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近三分之一。
此轮冲锋,又折损不下五百骑。
合计减员已达半数,突破了他的承受底线。
同时,部落骑兵的兵员补充,明显劣于梁军,补充周期要更长。
而麾下精锐的锐减,势必动摇他于魏军中的地位。
眼见硬撼无法奏效,他当即改冲锋为骑射。
“游击之!”
穆烈一声大喝。
随即,犹在冲锋途中的千余鲜卑部族骑兵,于梁军阵前华丽转弯。
他们绕着梁军圆阵疾驰,纷纷张弓搭箭,朝阵内抛射。
“骑术精湛。”
萧绍瑜由衷暗赞。
从物理学的视角分析,骑兵疾速冲锋时,动能极大。
人、甲、马的质量,冲锋的爆炸速度,决定之。
此时强行转弯,危险类似于立交桥、盘山道的急转弯。
此类情况,后世通常限速三十。
偶有时速七八十公里者,也不一定出事。
然而时速飙到一百公里以上,大概率冲出弯道,跌落山涧。
也就是说,疾速冲锋的骑兵,是很难改变方向的。
这不仅对骑兵的骑术要求极高,对战马的要求同样极高。
那一瞬间,骑兵必须立刻作出转弯指示,战马则需心意相通,且拥有足够的力量。
在这一点上,部落骑兵具有着天然优势。
他们自幼长于马背,战马已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如臂使指。
于爆发力、耐力、负重力等方面,草原马也完胜江南马。
故北魏多重骑,南梁多轻骑。
想想后世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蒙古骑兵,就能体会到鲜卑部族骑兵的强悍。
实际上,鲜卑元氏(拓跋氏)与蒙古孛儿只斤氏,皆起源于东部草原。
北魏建国后,那些仍然留在东部草原的鲜卑人,可能就是后世蒙古人的祖先。
当然,细究起来蒙古人要更强悍,因为他们掌握的科技更先进。
传统方面则多有相似,比如他们行军可以不带军粮,备好马奶酒就好。
他们的军粮来自于掠夺,甚至可以食人肉、喝人血。
据此可知,元沐敢于南下决战的信心中,以此法弥补军粮不足,必是其中之一。
当然,草料不足的问题不会得到彻底解决。
在食量上,草原马要大于江南马,而淮南草场有限,无处可抢。
日后,这也将成为萧绍瑜,放弃优先发展骑兵理念的重要考量。
须知草场多了,便意味着农田少了。
而农田的减少,必动摇农业经济体系,可以安置的百姓数量亦必随之下降。
粮米是地里长出来的,织布的棉花亦然,织锦(绢)的蚕丝则离不开桑叶。
须知南梁调、租是征收实物的。
《隋书·食货志》有载:
“其课,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棉八两,禄绢八尺,禄棉三两二分,租米五石,禄米二石。丁女并半之......”
粮米、绢布产量的下降,可动摇南梁的调、租体系。
同时,市面上商品粮、绢布的减少,相关商业势必凋敝。
故若大面积开辟草场,将动摇南梁的经济优势。
萧绍瑜的理念是,优先发展优势领域。
他不可能为了发展骑兵,弱化优势领域。
何况纵有草场,优质战马,人的因素也很难改善。
南梁人可以长在马背上么?
不可能的。
淮河以南,多江河,舟船才是南梁常用的交通工具。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欲兴算学,以之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