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部,主要研发的就是铲车、压路机、混凝土搅拌车、隧道掘进机等工程设备。
同时还有地理地质专业肄业的人才也有极大的需求。
而作为土木工程系毕业的茅以升,对于加入交通部一展所长也是期待已久。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
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和理想,在进入大学之后,短短两年就学习完华夏的桥梁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被导师看重选送到德国深造。
他在去年归国之后就被派到交通部华中地区实习,因为当时正在计划兴建武汉长江大桥,他多次提议受到了重视,并且随后成为了主要设计者之一。
如果说茅以升是年少成名的典范,那么此时的李仲揆(四光)也是如此。
贫寒家庭出生的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一直到了十二岁,他父亲在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私塾被并到张家湾村小学,他也依靠父亲传授的知识考上了回龙镇中学。
之后家庭条件改善的父亲觉得回龙镇教育条件不好,正逢华夏施行义务教育,打算大力培养天赋异禀的学生,他有了重新报考中学的资格。
在回龙镇中接触地理课程的他对地理极感兴趣,又考上了武昌第三中学成为初一学生。之后又在第三中学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考上了华中大学。
等到1917年的时候,他已经取得了德国地质学的博士学位,并且参与了华夏的地质学教学课程的书籍编撰工作。
他们这一届应届毕业生年纪大小不一,大的如他已经28岁,更大的32岁都有,小的只有二十一二岁。
现在摆在李仲揆面前的有好几份邀请函,有皇室在海外的石油公司发送的邀请,有交通部发来的邀请,也有国土资源局发来的邀请。
可以说他如今成为了香饽饽,被争抢的感觉真的让他自豪,同时也难以抉择。
这一幕幕发生在华夏各个大学中。
当然,这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笔试、面试、实习,之后才能转正。
但这足以让华夏教育部大大的提气了一把,比起之前需要不断的选送人才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以此获得师资力量,现在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完成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这些学生投入岗位产生成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可收获的喜悦却是无以复加的。
甚至韦珣派遣侍从室的十几个侍从到全国各地检验教育成果之后,还亲自发电给教育部,勉励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