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色楞考虑再三,觉得在敌我双方数量悬殊的情况下,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还是尽量以稳妥为主,不要采取冒险的行动。因为一着不慎,受损失的不仅是他们那些军汉,更大的灾难绝对要降落到建昌城内数万名家人身上。
而对于色楞的这番犹豫不决,不能不说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就像色楞在建昌城东面城门楼上看到的那样,明军除了八十步之外的那两千名步卒,以及在更后面的那些火铳手,正对着东城门的那些火炮及火炮手之外,真的完全没有其他埋伏。
如此说,也不是可惜色楞错过了一次取胜明军的机会,而是说,通过一次尝试,色楞很有可能抓住一次减少蒙古人的痛苦、缩短蒙古人痛苦过程的机会。
色楞是错过了一次机会,而这个机会不是“冲击明军”,是“试探明军”,是试探明军真实战力的一次机会,或者干脆说,是试探明军的火炮,以及火铳手那恐怖杀伤力的一次机会。
明军虽然有着“慢慢消耗建昌城内蒙古人”的命令,可若是敌方拼命冲击本方阵地的话,那七门火炮绝对没有坐视不理的道理,那憋的手痒的火铳手,也完全没有视若无睹的道理。
只要看到蒙古人打开了城门,明军的火炮、火铳肯定就做好了准备,一通“乒乒砰砰”的发作,三五百的骑兵,夸张地说能够出的了出不了城门都大成疑问,更枉论冲到明军阵前、冲垮明军的阵地了。
若是通过一次彻底失败的尝试,发现了明军火器那闻所未闻的超级恐怖的杀伤力,色楞以及建昌城内蒙古人或许会陷入绝望,但也或许会选择一项比较明快的选择……投降。
对于色楞和建昌城内绝大部分的蒙古人来说,或许选择投降是最痛苦的,最不能接受的,可若是与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相比起来,短暂的痛苦不仅是完全能够忍受的,也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但是,对于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来说,建昌城内的蒙古人投降,是最差、最不能接受的一种结局。
因为尽管皇帝陛下的心,有时候足够硬实,可对于已经选择投降的敌人,他的下一步策略就根本无法实施,他给何腾蛟的那一份密令,也就无从打开。
在何腾蛟离开京城、前往辽东军前效力之时,皇帝陛下将一个小巧的锦囊,并且告诉他,只有最后明军攻破建昌城的时候,这个锦囊才能打开。若是中间出现偏差,或是建昌城不是最后被明军所攻破,那么这个锦囊就不要打开,要原封不动地交还皇帝陛下。
而且这个锦囊一旦打开,一旦对蓟辽总督孙承宗宣示了圣旨,就要完全按照其中的旨意行事,若是孙承宗不能担此重任,何腾蛟就要在众多的总兵中间,寻找一名可以胜任的人选。
锦囊中的内容,皇帝陛下没有提及一字,何腾蛟也没有敢问及一字。可何腾蛟从皇帝陛下那从未有过的凝重神色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