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二日,按照约定,高杰、净空师太和惠静三人来到了北京内城的千步廊西侧。
明朝刑部大牢的位置位于内城西交民巷之中,而东厂的监牢则不同,因其地位特殊,办公衙门和大牢则位于京城重地十王府街,也就是如今的王府井大街。在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到了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荒废了,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东厂的大门口的那条街,被称为东厂胡同。
同样,锦衣卫衙门的地位也极其高贵,不像其他亲军衙门那样散落在京城的坊巷中,而是靠近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在千步廊西侧,毗邻五军都督府,与东侧的六部隔街相望,位于明代核心权力机构的驻地。而其诏狱便坐落在衙门的东南角,有独立的大门进出。
锦衣卫诏狱门脸并不大,从外面看起来,很是低调。一般百姓都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关押重犯的所在。
今日,高杰三人在外面都披了件带斗篷的厚实大氅,将形貌遮盖得严严实实的。为了让惠静见一见父亲,骆思恭此次冒了天大的风险,为了不被心怀不轨之人看到,避免授人以柄,高杰三个便作了这番打扮,裹得像三只硕大的粽子似的。
骆思恭头戴高冠,身着黄色飞鱼服,外罩黑色大氅,和高杰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打扮一模一样,早早便在诏狱外等候。
见高杰等到来,他也不多话,转身便走。高杰看了净空师太一眼,心里颇有些紧张,然后便低下头,跟在师伯身后向诏狱的门口走去。
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锦衣卫的监狱就是诏狱的一种,乃“明之自创”。“诏”作为有特定含义、为皇帝所专用的字眼,实际上也有表明皇权尊严的神圣性和象征性的意义。秦王嬴政令群臣议立名号时,臣下建言: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而且,古代的“狱”并非只有牢狱之意,《金文诂林》有云“稽之经传,狱字恒指狱讼为言,不必指系囚之地。”也就是说,“狱”也可用来指法律案件。所以,“诏狱”首先指的是皇帝钦命的法律案件,“诏狱”不同于一般狱讼的特性,即奉皇帝诏旨治狱的特性,才凸现出来。实际上,一旦有重案发生,或要抓捕身份特殊的犯人,朝廷百官多会请求皇帝下诏收系罪犯。“假谒者节”,召犯人入“诏狱”,谒者所持之“节”,作为一种凭信,是皇帝的象征和皇权的体现,代表皇帝的意志。其次,作为实体牢狱(即关押、囚禁犯人的场所)的“诏狱”也是存在的。两汉之际,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时任更始政权的盆子兄长刘恭自以为罪恶深重,故“自系诏狱”,显然,“诏狱”也可指关押、囚禁犯人的场所。
明朝特有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或是“锦衣狱”,由锦衣卫北镇抚司署理,可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均无权过问。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诏狱的刑法极其残酷,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史称:“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对于锦衣卫诏狱的无法无天,许多大臣都曾上书诟病过,如明嘉靖时,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曾说过:“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
但皇帝需要便是硬道理,文武百官再不满意也毫无办法,到了天启年间,锦衣卫地位依旧稳如泰山,其诏狱仍然是所有人谈之色变的所在。
显然是骆思恭早早便作了安排,一行人刚到诏狱门口,便被一个锦衣卫的头目毕恭毕敬地带了进去。
走进阴暗潮湿的诏狱,高杰便感觉到浓浓的阴森之气。诏狱分为普通牢房和死囚牢房,过厅的两侧共有十二间普通牢房,有男牢和女牢,每间四平方米的牢房里一般要关押六人左右,里面只有一个低矮的土炕,可以想见是如何的难受不堪,何况空气污浊的牢房里终年不见阳光,被关押的的犯人往往熬不到审结就会不堪折磨而死去。
诏狱里的防范措施是非常严密的。被投进诏狱,就等于身处戒备森严的天罗地网之中,一般情况下是插翅难逃的。窄窄的过道房檐上有密布的铁网铜铃,小小的院子里有灌满流沙的厚墙以防止犯人凿墙外逃。哪怕是犯人死后,也只能从死囚洞中拖出监狱而不能从大门出入,真可谓固若金汤。
在昏黄暗淡的油灯灯光下,高杰三人跟着骆思恭和那个锦衣卫头目下到虎头牢中。
死囚牢房又称为“虎头牢”,位于地下,更是阴暗潮湿异常,呈环形布局,中间有一块不大的空地,供死囚放风活动。空地上有个水井,窄窄的井口乃是用一整块岩石凿成,使得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