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嘉义地处台湾南北通衢,系府城屏障。()10月9日,义军兵临嘉义城下,趁大雾弥漫之际,暗中派人赴城下掘城,埋下火药,引爆。待城墙崩塌后,大军蜂拥而入。署嘉义县事、台防同知董启埏、典史钟燕、游击李中扬和守备郝辉龙等清军将领被杀。嘉义是赋税要地,义军攻占嘉义后实力大增。同时,斗六门、南投、猫雾等俱为义军攻占。台澎镇总兵刘文通率援军在途中,听闻嘉义沦陷,便撤归府城。另外,另一部分义军攻下竹堑,淡水同知程峻自杀,守备董得魁只身逃到艋艵。
夏雯起事的消息传到凤山,早有准备的吴大田率天地会众及手下义勇数千人举旗响应,自称定海将军。10月18日,吴大田率南路义军攻打凤山县城。南路营参将胡图里闻风而逃,千总丁得秋、把总许得升等战死。凤山克,知县汤大绅被杀。接着,南、北两路义军乘胜进兵台湾府城。这时的南北义军,“号称十万众”,控制着除府城和鹿耳门外的广大地区。
府城里,守城的是知府沈飏和守备胡忠义,领清军一千二百人固守府城。台澎镇总兵刘文通亲自率清军一千四百人,至府城北上五十里盐埕桥处屯守,另外又赶紧派人向福建告急。
此前几天,固守府城的沈飏就得知了鹿耳门被夷人攻占的消息,让他更生气的是,守卫鹿耳门的几百清军,不到一个时辰就全部溃散了,结果夷人在天地会乱党以及“奸民”的接应下,长驱直入,迅速占据了鹿耳门附近的大片地区。()
如今,沈飏的希望全寄托在刘文通身上了,只要刘文通拼命顶住叛军的进攻,等到福建援军赶到,来个里应外合,全歼叛军!
.....................................................................................
盐埕桥是通往府城的要道,也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刘文通手头的兵马不多,可都是从军多年的老军,况且身为总兵标营,他们是刘文通手里最亲信的力量,平日里不呈有半点亏待,打起仗来极为卖命,所以,刘文通才有有胆量领着一千三四百人马对阵义军主力。
这时的南北义军虽“号称十万众”,大多是平头百姓,真正可以上阵杀敌的也就是一万人,而且义军武器不足。
夏雯作为义军主力,手下有6千多人,自然成了义军实际上的领袖。在分出兵力攻打竹堑,留下人占据彰化、嘉义两城,现在抵近府城的就只剩下五千人。
10月底,夏雯率军进驻大穆降镇,这里距府城很近了,仅仅20里。
稍作休整后,进军府城的问题摆在了夏雯面前——攻克府城,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一旦拿下府城,残余清军的战斗意志将彻底崩溃。
“我军距城只有二十里,循山而行,可达南路。然而山路溜滑难行,辎重根本无法运送。”孔子明手里握着一条小棍,在一副很详尽的地图上指指点点的为坐下的夏雯解说着,““自诸罗山下茄冬可直抵府城北面,自笨港拏渔船浮海南下可攻府城西面,破盐埕桥可直抵府城东面,如今我军天时地利人和,占据极大优势,请大将军斟酌选择..........”
孔子明已经剪掉了辫子,在爱娜的劝说下加入了造反队伍。事实证明,孔子明不仅仅是一个酸秀才,他还是个当军师的料子,这得益于他早年读了不少兵书和地理书,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军事家,但比一般的清军军官强多了。
夏雯听得很认真:既然南路难走,那么余下三条路可分兵进袭。”先生的意思我懂了,可最主要的是盐埕桥,桥面细狭,河面宽阔,是个易守难攻之地,要拿下此地,我军会付出极大伤亡,况且驻守盐埕桥的都是官军精锐..........“夏雯顿住了,看向孔子明,希望他想出一个好办法。
摸了摸胡须,孔子明道”那就佯攻盐埕桥,吸引住官军,我军主力从西,北两面包抄府城,大事可定!“
当天吃完午饭,刘升、陈泮领千余人前往茄冬,黄锺、张烈领千余人前往笨港,夏雯则率剩下的两千人逼近盐埕桥,并派嘉义天地会头目林马领五百余人先行,探探清军虚实。
由于道路难行,还有大量补给辎重,夏雯一行磨磨蹭蹭,到了旁晚才赶到目的地。
台湾的清军连场大败,士气实在不高,就连刘文通带领的亲兵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大战之前打一场胜仗提升士气也是必要的,正巧,林马率领的五百先头部队撞到枪口了。
于是刘文通让游击黄猛率千余清军朝刚刚到达的林马杀来。义军人少,人疲马乏,同蓄精养锐的清军一接战,一触即溃,损失大半,狼狈而逃。
守桥清军实力果然强悍!夏雯不得不下令全军休整。第二天天一亮,义军就生火造饭,吃过之后就一队队的涌到了盐埕桥对岸。盐埕桥有几百米长,桥面细狭,是一座很坚固的石桥。而在相对的方向,刘文通率领的清军严正以待,为数不多的火炮安置完毕,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对岸的叛军。
为了防止叛军渡河,刘文通早已销毁了附近所有船只:叛军走桥,就等着被炮炸吧!
夏雯的目的就是牵制住刘文通这批清军,因此双方对阵,没有立即开打;刘文通很清楚手上兵力有限,因此坚决防御,不主动出击,这样,双方对峙了几天..............
正当府城局势胶着时,获悉台湾动乱的闽浙总督杨斯伦当机立断,一方面派遣福建水师提督张见升集合3千人马,渡海援台;另一方面上奏朝廷,六百里加急,请求兵部拨兵,户部拨款,用以镇压乱党。只是,装备了洋枪洋炮的蔡牵早已在海上候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后,张见升拖着几百残兵回到了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