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刘备的心里歹念一生,竟然就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心动趋势。
他在这刹那之间,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自己与刘易的种种往事,往惜如画,一幕一幕的从脑海中掠过。
说实在,刘备以前对刘易的印象并不是太深印,他仅就记得,当初自己以汉室宗亲之名,结识了关羽、张飞。那个时候,他自己亦只是一个小人物,没有什么的名气名望,家贫如洗,武艺亦不怎么样。当时,他武不及关张,论名声也不及关张,无论哪一方面,他都难以让两人折服,还幸,他稍比两人年长,所以,以情投意合之名,与关张两人结为兄弟,耍了一些手段,让两人顺从于他。
在这里,他的这个汉室宗亲之名,给予他很大的帮助,要不然,关、张两人也未必会视他为大哥,未必会真心服他。
收服了关羽、张飞两人,得到张飞家财的资助,他才可以扯起义旗,招兵买马。刘备知道,张飞虽富,但却也只是一个屠夫之家,不是真正的豪富,张飞的那点家财,也仅够他招收几百义兵。
刘备当时知道,兵贵精不贵多,如果想有一翻作为,就必须要走精兵路线,每一个义兵,都要那种非常精壮之士,每一个义兵,都要经过精心挑选。要不然,当时十乡八里那么大,他要招多少义兵招不到?
这里,刘备凭这三百来义兵一路斩将夺旗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皆因他这三百来义兵,最少都是身体素质非常强悍的人。
而刘易,刘备记得应该是最后入伍的,那个瘦得如猴子一般的小子,刘备根本就没想过要他。要不是已经收进义军当中的不少以前是混混大侠之类的义兵与刘易相识。代刘易求情,而这个小子,相当机灵,嘴巴又甜,最后连关、张都为其说话,刘备觉得有刘易这个小子为其跑跑腿倒也不无不可。嗯,刘备当初同意让刘易加入义军,的确就仅只是把刘易当作是一个小跑腿来看待的。事情过后,他对刘易这个小子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可以说,事后。刘备也根本都忘记了自己的义军当中有刘易这一号人物。
让刘备记着刘易的是,刘易这小子被那帮人挑使前来,说要借桃园学他与关、张两人结拜。这件事,说起来刘备当时还挺高兴的,因为他让那些义兵在桃园结拜之后。军内的气氛非常好,士气大涨。特别是他本就准备走精英路线的。这样一来,每一个义兵都对他的这支队伍有了归属感,凝聚力是空前绝后的。这个,从后来的战斗当中就可以看得出,自己这三百来义军,作战勇猛。义兵们在战场上,携手并肩,共进同退,从来都没有丢下一个人。
这一支小小的三百来人的义兵。可以打响名声,和当时的桃园结拜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
不过,他对刘易的印象仅只于此,后来的许多战斗当中,他都以为这小子已经战死了呢。
刘备真的没有把刘易放在心上,一个流浪的小混混,没出身没来历,没有多大的战力,死了便死了,他根本就没有记住这个人。
战败了黄巾军,刘备面临着一个今后出路的问题。养军养兵,要钱啊,加上朝廷又勒令解散义军。鸟尽弓藏啊,仗打完了,自然要散了。当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实在没有办法再带着这么多或伤或残的义兵,这些人,已经成了他奔向前程的拖累。可是,他却又不得不管,因为如果一声不吭的离弃了这些义兵,对他今后的名声会有很大的影响。他千方百计的找到了当时以刚烈忠直的郎中张钧,向他禀明义军的情况,这才让刘备有了一个解决义兵的办法。好不容易拿到了朝廷的一笔赏赐,分了一点钱给义兵,让他们各自散去。
这事儿,本应该就到此为止,他觉得自己的确已经做得仁致义尽了。如果那些义兵就此散去,那该多好?可惜,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他压根没有放在心上的小兵刘易,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冒了出来。并且一飞冲天,远远的把他这个正主儿抛在身后,成了一个让他都要仰望的人物。
当然,如果这个刘易是别人,不是他曾经的压根不放在心上的帐下小兵,刘备并不会有什么的想法。因为,别人能出头就是别人的本事,与他刘备没有一丁点关系。
但是谁都好,为什么偏偏是刘易?刘备的心里那个妒恨啊。特别是刘易接收了原本是属于他的那些义兵,并凭借着那些义兵,助他在洛阳搞风搞雨,混了一个什么的振灾粮官。
原本,这些人如果按他的设想,各自散去回家,从此埋没于世上。那么,他也不会再想起他们。可刘易与那些义兵如此高调的冒头,飞黄腾达,这不只是让刘备感到妒恨了,每每听到他们混得风生水起的消息,刘备的心里,就如被什么恨恨的抽了一鞭。嗯,是对他良心的鞭挞,是对他良心的遣责。
刘易等人,让刘备感到心里愧疚啊,可是,他却又不愿意承认。他已经习惯以仁义自居,习惯了总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正人君子问心无愧的立场上来做人。
当初桃园结义,是谁带领大家宣誓?是谁带着大家激昂的喊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是他刘备,还是他刘备!
可到最后,是谁抛下了那些伤重的义兵兄弟?是谁拿了一点钱财打发了那些义兵?是谁让那些义兵自生自灭?当时,刘备如果不是为了投奔前程,不放弃那些伤重的义兵,甚至,先把义兵带回到涿郡涿县再遣散他们,再让义兵们各奔前程,这样的话,那就谁也无话可说,兄弟们都会了解刘备的难处。但匆匆给了一点连卖药钱都不够的钱,让这么多义兵留在洛阳的兵营。其中的伤重义兵又这么多。口口声声说与义兵兄弟同生共死,同进共退的刘备,就如此匆匆的走马上任,去奔他的前程,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自然,站在当时的大环境的立场上,刘备可以这么做,因为并不只有他这个义军首领是如此,大多数的义军首领,当时也如刘备这样。甚至他们比刘备还更加的不堪,连一点遣散费都没给义兵留下就离开了洛阳。可是,不要忘记了,刘备从一开始就打着仁义的旗号来聚众谋事,这也是他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赖以收获人心的手段。
可以说,刘备抛下义兵不顾而去。这事一旦传了开去。刘备的仁义嘴脸就会荡然无存。将来,谁还会再轻信刘备的仁义?谁还会再追随他,替他卖命?
所以,只要有刘易与那些义兵的存在,就似是对刘备进行着无言的遣责,每一天。都似在煎熬着他的良心。这些本该死去散去的义兵,就似乎成了他刘备的人生污点,当他再想对手下的军士们说什么的匡扶汉室,同生共死的话时。刘备的心里,总会觉得有点底气不足,心里有如横着一根刺,让他浑身都有点不舒服。
而让刘备开始痛恨刘易的是,他与刘易见面的时候,刘易根本就似不怎么把他这个曾经的首领放在心上,不再有以前对他的尊敬,还隐隐的似凌驾于他刘备的头上一样。不只是刘备,别的义兵,也似对他刘备有着一种疏远,一种刻意的淡漠。不再视他为主,视他为首领。
特别是刘易及那些义兵,和关羽、张飞都可以有说有笑,还能打闹到一起,可唯独对他刘备有着深深的隔膜,这让刘备感到自己似被孤立了起来似的,包括与关羽、张飞两人,都似有着一种无形的隔膜,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感觉,让他与关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