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于光荣怀着满腹狐疑,排查了两个镇子,七八个点。
最后不得不承认,地方上的治安和失业情况,跟他坐在钱塘办公室里脑补出来的“基层形势”大不相同。
太安居乐业了,有点不正常。
83年,别的地方到处都是车匪路霸、嗷嗷汹汹的失业人马。
就算收敛点儿,上路不直接抢的。那至少也是路边开个小饭馆,强制吃饭,而且卖得很贵——这种业态因为比较收敛,而且多披了一层合法经营的皮,在国内生命力非常顽强,几乎持续了20年。
在内陆某些比较深入偏远的省份,甚至过了2000年,都有这种情况:大客车司机高速上开着开着拐下去,找个黑暗角落的不起眼小店停下。
也不抢你,只是冷言冷语:全体吃饭!再往前几小时车程内都没有可以吃饭的点了!然后一个盖浇饭卖你百八十块,甚至视环境求救难度再加价。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普及的高速服务区卖饭虽然贵,却避免了外地人被地头蛇法外盘剥。何况,把有点势力能闹腾的地头蛇招安洗白、安置到服务区也要成本,先富起来的人稍微出点血就出点血吧,至少市场环境好了。
中国人自古有“穷家富路”的观念,在那些一辈子没出去过的人眼里,“能出远门做生意的人”就是相对有钱的原罪者了。
可是,在诸县和山阴,于光荣看到失业工人因为给香江老板生产兵器盔甲,一条巷子里的住户半年出了七个万元户。
后来还看到了被关停印染厂的失业工人,改行生产古装戏服、或者是抗战时期的日军军装,也成了万元户。
听说他是省里来回访的,那些离开体制的小工头还拿他当视察领导——当天中午,于光荣和几个弟兄,就被一户颇想显摆的山阴个体户缠住了,非要“警民一家”请他们吃个便饭。
那个体户还跟他炫耀,说最近兰亭影城正在拍的那部戏,那个香江男主角演咸丰皇帝的龙袍,就是他厂子供的。
香江老板很阔气,为了皇帝那几身衣服给了他两万港币,花了七八个裁缝师傅刺绣师傅几个月才做出来。
根据纪律,于光荣当然拒绝了留饭的邀请。
何况他也不稀罕,这段时间跟着顾骜出任务,伙食比这儿更好呢。
不过他还是趁机观察了一下个体户的伙食。
那户开古装小作坊的个体户,在毫无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家常便饭就摆出了汽锅鸡和卤猪肘。
给手下雇佣的工人们吃的稍微差点儿,但也有青鱼鲞管够,蔬菜饭食就更是敞开了供应。
唯一的辛苦是要长时间加班,劳动条件明显不如八小时一到就散伙的国企。
好几个他踩点的新生作坊门口,还挂着招工的招牌,显然是如果有人愿意干,还能扩大生产——这招牌是给他最震撼的。
因为如今这街面,家里有积蓄、能吃好喝好,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经常能有招工机会。
大城市里,国企的招工通知但凡能在居委会的公告栏里贴超过半天,那这座城市的就业率就能算全国形势前20%的了。
正常情况下是贴个半小时就没了。
“全民办集体”地位捞一些,在京城、沪江这些市民身份尊贵的城市,可能能挂两三天。但是在小地方,庶民拉得下脸面,那也是挂不超过一天的。
于光荣多方印证暗访,从群众口中得知:那些道具厂和服装定制厂的招工幌子是长期挂着的。
一开始他不信,后来明白了:国企招工,如今重视培训,你只要是个人,学历或者别的硬杠子到了,岗位技能可以招进去慢慢培训。
但是这些个体户,对手艺要求很高。
比如只会做中山装的老裁缝,哪怕你经验很丰富,但不能直接上手给别人赚钱,那对方就不要你,你自己慢慢学会了再来吧。
这种毫无人情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让招工招了那么久都招不满。
95%的应募者手艺不过硬。
……
这天,已经是带着代表团来兰亭影城游玩的最后一夜了。
第二天,就只剩兰亭镇上几个博物馆参观一下,然后就车队直接送回省城、火车去沪江转飞机离境了。
于光荣虽然没抓住重点,瞎忙了两天,但他内心还是庆幸的。
搞安保,瞎忙最好,没事儿就是最好的消息。
何况,严厉打击之下,小蟊贼还是搂草打兔子干掉了十几个。
晚饭的时候,照例是在兰亭影城那家三星级招待所的餐厅。
组委会请客,让提供配套服务的人员单独一个餐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