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据说,登上月亮回望我们居住的地球,能够清晰可辨的人文景观只有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万里长城。
也许,当年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真的都被孟姜女哭倒了,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城,都是明朝初年重新修缮的。开始是用来抵御蒙古兵南下,因为蒙古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时时想反攻中原,后来则被用来抵挡满清的八旗军入侵,因为他们亡我大明之心一直不死。
万里长城宛如一条飞腾的巨龙,借助崇山峻岭,蜿蜒起伏,绵延东来,一直将头伸向渤海之滨,畅饮着万顷巨浪。这就是长城的最东端,俗称“老龙头”。
由老龙头沿长城南行八华里,矗立着一座雄关,虎踞龙盘,巍峨壮丽,它北依层峦叠嶂的燕山山脉,南临碧波汹涌的渤海,故名山海关(一边是大海,一边是高山)。
山海关恰巧处于狭长的辽西走廊西端咽喉之地,就像一把大锁,牢牢地锁住了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上通道。难怪前人称颂它是“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里的“两京”指的是清朝的盛京(即沈阳)和明朝的燕京(即北京),把山海关比作盛京和燕京之间的“锁钥”,真绝了!
山海关其实就是“关里”与“关外”的分界线,按照方位,关外即山海关以东的地方。人们把在中原混不下去,逃奔东北谋生的人叫做“闯关东”或“耍关外”。抗日战争时期,侵占我国东北的小日本鬼子也被称作“关东军”。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北征,将蒙古军队赶出长城,然后开始修筑山海城。其后,戚继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军事奇才又不断的为它添砖加瓦,最终构成了这道严密牢靠,不可逾越的边塞防线。
山海城呈四方形,周长约八华里,城高十四米,墙厚七米,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它共有四座城门,东门面对辽东,称“镇东门”,西门面向京城,称“迎恩门”,南门俯瞰大海,称“望洋门”,北门面对群山,称“威远门”。
四座城门之中,最雄伟的是东门。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山海关即是指山海城的东城门镇东门。在“镇东门”门楼上,“天下第一关”的匾额,每个字都高一米半,笔力苍劲浑厚,气势磅礴。相传匾额的最后一笔,不是写上去的,而是书法家将毛笔饱蘸浓墨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山海关的作用,主要是抵御从东方入侵的敌人。在镇东门五里外的欢喜岭上,还建有一座用于军事瞭望的高台,名叫威远堡。
山海城并不是一座荒凉的孤城,它的周围还修筑了四座小城,像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中心主城。山海城西门外,有西罗城,东门外,有东罗城,南门外,是南翼城,北门外,是北翼城。它们与山海城互为犄角,不拿下这四座卫星城,就休想接近中心主城。
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一直在窥视山海关,一心想得到它,只因其易守难攻,坚不可摧,只好望关兴叹三十年。每次入侵明朝,都不怕跑路,绕道内蒙古,从中协或西协找处防守薄弱的地方如蓟州,密云进入长城。
……在西罗城的西边,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水流清澈,涉水可渡。它从燕山谷底流出,南入大海。因水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人们叫它“石河”。石河两岸,不见一棵树,没有一个土丘,地势开阔,满目苍凉,这正是非常适宜作战的地方。
这里,就是山海关大战的主战场。
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已布置两万同仇敌忾的关宁将士在石河东岸严阵以待,他们占据着战略要地,挖坑道,修工事,做好了一切战斗的准备。
山海关城头上,从前面对关外的三尊红衣大炮已经掉转方向,将黑魆魆的炮口瞄准了石河西岸。
吴三桂心中既忐忑不安又兴奋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