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生存条件富足的时候,就会追求一些其他东西。我们的帝国,会给他们提供无数他们追求的东西。
比如说:当他们吃饱喝足的时候,是不是想住大房子?那他们就得攒钱,购买砖瓦在自家宅基地上盖大房子。这样,他们积累的财富就会变成房子,供他们居住。想要积攒更多的财富,只能重新努力劳动。
当然,有些人会很聪明。他们会利用积攒下来的钱做本钱,然后做生意赚大钱。钱生钱之后,他们会非常富有。
可富有的人想要向别人炫耀,他们炫耀什么呢?豪宅,马车,漂亮的侍妾,身上的蜀锦袍子,这样他们的财富就花出去了。那些贩卖蜀锦的,修建豪宅的,制造马车的,甚至青楼里面的窑姐,都获得了利润。
当然,他们这些行为之中,我们的国家还收到了赋税。这就是钱需要流动起来的道理!”
“可那些人还是聪明,还是非常能赚钱。那可怎么办呢?”郑芝龙想了想,又觉得有些不对。
“那就让他们继续花钱!
我们可以建造更豪华,更人性化的豪宅卖给他们。让他们觉得,住在那里是有身份的象征。我们还可以制造更豪华的马车,拉车的马用西域的名马。蜀锦袍子,我们可以做成能够显示身份富贵的名牌袍子。所有穿上这种袍子的人,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种袍子可以用成本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卖给他们。这里面,当然做衣服的,修豪宅的,造马车的还会赚到钱。
以此类推,只要那些有钱人不断赚钱。他们就会对产品不断进行升级,每一次产业升级,就会让那些有钱人重新消费。这样,他们的资产就会在一次次升级中消耗。而他们的自尊心,却又能在一次次升级中得到满足。
人们羡慕有钱人,就会拼命去赚取财富。而他们的财富,最终又会消费在一次次对物欲的满足。最终,他们发现自己有了一大批用不着的东西。财富,却变成了流动的水。
从那些有钱人手里,流到其他人手里。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富人们要消耗巨大的财力,维持自己舒适的生活。穷人们,就可以从他们手里赚到钱。
如果富人一不小心做生意赔了,然后破了产。那就只能再回到穷人堆里,再次进行原始积累。
会不断有富人破产,也会有人不断成为富人。这种循环,理论上可以持续非常久的时间。”
李枭说了一大通,郑芝龙处于懵逼状态。他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这样解释民生经济。乍一听有些荒诞,仔细一想却大有道理。越想越是心烦,这完全超越了他的理解范畴。
如果面前的人不是李枭,郑芝龙早就发飙了。无他!恼羞成怒尔!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会让富裕起来的人,有新的追求目标。把他们赚来的钱不断花掉,让他们没那么容易积累下亿万家资。”李枭有些自信的一笑。
“早这么说我不就懂了,刚刚被你那么一通说,脑子都成浆糊了。”郑芝龙松了一口气,刚刚他的大脑因为处理不了过份复杂的理论,差点儿宕机!
李枭也是无奈,作为李家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他必须让郑芝龙知道。自己不但会打仗,而且还会治国。这对增加盟友信心,非常的重要。
不然,李枭也不会在这里给郑芝龙讲什么消费升级,这种现代经济学说。
越靠近京畿地区,郑芝龙就越能看到工厂。
宽阔平整的马路边上,工厂几乎是座连着一座。几乎每个工厂,都能够看到工人们在红砖厂房里面进进出出。
“这是规划出来的工业区,都是些贫瘠土地。既然种植作物不会有太大产出,那干脆就用来做工厂。你看看,这些工人他们每个月都会领到工钱。然后,他们就会拿着这些工钱买东西。这些钱从工人的手里,就到了商人手里。而商人们呢,又会拿着这些钱进货。
于是,这些钱就又到了农民手里。农民卖了农产品手里有余钱,就会买工人们制造出来的工业品。工厂卖出产品给农民,这些钱又变成工钱发给了工人。
这就是经济流通的原理,只要这个循环不断完成。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里的人都会受益,当然朝廷也会收到不少税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这个循环更加快捷通畅。还有,管理那些企图破坏循环的人。
只要能让钱流动起来,朝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国家富庶的同时,民间也会一同富裕起来。”
“呃……!”郑芝龙总算是听明白了一大半,不过这没关系。已经可以看到京师那巍峨的城墙,远远出现在地平线上。进了城,就让儿子给自己解释一遍。还可以美其名曰,考校学业!
如果郑森讲不明白,郑芝龙不会吝啬自己的拳脚。
李枭没时间考虑郑森会不会挨他老子的打,他这么着急回京城是因为,艾虎生筹谋了一年多的货币改革,将要正式展开。在这样的时候,李枭还是需要待在京师镇场子。不然,因为货币兑换吃了大亏的权贵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至少,不会饶了毫无背景的艾虎生。
刚刚回到府上,郑森就急匆匆的赶过来给老师和老爹请安。
不打搅他们父子叙旧,李枭看到艾虎生已经在门口等候的人群里面。立刻让人把他请进书房,他要听取货币改革的最新进展。
艾虎生见到管事来请自己,立刻带着两名随从进了李府。听说李枭回京,前来巴结的众位官员们窃窃私语。有些外地刚调进京师的,不停向身边的人打听,刚刚进去那位到底是谁?
“参见大帅!”进入李枭的书房,艾虎生立刻躬身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