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任重道远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秦墨投效一事,除王越、阳球和戏平等几个少数人知道以外,华耀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他已经慢慢学会了做事情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许多事情可以做,不宜说。
因为墨家出来做事,自己一旦大张旗鼓地说,势必挑动儒士敏感的神经。
静悄悄地让他们做事,让大家见习惯了,接受了,再慢慢说。
若是被自己一早抬出来,那么其他学说残留也会纷纷冒头争。
那样一来势必会对现在的政治格局,上下安稳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古代,学术之争其破坏力丝毫不亚于结党营私。
百家争鸣是好事,可以让这些学说在竞争和对抗中获得进步,并促进国家的发展。
对于春秋和战国时期来说,非常适合,可是对于大一统的王朝来说,就不在那么实用了。
而华耀想要的,是吸纳百家学说的精华,用以促进大汉文化和生产力的提高,至于主流思想,还是决定以儒家为主。
毕竟此时的儒学并未经过阉割删改,儒门学子也不是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迂腐儒子。
此时的学子对于儒学以外的技术和知识并不排斥。
从士子习君子六艺,文武并举之上可以看出。
而且,最近陆续太医者进入洛阳以后,还有不少对医学感兴趣的太学生和学子也上门拜访和了解。
所以,华耀才会吸纳墨家。
他看重的是他们的机关器械研造一道,还有一大帮技术工人。
墨家在干实事上很不错,相当于后世的物理工科学生。
德阳殿,负责少府沟通工作的毕岚,正向天子汇报关于安置了墨殇等人的事情。
“陛下,他们一共有七十八位人员,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安置到了北邙山下皇庄。”
“只是不知陛下准备将他们挂名进哪个府衙呢?”
“嗯?”华耀冷眼看过去:“不该你管的事情你莫过问。”
毕岚见天子眼神,便知道自己越矩了。
忙躬身请罪:“奴婢知错!请陛下原谅!”
“下不为例!”
“谢陛下!”
“嗯~”
华耀对墨家已经有了安排,吩咐道:“等一下去请曹少府来。”
七十八个墨家子弟都是精通研究机关器械之人,那就新成立一个“研造司”由少府统辖。
紧接着,华耀又郑重吩咐道:“哦,还有!给予他们尊重,吃穿用度合理,个人行动也莫限制。
只要他们不跑出大汉,他们爱去哪就去哪!”
“诺!”
毕岚也明白了天子对那群人的看重,之后单独派了自己的一名手下亲信去那里负责一应事务。
少府,相当于皇室的内务府,无论是新增还是裁撤都由天子自己说了算。
而且,这些人要是真能研究发明出什么好东西,对于天子个人名声和威望还是有很大的助益,所以当然要抓在自己手里。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具的改进,墨家既然精通器械一道,制造农具的手段定然强过一般得工匠。
而且,自己也可以趁机吸纳墨家学说,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主要的还是为了保护他们,让他们安心干事!
曹嵩来德阳殿以后,华耀与他商议了一下,成立研造司的细节,还有应该给怎样的年俸薪资。
最后定下,领头人的薪资暂定为六百石,从人为四百石。
若是以后有了成就、贡献,再一级级增长年俸,给以赏赐。
随后,华耀又召见了一些来考医师证的医者,以刘合为首的一些精通农事的官员来到了德阳殿。
待到众人见礼之后,他拿出了杨彪曾经的一份文章夸道:“文先这文章作的好啊!
国欲富,必先富其民,可是该如何富民呢?
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刘合站起身来说:“自然是粮食增产,家有结余,节俭度日,如此积累方可!”
“那该如何增加粮食产量?”华耀再次抛出一个问题。
“朕登基后第一次上朝那日,已经提过几项农业技术,不知道是否有农事官员执行下去?”
“这…”
一众农事官员也各自不禁想起了陛下的言论,精耕细作,种植交叉作物,开发荒地,沤肥等等。
他们纷纷重复了一遍,表示认同的。
张伯祖看了众官员一眼,也不禁起身道:“百姓身体强健才会有更多精力去耕耘土地。”
“身体是做事情根本,的确很重要。”华耀点点头。
这个良医的意见也很好。
但是,农事官员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亩的产量。
他通过系统买的良种不多,现在只在皇庄和河间郡试种,怕是需要十来年才能普及大汉。
而且,寻找本地优质种子很重要,再试验杂交。
“张让,把东西拿上来。”
听到吩咐,张让赶忙从一旁取出一袋准备好的稻米,交给天子。
“诸位先看看这些东西!”
天子将稻米交给了刘合。
“这是稻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