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要说的话,早在10多年前,论议两院通过限制海军规模的法案之后,帝国海军就认识到了“替代型航母”的巨大价值。从那个时候开始,帝国海军就投入资金,在相关领域进行前期探索。
当然,最初使用的不是这个名字。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当时出现的“航母无用论”与“大小之争”都与帝国海军有关,也可以说成是被帝国海军利用。正是借助发展“小型航母”的机会,准确说是论议两院提出的相关要求,帝国海军才拿到拨款,在论议两院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中小型多用途航母”的研制项目。
众所周知,帝国海军最后还是选择了传统路线,继续建造大型与超级航母。
至于相关研制成果,在“薛远征”级开工建造之后,全都被束之高阁,锁进了帝国海军的档案柜。
准确的说,是转变成了技术储备。
“替代型航母”其实就是“中小型多用途航母”的翻版,也可以说成是现代化版本。
“中小型多用途航母”的基本设计思路其实是放弃独立作战能力,把航母当成纯粹的战斗机搭载平台,以保障与运作舰载机为主,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削弱与取消其他作战能力降低建造成本。
结果就是,该项目完全依托于在当时炒得火热的垂直起降战斗机。
有趣的是,垂直起降战斗机自始至终都不是海军的项目。
不管研制“鹞”式战斗机的布兰王国,还是制造“铁匠”战斗机的西骆沙,乃至靠许可证生产av-8b的纽兰共和国,都是按照空军的任务需要采购与装备垂直起降战斗机,也主要装备空军。
在战术思想上,垂直起降战斗机其实是应对全球大战的产物。
说得简单一点,在全球大战当中,不管进攻与防御,都得面对一个大问题,前进基地肯定会遭到敌方重点打击,因此前线航空兵在开战之后有可能面对没有基地可用,或者无法靠前部署的尴尬局面。
显然,不能因为前沿机场会遭到打击就放弃前线航空兵。
在战术体系上,没有任何作战力量能够取代前线航空兵。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想办法让前线航空兵降低对前沿机场的依赖程度。
对此,有两种发展思路,一是提高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二是缩短作战飞机在起飞与降落阶段的滑行距离。
一直以来,帝国空军采用的是第一种办法。
最典型的,也就是“战-10”。
在帝国空军的战术体系当中,“战-10”是典型的前线战斗机,其在主要任务状态下的作战半径都在1000千米以上,后期的发展型甚至达到1500千米,超过了西陆集团的重型战斗力。
只是,西陆集团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
要说的话,这完全能够理解。
不要忘了,除了少量重型截击机之外,西陆集团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在1000千米左右。
归根结底,就是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不过关,为了保证主要的战术性能,只能牺牲相对而言不算重要的航程。
那么,凭什么发展作战半径更大的前线战斗机?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布兰王国研制了“鹞”式战斗机,而西骆沙在迢曼帝国的支持下研制了性能更极端的“铁匠”战斗机。只是严格说,这两种战斗机其实都是攻击机,基本没有空战的能力。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帝国空军对垂直起降战斗机浅尝辄止的主要原因。
虽然为了获得垂直起飞能力,像“鹞”式这类采用旋转喷口的垂直起降战斗具有非常高的推重比,也足够敏捷,但是受起飞方式限制,垂直起降战斗机没办法超音速飞行,而且作战半径都很短。比如“鹞”式在采用垂直起飞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还不到100千米,连保卫机场都办不到。
对追求进攻的帝国空军来说,这样的战斗机有何用?
结果就是,在完成理论研究之后,帝国空军就把垂直起降战斗机束之高阁,把相关的研制工作转变为理论研究。
简单的说,就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为今后进行相关的开发做储备。
受此影响,帝国海军的“中小型多用途航母”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关键就是,为“中小型多用途航母”准备的舰载机也就是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海军型。
虽然按海军的要求,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性能指标做了必要调整,比如基本放弃了垂直起飞能力,只要求垂直降落能力,并采用跃飞甲板,通过短距离滑行增加起飞重量,以延长作战半径或者是提高载弹量。又比如,配备高性能火控雷达,配合性能先进的空空导弹增强制空作战能力。
可惜的是,这些措施没办法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以当时的技术,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发动机技术,垂直起降战斗机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突破音速。
只有获得性能更好的发动机,才有希望让垂直起降战斗机获得足够优秀的机动性能。
显然,当时所能达到的技术状态,帝国海军肯定没办法接受。
不要忘了,在“中小型多用途航母”搭载的舰载机里面,战斗机的头号使命就是为舰队提供防空养护,主要就是通过快速截击对付来袭的敌机。战斗机没有截击能力,简直就不敢想象。
虽然在此之后,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帝国空军重新启动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帝国海军参与了研制工作,而且拿出了成果,但是一直到大战爆发,帝国空军与帝国海军都没有大批量采购与装备垂直起降战斗机。
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更看重搭载常规起降战斗机的中型航母。
要说的话,其实就是在为战时的护航作战考虑。
虽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护航作战主要针对的潜艇,以反潜为主,而且当时的很多舰载战斗机都具有反潜作战能力。关键是,当时的潜艇得频繁浮上海面为电池充电,很容易遭到攻击。根本不需要专门的反潜巡逻机,让战斗机挂上火箭弹,就能在远海执行反潜作战任务。但是发展到现在,特别是面对能潜航几千千米的大型攻击潜艇,就必须依靠专门的反潜巡逻机。
如此一来,对护航航母也就有更高的要求。
在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还专门做过测试。虽然“巡-4b”在做必要的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