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继续扩大经营,但他儿子继承了家业,左邻右舍对他评价都很高。柳成林并没见过黄师文本人,可听到的传闻也早对他有了七分好感。前些日子她母亲来时,就感到她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明月看,此刻方醒悟过来。柳成林虽说对黄家还挺满意,可一想起明月母亲走得早,心里难免有些不舍。女儿特别懂事,自她母亲不在后,年纪还小的她就开始学着做饭、洗衣、料理家务;待长大些后,生意上的事也能帮上手了。她心灵手巧,干净利落,做缝纫活也能独立裁衣,针脚细密。直到自己将翠珠娶到了家后还一直在担心,只怕比她大三岁的后娘与她不和,让她受委屈。可没想到明月见到翠珠开口就叫娘,从不说后娘的一句是非,对她尊敬有加。做父亲的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如今纪先生来提媒也非常有面子,他可是京城有名的老学究。他看好的学生肯定不会错,况且黄家的事自己也是知根知底的;也许这就是缘分,若明月她娘在天有灵也一定会高兴的。
柳成林也是个直爽的人,当即表态:“既然是纪先生来做媒,又是您的学生,肯定错不了,我是没什么意见。纪先生听了柳成林的话等于是接受了,于是又与他谈了一会儿才起身告辞;他要回去给黄家回话。柳成林送走纪先生后回屋也和女儿讲了,明月只是红着脸低下头说:全凭父亲做主。”
就这样,在纪先生的介绍下,一个月后,十五岁的黄师文迎娶了十八岁的柳明月。要说做继母的翠珠也很大方,她将自己贴身丫环沐清也给陪嫁了过来。结婚那天,亲友、同行及街坊邻居齐来庆贺,竟也举巷为欢。
婚后,一家人在一起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婆媳关系融洽,明月对公婆孝顺,黄母爱明月如同亲女儿一样,这一切,黄奇功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然而,儿子新婚的喜庆终没能给黄奇功的身体带来奇迹,如同逐日的夸父在看到太阳的光芒后,无比欣慰。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三个月后,黄奇功含笑而逝,走得很安详。
安葬了父亲后,黄师文仿佛半年间就长成了大人,本来平时话不多,这下更少了。他和母亲商量后,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师木”。他心想,自己以诗书博取功名是不可能了,于是立志明誓,以木为师,将祖宗流传下来的技艺,承继创新并发扬光大。
黄师木和柳明月夫妻之间非常恩爱,但老天似乎要成就一人就要将所有的苦难都加在他身上,并不许你有所选择,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表。
当黄师木在家为父亲守孝时,正是洛阳城福王府建造的关键阶段,这时土木工程基本完工,内部木工装饰开始。万历皇帝非常疼爱这个儿子,恨不得把大明国库的钱都赏给他。福王府的设计和建造成为当时朝廷最大的一项工程,不仅花费了巨额银两,同时也造成极大声势,天下人尽皆知。首先是工程设计及建造总监,是由万历朝资历最老的工匠赵师能担任。他率皇宫营造处全体工匠参加,就这样还怕人手不够,又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包括“京城五大家”和“江南八坊”在内征集能工巧匠,齐聚洛阳。
黄师木因要在家守孝三年而没去。到不是因为他年轻,资历不够;因古来守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廷官员。早期的居丧是指从亲人死亡到安葬这一时间段,为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生者的悲痛,家里亲人要放下所有事情,全身心来祭奠先人,称为守孝。春秋末期就已将其发展成礼制,《仪礼·丧服》中所提出的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的三年丧期。汉初《礼记》一书,又对三年丧期内的守丧行为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到了汉武帝时期,将居丧作为强制性规范推广;两晋时期,三年丧成为官吏的行政规范,南北朝时又入刑律。隋唐时期已将居丧制度全面法律化,且还将其中相当一部分条款列入“十恶”罪中。宋高宗《起复诏》称“三年之丧,古今之通礼也”。至大明朝“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开始有了责罚的措施。
可见,为父亲守孝不仅是习俗,也是有法可依的,而大明朝廷也特别重视弘扬孝道。赵师能和黄奇功又同为工友,更不会做出格之举。他也没让“奇工木作坊”其他师傅去洛阳出工,反正又不差一个人;不但给了黄家一个人情,在外人眼里看来也是合乎情理,得到了京城其他工匠的一致认可。
黄师木在守孝期间将父亲留给自己的几本书又读了一遍并牢记于心。从此,他开始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前人设计的那些功能完备的家具,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三年守孝期满,黄师木化茧成蝶。他以自己的勤劳努力,将“奇工木作”的经营搞得风声水起,一日好过一日,渐渐走在京城诸多知名木坊的前面而成为楷模。黄师木虽为工匠后起之秀,已然能和这些前辈大师们比肩。虽然年轻,可他的设计理念已领先于五大家中其它几家。他设计的家具,不但款式新颖,功能齐全,还呈现出工艺上的美感,成为房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能起到美化居室的效果。奇工木作坊的新家具制成后,往往成为其它木坊争先模仿的对象,一时间京城王室宗亲,官商富贵人家,无不以有一件“奇工木作”的家具而自豪。如若能将黄师木本人请到家中,进行实地测量为自己定制一套新款家具,成为京城达官贵人和富商大户视为时尚并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就这样,几年时间下来,“奇工木作”誉满京城,传遍大江南北。这一时期也是家具工艺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名贵硬木家具从皇室权贵、富商大户人家开始走向寻常百姓之家。黄师木将市场上现有名贵硬木搜集起来放在一起比较并进行研究,他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初专一选择黄花梨木的深刻用意,由此也更加勤奋努力进行设计创新和工艺改进。奇工木作在黄师木手中得到发扬光大,后来,京城同行习惯将“奇工木作坊”称为“花梨堂”。
正是: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