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从一个人的穿戴上,我们可以大体判断出他的职业类型和文化素养。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不会歪带着帽子、穿着睡衣,甚至光着膀子上街。其实,孩子的修养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穿衣戴帽、归置衣服的细节中。我们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气质的人,那就别忽视这些细节,帮助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绅士或淑女。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端庄的形象不但是对他人的尊重,其中也蕴含着机遇。
形象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形象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而印象的好坏又会影响接下来的交往。
一位老师谈到学生的穿戴时说:“那些穿戴整齐、重视个人形象的孩子,综合素质不会太低。因为孩子的仪容体现着他的家教,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不会允许孩子邋里邋遢地去上学,当然也不会教出太出格的孩子。”可见,孩子的穿衣打扮“显示”着父母的德行!
从这位老师的话中可以听出,他对那些穿戴整齐的孩子印象不错。是啊,谁不对仪容端庄、形象较好的人有好印象?与其说印象好,不如说孩子的穿衣打扮映衬出了对老师的尊重,这让老师心情愉悦,而老师也会因此愿意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教导。
由此看见,孩子穿着得体往往是对他人的尊重和恭敬,而他人也会因受到尊敬而反过来尊重他。那么,让孩子落实“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冠”是帽子,“纽”是纽扣,“履”是鞋子,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也就是说,孩子的衣着、配饰要穿戴得端正、整齐、合体,给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的感觉。
我们千万别小看这种感觉,它往往会让孩子获得机遇。比如,孩子从上学到工作会经历大大小小的面试,若不注重个人形象,即使人品不错,才华横溢,也容易因形象不佳而在学业和事业的发展中错失良机;但如果孩子学过这句教诲,并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一定会在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中因形象得体、大方而获得机会。
因此,孩子每次出门前,我们都要让他检查一下衣服纽扣是否扣好,拉链是否拉上,衣领是否翻整齐,帽子和红领巾是否戴端正,鞋带是否系紧,等等,在我们的重视和提醒下,孩子定会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
穿衣戴帽虽然是外在形象的体现,但它会影响孩子的内心状态。
一代儒学大家朱熹曾提出过“三紧”,就是帽带要紧、腰带要紧、鞋带要紧。三者都扎紧了,人的精神才会振作,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认真态度。可见,虽然扎紧的是帽带、腰带和鞋带,但其实是对内心的约束,让人的内心时时都提起对他人的尊重。
这个我们不难理解,就像穿着宽松肥大的睡衣时我们的身心是放松的,言语行为可能会过于慵懒和散漫,而穿西装或制服时,衣服对我们的身体约束不得不使我们的内心提起警觉,说话办事就会谨慎很多。
有一位很伟大的销售员。一次,他在家里睡觉,突然想起要给客户打电话。于是,赶快起来穿好西装,打好领带,开始端坐在椅子上给客户打电话。他和客户谈完后,又马上解开领带,脱掉西装,钻进被窝里睡觉了。
太太看了,说:“你疯了吗?打个电话用得着再精心打扮一番吗?人家又看不到!”
这位销售员却说:“我虽然不是和客户面对面,但如果我穿着睡衣给他打电话,我的言谈难免会随便,而他也会感受到。如果我身穿西装,言语就会谨慎,态度也不会随意,说话也会得体。”
可以说,这位销售员谨慎、认真的态度完全符合这句“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标准。而一个能落实这句教诲的孩子,与人相处时不会随意,做人做事不会随便,这份谨慎和认真往往会使他在学业、事业和人际交往中有更大的收获。
穿衣打扮谨慎,关键时刻还可以让孩子化险为夷。
赵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当时,国君晋灵公因不满赵盾对自己的劝谏,派锄麑去行刺赵盾。
一天早晨,天还没亮,锄麑就到了赵盾家的后院,他看到赵盾已经整整齐齐地穿好朝服,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正在稍微闭目养神,准备到时间后上早朝。
锄麑看到这样的情形,心想:一个人对待平时的生活起居都这样毕恭毕敬,说明这个人对任何事物都心存恭敬,一定是为民办事的好官,假如我杀了他,就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想到这儿,锄麑放弃了刺杀赵盾的念头,又不想失信于君王,于是就一头撞在槐树上自杀了。
若不是赵盾平时养成的好习惯,这次恐怕在劫难逃。
其实,在任何时代,穿衣打扮都不应该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端庄、大方、得体为标准。尤其是女孩,不能穿那些会引发他人邪念的衣服。
再看今日,一些父母没有教育敏感度,觉得小女孩穿吊带衫、超短裙等比较暴露的衣服没什么,认为她还不需要遮羞,孩子从小就这样,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时间一长,羞耻感就会减弱,长大后,不但不会觉得这种装束有什么问题,反而会以此为美。殊不知,这种装束不但是轻浮、不稳重的体现,还有可能给孩子招来祸患。
我们经常会看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