多雨,房屋结构还是木构架结构,不解决防水问题? 华夏的木架构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华夏古建筑防水术也是登峰造极的? 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的设计建筑师们所采用。

    防水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是屋顶建造? 屋顶建造属于华夏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成默今天所看《万世一系——华夏古代建筑史》就有说到这个,可以说华夏建筑的台基、屋顶都是为了防水而生? 并且屋顶还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不是你想修那种,就能够修那种的。

    说到华夏屋顶,就首先得说“瓦”。

    从远古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修建的茅草屋顶不能杜绝渗漏? 更不能建造小坡大跨度的屋顶? 于是必须创造新的防水材料? 才有这种可能建造更高层级的建筑。

    瓦的诞生使得华夏的房屋建造发生巨大的变革? 让华夏建筑跨入新纪元。从出土的文物来看? 华夏最早在西周就出现了瓦? 还研制铜瓦、铁瓦、琉璃瓦,而这些,欧洲一直到17世纪才出现。

    此刻成默身边就堆着一堆雕刻着奔鹿、立马、四兽、三鹤的黑色瓦片,擀密如石,敲击如磬? 瓦片的反面刻有还有“左司显瓦”小篆以及编号。这些瓦片分为板瓦和筒瓦、还有半瓦当(板瓦是仰铺在房顶上? 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 瓦当是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每片瓦片上都有瓦钉和瓦环? 用来固定瓦的位置,瓦钉和瓦片还是分开的,这与成默在博物馆里面看到的瓦钉与瓦一体的秦朝瓦完全不一样。

    总之? 可以说享殿瓦片的制作工艺放到今天来都不过时。

    不过这并不是成默关注的重点,重点是瓦片并不能完全阻隔漏水,于是就产生了配套的屋顶建造方式,具体几种方式成默没有认真看,但他知道这其中绝对没有青铜或者青铜片造的的屋顶,这违背常识。

    此刻成默的眼前,横在屋顶上方用来挂瓦的挂瓦条不是古代传统的木质挂瓦条,而是青铜挂瓦条,单只是这一点,只能说秦始皇有钱任性,但如果说整个屋顶都是青铜铸造而成的话,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成默满脑子的疑惑从屋顶上站了起来,迫不及待的掀开了一整片斜面屋顶的瓦片,果不其然,整个屋顶使用了一体成型的青铜屋顶,一直连接到尖顶顶端的青铜圆球,这个让成默有点瞠目结舌。

    要知道全封闭的金属卷材“铅锡背”直到五百年前才出现,但那也只是铅锡合金熔化浇铸成约一厘米厚的板块,焊成整体,又被称之为“锡拉背”或“锡背”,故宫御花园内的钦安殿就是使用的这种防水技术,这已经是足够有钱,有技术(冶金技术)的任性了,没想到2000年前,华夏就建造出了更为任性的建筑。

    成默站在尖顶俯瞰,透过架在上方青铜挂瓦条,整面青铜屋顶光滑如镜,甚至能看到一团模糊的月色,这实在有些超过认知,现代人看如此大面积的铜片觉得没什么,但在古代,尤其是两千多年前,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浇铸水平不高,就很难控制铜液流动,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屋顶走形,尤其这还是一个坡面。

    仅仅这一点,就秒杀同时期的其他文明了.....

    真是匪夷所思。

    成默又蹲了下来敲了敲青铜制的屋顶,更出乎意料,这还不是铜片,它的声音一点也不清脆,十分沉闷,瞬间成默就判断出了屋顶十分的厚,至少超过了十五厘米,如此之重的屋顶,那木架构是如何承受的?

    这可是一个三重檐的建筑。

    难怪父亲要去找杨教授。

    成默跳下享殿的屋顶,飞快的跑向了享堂,去检查房间里的木立柱,木构架结构的房屋,墙壁是不承重的,屋子的全部重量都通过横梁集中到立柱上面,如此重的屋顶,普通木立柱根本支撑不起。

    成默用指节用力的敲了几下一下享堂进门处的刷着红漆的木柱,仔细听声音,似乎有些怪异,以载体的如今对声波的掌握,成默很轻易的听出来了两种频率。先到达他耳朵的音调比较高,而后一种音调比较低,这也就说明眼前这个圆柱由两种物体组成,一种密度低,一种密度高。

    想起上次被白秀秀踹的靠在立柱上,立柱居然纹身不动,硬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成默更加疑惑,四下望了望,看见走廊处掉着不少青铜剑和弓弩,便跑了过去从地上捡起一把青铜剑,回到立柱旁,挥手直接朝着红漆圆柱砍了过去,顿时青铜剑就深深的滑进了木立柱里。

    成默将青铜剑抽了出来,胡乱的剁了几下,木屑四溅,很快就听见了金铁交鸣的声音,成默将青铜剑扔在脚下,剥开厚厚的木头,便看见木头里面包裹着金黄的“青铜芯”。

    成默愣住了,原来这座享堂表面上看是华夏传统木架构,实际上一个不折不扣的青铜殿,又或者说是“黄金殿”......

    ————————————————————————

    成默又一一检查了环绕享殿的几根立柱,全都是青铜柱,证明了这就是青铜殿的想法,并且这些青铜立柱埋的还很深。

    弄清楚眼前这个享殿就是青铜殿之后,成默还用了脉冲激光束切开了青铜顶,探查了一番青铜电梯的启动方式,果不其然是靠“人力”驱动的绞盘连接滑轮组装置。每组电梯需要四至两个人推动把手,把绳索缠绕到一个垂直的轮轴上。绞盘到“吊笼”之间有一条绳索,这条绳索被缠绕到那边的主轮上,这是传送系统的最基本原理。

    当绞盘上的绳索被缠绕到大轮的同时,轮轴上的小轮就会将“吊笼”上的绳索缠绕拉起......

    想到秦朝可以将巨大的石块吊入如此深的地底,创造这种“人力电梯”也就不足为奇了,张艺谋拍摄的《长城》里面就有这种手摇吊笼装置。而这种系统没有普及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没有必要,除了秦始皇陵墓这种掩埋在几百上千米深的建筑需要这种电梯之外,其他的建筑实在不需要,因为费力不讨好。

    而这些深井想必在陵墓建造完成之后,全部都会填上,之所以没有记录,成默猜测也是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杀掉了所有修陵的工匠。

    搞清楚了自己想要搞清楚的事情,成默又费了不少力气才回到陵墓的地下五层,重新设置了激活点,便回归了本体。

    青铜殿的发现,让他知道了父亲为什么会找杨教授,无论对于历史学家还是对于人类学家来说,两千多年前出现了工艺超乎时代的建筑,都是震撼人心的大事,只是可惜青铜殿只存在于里世界遗迹之地,在现实中,它应该早就被项羽拆掉,成为自己的财产了。

    然而青铜殿虽然很神奇,很不可思议,但也在想象的范围之内,秦朝能铸造那么精美的青铜马车、青铜鼎、青铜武器,造出一间青铜殿也不是那么不合乎情理.....

    可父亲为什么和他一样执着于“招魂幡”上刻的字?

    成默之所以专门跑去问袁教授,是因为求知欲,也是因为他有追根究底的习惯和爱好。另外,成默一向认为对于一件事物的认知,都是由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堆积起来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一眼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只能通过一些观察“表象”,来探寻找到“根本”的路径。

    有些表象看起来无足轻重,也许至关重要;有些表象看起来十分重要,然而却无足轻重。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找到答案,并不能只凭感觉和印象。

    那么父亲是和自己一样的想法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