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处于困窘落魄之中的朱由崧有些发懵。
老父亲朱常洵君临天下的梦想就要在儿子身上实现,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幸福如此意外的敲门,却让朱由崧一时手足无措。
夜幕降临,他翻来覆去无法入眠。这里面有兴奋,更有焦虑。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他不知自己能否担当得起如此重任。
第二天上午,他在马士英及四镇总兵的护送下从仪真启程,傍晚时分,抵达史可法驻军的浦口。
史可法早已得到南京的消息。被马士英诳骗,拥戴潞王,桂王的方案都已胎死腹中,史大人的心情懊恼到了极点。但时势如此,木已成舟,他心情沉重,无可奈何。
他最担心的不是自身的荣辱进退,而是南京一带的文臣武将因为拥立福王一事,已经可怕的撕裂成针锋相对的两派,只怕万历年间形成的残酷的“党争”在南京又要重新上演。
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北方大片领土已经沦陷,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偏安江南,进而收复失地,重振大明。咳,全体文臣武将即使和衷共济,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也还是个未知数,何况再……
史可法不敢想下去了。他暗暗在心中下定一个决心: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哪怕再委屈,再艰难,也要竭尽全力,弥合已经形成的裂痕,调节各方面的冲突,维持住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国运。
有一种行为叫做得体
总督大人马士英因为是地方官,在仪真将准皇帝朱由崧移交给前来迎接的徐弘基等朝臣,然后返回凤阳驻地。
四月二十九日,在徐弘基和史可法的陪同下,福王朱由崧乘船横渡长江,中午时分停泊在南京城外燕子矶。
这里,巨大的山石直立江中,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燕子矶,是长江的重要渡口。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就是从这里登陆的。
四月三十日一早,南京诸臣前来拜谒。因朱由崧乘坐的船只狭小,大臣们只能分批觐见。
首先上船的是徐弘基,刘孔昭,赵之龙等勋贵,接着是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使张慎言,其他级别稍低的官员都面向小船,在岸边叩头。
福王朱由崧身穿布衣,头戴方巾,完全一副平民打扮。他坐在甲板上,身边是破旧的被子,枕头及随身的衣物,随行的田成,张执中几个太监也都是破衣草鞋,满脸寒酸。
几年的磨难和艰苦的生活,使朱由崧早已不再是一个颐指气使的纨绔王子,他开始懂得人世间的冷暖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史可法等四位重臣跪在甲板上叩头,朱由崧赶忙还礼,并亲手将他们搀起来,嘱咐手下太监看茶,语气十分温和谦逊。
史可法等人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对福王朱由崧曾有的不良印象好像都随风飘走了。当几个人恳请朱由崧出来主持国政时,朱由崧却哭泣起来。他流着眼泪说:
“京城陷落,先帝惨死,一想起来就让人肝肠寸断。国家大事,全仗诸位先生操劳,至于主政之事,决不敢当!我与家母失散,至今尚无消息,孤身一人四处避难,最大的愿望就是到浙东寻找一块僻静之地隐居起来,了此残生。请先生们不要再提了!”
说完之后又失声痛哭起来。
大臣们劝说几次,朱由崧都坚决推辞。
虽然福王朱由崧没有立即接受大臣的拥戴,但他面目方正,声音响亮,谈吐谦逊,彬彬有礼,百官都举手加额,谢天谢地,感觉中兴大明有了盼头。
五月初一,朱由崧入城。
南京人制作了几百盏五颜六色的纱灯在前面引路,一路上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摆放鲜花,香气四溢。人们喜气洋洋,夹道欢迎,万人空巷,争看福王(“士民欢悦,夹道拥观“)。
朱由崧身穿朴素的旧衣,头戴有棱角的头巾,手摇白竹扇,谦和地微笑着,颇具情趣高雅的隐士风采。
他从南京西南的水西门处离船登岸,在群臣簇拥下首先坐轿前往安葬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在孝陵前,他虔诚的跪拜,想到太祖高皇帝的丰功伟业,朱由崧心潮起伏,徘徊良久。
他看到东边远处还有一座小的陵墓,姜曰广告诉他,那是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墓。这位未登帝位就英年早逝的朱元璋长子生前仁声素著,他的儿子朱允炆就是大明王朝第二任ceo建文帝。可惜朱允炆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叔叔朱棣以“靖难“为名夺去帝位,从此下落不明。
由于明成祖朱棣得位不正,朱标父子成为朱棣及其直系子孙心中永久的痛。他们心中有愧,都极力回避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作为明成祖朱棣的第十一世孙,朱由崧内心异常复杂,他同情朱标父子二百年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决定骑马前去拜谒懿文太子墓。
朱由崧的行为,表明他还具有一颗善良之心,有着直面历史的胸襟和勇气,是对道德人伦的一种肯定。在这件事上,朱由崧不久还要做出惊人之举。群臣注视着福王朱由崧的背影,感觉他矮胖的身躯霎时高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