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电台旁守了半个小时,斯塔克才拿到完整的电报。
这是长波电台,每秒钟只能收发几十个字符的信息,肯定没法跟短波电台相比,更别说卫星电台。
没有特殊情况,肯定不会使用这玩意。
现在就有特殊情况。
就在开始,准确的说是从纽兰东海岸时间的12日中午开始,梁夏空军在全球范围发起行动,使用各种手段袭击了纽兰共和国的卫星系统。在短短3个小时之内,摧毁与瘫痪了大部分军事卫星。
即便是部署在高轨道上的通信卫星都没能逃脱。
按照nsa提供的报告,那些为军方服务的通信卫星都还在,只是没有在工作状态,怀疑梁夏帝国用了定向能武器,比如传了十几年的大功率激光武器。至少在已知的范围内,还没有能够攻击高轨道卫星的导弹武器。至于自杀式卫星,也就是用来反卫星的卫星,前期部署需要很多的时间,没法跟其他作战部队协调,而且这些卫星在入轨之后,就受到nsa的监视。
如果这个判断没错,梁夏帝国已经拥有定向能武器,还能够用于实战,哪怕因为过于庞大与笨重,暂时没办法用在战术领域,影响都不可低估。要不了几天,纽兰共和国与西陆集团的军事卫星都将完蛋。
因为缺乏对付高轨道卫星的能力,所以纽兰共和国肯定会丧失仅有的优势。
这可不是夸大其词。
纽兰共和国参战的时候,在信息领域最突出的优势,也就是西陆集团在此之前已经重创了梁夏帝国的军事卫星系统。
依靠这个优势,纽兰海军才能够在参战之前大致掌握梁夏舰队的行踪。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敢于冒险的主要依据。
说得直接一点,在纽兰共和国参战的时候,梁夏海军在东望洋这边处于部署状态的,就只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而且除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其他特混舰队都不在状态,或者无法驰援东望洋。
这种局面至少会维持到年底。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纽兰海军连半点取胜的希望都没有。
此后,斯塔克带着两支特混舰队,先佯攻阿留群岛,然后奔袭中转岛,只让滥竽充数的第53特混舰队在东东望洋诱敌,也是依据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断定梁夏海军在中转岛的防御部署非常薄弱。
即便是在具体的战术行动中,军事卫星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比如借助通信卫星,能够以较为隐蔽的方式跟后方联系,通信效率也更高,也就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战场局势。如果没有了通信卫星,使用传统的电台,不但效率低得多,而且会暴露行踪。
当然,侦察卫星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侦察平台。
在海洋战场上,侦察卫星的价值更加突出。
前面已经提到,凭借更高的作战效率,特别是突击速度,轰炸机早就取代了舰载机,成为对海作战的主要平台。
要把轰炸机的价值发挥出来,关键是前期侦察。
简单的说,就是及时找到敌舰队,并且获得准确的战术情报。
如果连敌舰队在哪都不知道,就算有再好的轰炸机,也只是摆设。
当然,即便是在传统海战中,前期侦察也至关重要。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几次决定性的大海战,都是在前期侦察阶段分出高下。后面的攻击行动,反到不是很出彩,毕竟抢先发起攻击的一方,往往都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侦察非常的重要,梁夏海军还在大战期间发明了好几种行之有效的侦察战术。
进入导弹时代之后,侦察的重要性不但没降低,还提升了一大截。
不同的是,在导弹时代,侦察主要靠技术手段,尤其是各种电子设备。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侦察卫星登上了战争舞台。
最先认识到侦察卫星巨大价值的就是梁夏帝国,只是率先发展侦察卫星的,准确说是用侦察搜寻舰队,为海战服务的并不是梁夏海军,而是算不上强大,却要面对巨大威胁的迢曼海军。
要说的话,这很好理解。
迢曼海军在本质上是一支防御型海军,作战区域很有限,集中在本土附近,以及西大陆南面的陆心海,因此对侦察卫星的要求并不高。再说了,因为搜寻范围很狭窄,不需要部署太多侦察卫星,也就能把系统成本控制在较低,至少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存在因为太过昂贵而无法使用的问题。
这也是梁夏海军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侦察卫星敬而远之的关键原因。
别说是在几十年前,即便是现在,要实现全球覆盖都需要部署上百颗卫星,费用高得根本没办法承受。
所幸的是,在对待侦察卫星的态度上,纽兰海军学的是迢曼海军,而不是梁夏海军。
原因也很简单,即便是现在,纽兰海军在本质上都是一支防御型海军,没有全球部署的作战要求。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纽兰海军投资发展了一系列的侦察卫星。
比如,由cia控制与主导的“锁眼”系列侦察卫星,就获得了海军的投资,占比还高达四分之一。
同样由cia控制与主导的“曲棍球”系列雷达侦察卫星,更是为海军量身打造。
这种卫星,采用的合成孔径雷达,不但能够全天候工作,还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分辨出真假目标。
关键还有,其侦察效率更高。
因为战舰是由钢铁建造,是电磁波的强反射体,而且越大的战舰,反射的电磁信号越为强烈,所以用雷达侦查卫星搜寻战舰,效率比“锁眼”这样的光学侦查卫星高得多,而且辨识度更高。
要说的话,这种卫星就是为海军定制,战时主要为海军服务。
可惜的是,在2年前才首次发射,至今也就部署了3颗,只能对重点海域,比如北东望洋与东东望洋实现全面覆盖。
部署数量如此之少,主要就是太贵了。
前三颗的单价达到了15亿纽币,即便今后实现了量产,也不会低于10亿纽币。
这个价格,那可不是一般高。
同样在2年前,纽兰海军订购的第二批次的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单价也才30亿纽币。
也就是说,2颗“曲棍球”就相当于1艘超级航母。
现在,即便是部署的3颗“曲棍球”也已灰飞烟灭。
这3颗卫星都在中低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