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照林阳的想法,他正在培植的比如说土豆番薯等物种,若是能得到广泛的推广的话,到时候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吃的问题。
虽然对于南方而言,主食是稻米,对于北方而言则是麦子,而这两种作物目前只能终止一季,唯有一些热带地区,才能种植双季稻,所以产量水稻能达到亩产三百斤,小麦稍稍高一些,但也不多。
亩产三百斤相较于后世的,目前上千斤,的确是有些可怜,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必须感谢那位研究杂交水稻的“神农”爷爷以及千千万万进行两种选育的科学家们。
吃饱是维持一个国家稳定的最重要的底线和红线,无论如何,只要吃饱了,除非是脑子瓦特了,不然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生出造反的念头来。
就像是二十世纪的吐蕃和西域一样,在建国初期,国家艰难的那一段时间,不断有外部势力不断的插手,试图将这两个地方从中国分裂出去,许多分裂势力时常活跃在各种场合。
可随着国家影响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富足,对这些地方的关注也不断提高,许多优惠的政策开始向这两个地方倾泻,许多资源投入进去的时候,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的时候,那些分裂势力再怎么想要插手,但百姓自己都不会乐意了。
老子生活得好好的,干嘛要跟你去早饭,那不是打着灯笼上厕所,找(屎)死了,生活好了,百姓便会明白究竟怎么做才是过好生活的方式,谁才能给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
自古以来,之所以会爆发内乱,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粮食问题,温饱问题,这个问题是酝酿乱局的温床。
很多人或许会反驳说,这样理解并不对,因为许多人造反是因为苛政,猛于虎的苛政,才导致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不得不反。
但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温饱问题,苛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阶级为了利益,不惜对底层百姓进行盘剥,而且是反复鞭尸似的盘剥,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会选择造反。
明知道造反一旦不成功,很大可能会直接被杀,但依旧选择铤而走险,能让一个人死都不怕了,证明他已经无路可走,后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与其后退掉进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成功呢。
粮食问题永远都会是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不解决吃饭问题,社会就绝对不会稳定,不解决吃饭问题,经济就不可能得以发展。
一个人的心思若是一直都放在怎么让自己吃饱,就没有资格去思考怎么把生活变得更好,唯有吃饱了,才有资格去想怎么吃得好,吃得好了,才会去思考怎么吃得更好。
总而言之了,一切都建立在和平为前提的条件下,温饱为底线的基准线上,军队是维持国家稳定和平的重要力量,粮食是让国家往前发展的原生动力。
社会的往前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建立在这一条线上。
而解决的温饱问题之后,适当的娱乐和工作,可以将人的注意力从一些不好的事情上吸引过来,赚钱能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升,而修路可以获得报酬,还能为家中剩下两顿饭,对于在冬天不能耕作的百姓而言,这简直就是福音。
尤其是这一次林记报社的到来,给林阳还带来了不少的各种比较抗冻的蔬菜的品种,林阳正好借着这个东风,以震泽县为基础试着播种推广一下,看看能否在冬天的室外也获得一些蔬菜。
尽管冬天会下雪会结冰,只要不把蔬菜冻死,哪怕是冻熟了一些,只要不冻死,就可以保证一定的蔬菜供应,这样一来也可以丰富一些冬天的餐桌。
修缮水渠和灌溉设施,需要各种石头和填缝剂,这时候的还是以糯米水配上石灰以及一些其他的方式进行凝结,林阳很想试试能不能生产处水泥出来,后世他也曾在学校的时候,接触到水泥的制备工作。
若是真的能搞出水泥来的话,对于修路将会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准备好足够石料,到时候直接铺硬化水泥路,那样一来针对于现在的马车行走起来,应该跟好一些。
既然想了,林阳便准备试验一下,他将制备水泥的具体方法写下,直接让幽若送回金陵,交给了苏菡萏和李生,让他们试试能否制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