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在陈思浩看来,当下之局已然超出了太子与诸王之争。
更准确的说,已是太子与梁帝之争。
二龙相争,近之必受池鱼之殃。
若是太子闻其言己篡位,必杀之。
功成御极,须宣扬得位之正。
“诬其篡位”之妖人,岂能不明正典刑?
功败垂成,则须粉饰于己,蒙蔽梁帝,以保储位。
妖人还是必须死。
梁帝睿智,识破逆行,兴兵诛叛。
太子穷途末路,则京城之内尽皆妖人。
全数为之陪葬,陈思浩同样不能幸免。
而无法忍于一时的晋安王,一旦知道真相,会如何行事呢?
揭穿篡位阴谋,与太子公然相抗,做扞卫皇权的三好皇子?
还是集合王府卫队以自保?
王府卫队比之禁军,不过累卵。
而集军自保,便等于告诉太子:
“你的图谋,本王看穿了。”
二者殊途同归。
届时,太子反咬一口,乱臣贼子便是晋安王无疑。
须知京城的话语权,掌握在太子的手中,他大可混淆视听。
为求保命,晋安王的应变之策惟有:
“太子殿下,一切都是陈尚书的蛊惑,臣弟冤枉啊。”
弃卒保车,陈思浩就是弃卒。
太子宣泄怒火,可赏陈思浩一个五马分尸。
太子维护形象,以儆效尤,五马分尸又轻了。
祸及九族,将是更好的选择。
故说破真相的代价,陈思浩承受不起。
“八殿下,陛下若能从速战胜魏军,班师还朝,困局自解。”
陈思浩说道。
实际上,他已在谋划退身之步了。
然而听起来,仍是献策晋安王,毫无端倪。
“徐尚书,有何妙计可速败魏军?”
晋安王兴奋道。
显然,此策若能达成,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
陈思浩素来言之有物,颇具才识。
否则何以官居吏部尚书,列诸尚书之首,时与谢宣怀分庭抗礼。
晋安王自然想到:
“陈尚书必有奇谋。”
可是,他忽略了一件事。
陈思浩并非以知兵见长,出奇谋有点难为他了。
“据邸报,我军虽略处下风,魏军却轻易不可胜。
可谓:两军相持,近乎势均。
若冯司马尽发阳城兵,突然出现在魏军侧后,战局势必有利于我。”
“此策妙,甚妙!”
晋安王拍手称快,大赞。
前后夹击、合围而胜,屡有见诸史书,确是克敌制胜之策。
故晋安王大赞之。
然而凡战策,皆须因势而变,彼时良策未必适用于此。
于行军途中,两万阳城兵挡得住,数千魏军骑兵的突袭么?
或者,魏军分出数千骑兵,东犯兵力空虚之阳城。
届时,冯国栋是否回援阳城。
匆促回援,必为魏军所乘。
不回援,失阳城而南兖州门户洞开,膏腴之地必遭涂炭。
而仅分出数千骑兵,并不能打破梁魏对峙大军之均势。
故陈思浩之策,看似妙计,实则不然。
当然,他并不在乎此策是否可行,忽悠住晋安王才是他的目的。
《梁书·武帝纪》载曰:
吏部尚书陈公思浩献策晋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