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在小皇帝思索这会儿,小太监很知趣的重新拿起了一道奏章来,继续念道:“言官中贿嘱附势,盛作不忠之事。蹿窃富贵者,往往而是。年升闰升以为例,固然矣。故此辈不知上恩,专感辅臣。其所得爵禄,若辅臣与之者。虽他日有败,今日固已富贵矣。失此不治,臣谓皇上可惜者有四:专权者利用皇帝的爵禄培植自己的势力,进而妨碍国家利益;升迁的官员对辅臣感恩戴德,为官无品行,欺蔽了皇帝;辅臣以个人好恶任免官员,无王法可依;今杨溥威制朝绅,专柄擅国,应该马上罢免……?
小皇帝一言不发,小太监也没停下的意思,上百份奏章被小太监一一念来,竟大半是这个意思,小皇帝听得眉头直皱,这些官儿可都是言官御史,说白了就是把持朝廷风气的所在,如今千夫所指都杨溥,若不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一切,那只有一个可能,言官说奏请都是真的,要说杨溥是那种大奸似忠的奸臣,小皇帝着实不信,他的脑子里还是杨溥上朝时也低头循墙而行的样子,这样一个老实而胆小的人实在与百官所说的柄权之贼着实相差甚远,可小皇帝又忍不住在心头问了几声,本朝自太祖立国对言官十分看重,特赋其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的职权,地位虽不高,但权势却不小,况且本朝祖制言官人数一般保持在两百人左右,为历代之最。势力绝对是最大的,任何一个臣子都难以达到控制的地步,内阁不行,司礼监更不可能,既没有人在背后操作,那么可以看做是百官自发的,既是自发的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小皇帝心里一时也寻不到好的主意,不知这奏章是发还是留中。
那小太监看小皇帝好生犹豫,也不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有人指点,小心的道:“奴婢看这些奏章若是发出去怕是要争论好一阵子,这马上就要过年了,外面的那些官儿若是争起来可是没完没了,这个年怕是也不好过了。”
小皇帝一听心道:”可不是么,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个好的年月可以好好放松一下,那能被一帮言官给搅黄了,况且今年是他第一次选秀,张太皇太后给他选中了一个来自来自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的少女钱氏,人是什么模样他到是见过了,可从成亲来二人还没怎么好好说话,一来他刚刚亲政政务太过,二来么,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孩子,平日里习惯了一个人,陡然间身旁多了一个女人,还真有些不习惯,除了大婚当夜他两人有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交流外,这都几个月过去了他还没正儿八经的去瞧瞧人家,正盘算着趁着过年这档口儿空下来,好好与人家说说话呢。哪能被一帮言官给缠上。
这么一想,顿时对眼前的这些奏章痛恨起来,连带着杨溥也暗恨了一把,心道:“都你这个老东西,好好的内阁首辅给朕惹了这一档子事儿,还让不让朕过个好年了。”
“要不,要不咱们按照老规矩。”见先前的话儿并没有引起小皇帝的厌恶,小太监胆子又大了几分,试探着说道。
“好主意,就好老规矩!”小皇帝有了主意,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所谓的老规矩便是“留中不发”官员上奏的奏章,多数有几种处理办法:同意的话就用朱笔加以批示或答复,并抄送各部加以公布,即“批答”;不同意的话,可以对相关的官员加以批评或惩罚。如果皇帝对相关奏折觉得不合己意,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处罚言官,就可以扣留相关奏折,即“留中不发”,这是一种对廷臣奏议的消极处理方式,可以视为变相的言路压制。所以寻常情况下,皇帝并不采用,可规矩既在,总少不了用,而一旦皇帝对那个臣子的奏章采用留中不发,其用意除了对说百官所奏不满之外,最大的作用是恶心一下对方。让对方颜面尽失。不得思索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又或者自己那些方面做得不对了。
小皇帝自问寻了一个好法子,不免有些高兴,欣喜之余觉得眼前这个小太监倒也不错,忍不住问上了对方的名字,小太监姓阮,单名一个浪字,是个比较忠厚的宦官,他永乐年间进宫,不会拍马屁,也不搞投机,只是老老实实地过他的日子,在宫内待了四十年,却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少监而已,没人瞧得起他,这次他被派来送奏章,只因读书的时候比旁人用功一些,字儿认得全一些,实在没想到会被当朝皇帝关注,当然了,他更想不到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会成为大明最受人敬重的太监之一,这自是后话,咱们暂且不说。
且说小皇帝听从了阮郎的建议将百官的奏章留中不发后,便一门心思的等过年了,百官也不知是看到了小皇帝的心思,还是有人吩咐过,总之在接下来的十几日里,小皇帝可谓是优哉游哉的爱舒坦,渐渐便将奏章一事给忘记了,全然不记得还有奏章没发出去这档子事儿,记性算是差到了骨子去了。
转眼便到了除夕,京城的衙门不再是热闹,而是冷清了,本朝太祖皇帝来自民间,精力旺盛,经常批奏折批到半夜三更,而且,他不光自己这样,对下面的官员要求也很严格。从登基第一年就规定,废除前朝的官员宽松的休假制度,采用他老人家认可的休假制度,按照他亲自制定的假期制度,本朝的官员一年只放三天假,分别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一年就三天假期,这还不把人给累死,再者读书十年不就是为了劳心不劳力么,这下可好,官儿一年做下来比百姓还累,那还当什么官,所以洪武初年不少官儿上奏折请求恢复前朝的休假制度,但每次都被朱元璋否决了。直到朱元璋死后,朝廷才有些体恤,在原有假期的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