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工部推广“两新”的小册子已经用活版法印出来了,前几天,常秀还派了个人跑来送了他两本。小册子印得不错,插图也很清晰,只是文字让他看了就想骂娘!这又不是考状元,有必要把一篇简简单单的说明文写出骈四俪六的好文采吗?就凭这几篇进士水平的策论,活该常文实受煎熬!
但是,把话说回来,就算小册子写得再简单易懂,也很难让“两新”得到真正的推广。事情明摆着,遍数大赵各个地方,除了燕山这样的边塞苦寒之地,还有哪里肯轻易地改变耕作传统呢?象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汉族文化的发源地,自古就比别处富庶;西南地区的巴蜀,战国时就由楚国和秦国先后投入大力气进行开发,是继关中平原之后的第二个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地区;东南方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更不消说了,“洞庭熟天下足”和“苏湖熟天下足”,两大粮仓所在,更不可能因为官府的一本小册子就随随便便就改易什么新作法新农具一一要是出了纰漏,这一年的损失谁来负担?何况“两新”的推广,还是和清查隐田诡户的事情牵连在一起,而张朴朱宣他们清查隐田诡户,又把所有的自耕农从头到脚一个年落地全部得罪完,如此情形,谁还会给“两新”一个好脸色?而且,据商成的大致了解,即便是在京畿地区的农村里,日子勉强过得去的中户以及必须租种一些土地的下户一一这两者占了自耕农里的绝大多数一一他们对“两新”也都不热心()。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地方乡绅们不带头,二就是因为手里没钱。不单是更换新农具要花钱,实践新作法也同样要花钱。新作法比旧的耕作习惯更精细更复杂,也就意味着要在土地上花费更多的力气;可力气从哪里来?人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有力气。这即是说,想要在土地里多找些粮食,首先就要多消耗粮食,而绝大多数庄户家里的口粮是不够一年吃到头的,那么,这需要先要填埋进地里的粮食又从哪里来?这些粮食就只能去市集上买。买粮食就必须花钱,可这些数着米箱面柜过日子的庄户手头又没钱,索性只能算了。他们总不能为了多打几颗粮食,先去背上一笔帐债吧?谁敢去借帐债?没有新农具和新作法,他们也能勉强地度日,可要是帐债还不上,那就麻烦了,就算最后没落到卖田卖房子的凄凉地步,起码也是好几年都翻不过身。这样一比较,谁还会去换农具改作法?至于燕山的“两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燕山卫连续遭遇兵祸和旱灾,朝廷一直都在救济,这些救济之中不仅是活命的口粮,还包括了种子粮、大牲畜以及一个遮风蔽雨的简陋地方,当然也包括了各种农具。燕山卫就是钻的这个空子,通过发放新式农具和口粮的方式,变相地对庄户进行“补贴”,因此“两新”的推广才会有那么迅速。可这种手段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更没办法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工部想照搬套用,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商成一边骑着马走路,一边思量着两新推广的难题。他觉得,这是个无法在短时间内就能妥善解决的问题。不过,“两新”的效益都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无可争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新农具和新作法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把它们付诸实践的人也一定会越来越多,或许在十几二十年以后,它们就能取代现在的耕作习惯了吧……
现在,他已经走到了南阳的庄子不远的地方,道路在这里分做两岔,向西过桥就是官道,向南就是他要去拜访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