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之为西班牙比索。
这种银币因为重量统一,铸造精美,流通简单,而且含银量相对较高。
据説含银量超过七成,甚至最高的可以达到九成,很受大明帝国的欢迎,在沿海一带是绝对的硬通货。
但是西班牙人好不容易掠夺来的这些白银,源源不断的被吸入到大明帝国,对西班牙帝国来説,也不是好事。
所以现在的西班牙国王,不得不限制每年运到马尼拉的白银数量,规定不能超出定额。
现在马尼拉总督手中比索的数量已经不多了,他便撤回派往马尼拉到华夏航线上的掠私船,还给前往马尼拉进行贸易的大明帝国商船通行自由。
他们这些西班牙人在吕宋岛的存在价值,最大的体现就是他们和大明的贸易。
如果这种贸易被切断的话,那么西班牙人在吕宋岛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但是西班牙人这些年来,和荷兰人不同,他们很少亲自驾船到大明沿海进行贸易。
他们一般是坐等大明商人将货物送到马尼拉,他们再进行收购,转运到欧洲或者美洲等地。
所以,西班牙人对贸易航线的稳定性,要求更强一些。
天启八年之前,因为大明帝国的货币政策太烂,大明官府虽然也曾经大量发行宝钞,但是他们却根本不重视维持纸币的币值,只把他们发行的大明宝钞当做敛财工具。
以至于最终大明宝钞信用尽失,彻底被大明百姓抛弃,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又回到了使用白银、铜钱作为货币的状态之下。
也幸好有这些欧洲人,持续大批向大明帝国输入白银,使得大明可以拥有相对充足的白银作为流通货币。
要不然的话,大明帝国用什么做货币,还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不过大批的输入白银,加上管理不善,造成了大明帝国之中的白银贬值,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
这个时候的世界,正处在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哪个国家不想侵略别人,扩充自己的版图?
如今的大国,哪一个不是吞并其他小国而形成的?
纵观历史上的华夏,在任何皇权鼎盛的时期,也要外出侵略、兼并,只有皇权旁落,由世家大族、豪商巨富掌握朝政时,才以求和为主。
而现在大明帝国还在为“天朝上国”在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已经落后了西洋列国太多。
是大明帝国的航海技术太落后吗?
汉人早就发明了指南针,起码在大明帝国初期,大明的造船技术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
“三宝太监”郑和,能够远航到东非沿岸,靠的正是先进的航海技术。
是汉人缺乏冒险精神,汉人缺乏航海的传统吗?
是大明帝国的领土足够广阔,无需向海外扩张吗?……
显然,这些都不是理由。
历来华夏的朝廷没有进行海外扩张,更没有去海外掠夺实现强国富民,仅仅是因为华夏人的农耕土地文化。
汉人帝国的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巨大福利,不管海洋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农耕土地文化。
在天启七年八月以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西方文明是蓝色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明是农耕土地的内陆文化。
农耕土地文化,往往自我封闭,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制度作为最好的制度,认为其他国家与民族,都是尚未开化的蛮夷。
仔细想来,保守的农耕土地文化,也并不是汉人固有的文化传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汉人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成为官方正统的主流意识形态。
奉行“内王外圣”为经典,主张“以德服人”,最喜欢的就是内斗,从来没有想过去大肆扩张自己的国土。
因此,一直到朱由校穿越重生之时,汉人帝国还是那么保守,那么固步自封。
汉唐两代的强盛,正来自于相对的开放。
当时的条件下,主要是陆地的开放,但为汉人帝国,吸收了诸多世界文明的精髓。
宋元两代,除了陆地上的文化交流外,又有了海上交流的内容。
尽管那时海洋文明的巨大福利,还没有形成一种模式,更多是汉人帝国农耕土地文明的向外传播。
其中最大变化的关键时期,还是在于明初的海禁政策,放大了传统文化的巨大缺陷,保守、狂妄成为主旋律。
在天启七年八月前,偌大一个大明帝国,无缘于分享海洋文明的巨大利益,几乎成为与世隔绝之地。
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于那些世家大族、豪商巨们,已经意识到了海洋对外贸易的巨大利益,忽悠皇帝禁海所致。
在这种背景下,暴富起来的是那些世家大族、豪商巨富。
大明帝国的中后期,无数的世家大族、豪商巨富,因为巨大的海贸利益,一个个的家产不停地翻倍,富得流油。
但是大明帝国本身,则是放弃了原有的海上领先地位,根本不可能扶植或支持军队去扩张,也不可能利用海上贸易来强国富民。
这么久以来,大明帝国错过了最佳的大扩张机会,也就是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