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尝密传符命”,不过功成后王远知就身退继续隐居了。
直到武德年间,准确说应该在621年,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喜欢听《隋唐演义》的道友可以回想一下,这段历史挺精彩的,这一年李世民先后打王世充、围洛阳、大败窦建德、收降王世充、刘黑闼起兵等等,历史就万分精彩了,再经过演义就更吸引人了,我自己都想再回头看看这本小说了。
就是这一年,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军并开府,手下群贤毕集,诸如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许敬宗等等,当时请了阎立本分别画了肖像,号称十八学士。就是在这一年,李世民还由房玄龄陪着,专程去访王远知,而且是穿着便衣去的。
王远知自然没见过李世民,眼见二人气度也不像凡人,暗自掐指,那位可能问了,是不是诸葛亮那种袖中掐指的马前神课之法?可能是吧,道门传下来的掐指推算的法门不少,王远知用的哪种不好说,总之是挺准的,因为他一边上去迎接,心里已经有了数,“你们当中有圣人,难道是秦王大驾光临?”二人承认以后,王远知才说:“秦王您将来是一位开创盛世的天子。”这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极高的政治敏感性。等到李世民当了皇帝,还时常惦记王远知,打算请他出山为官,却被坚决推辞了。所以,贞观九年时,李世民安排人在润州旧山(也有记为茆山)为他建了座太平观,并赐下田产,度了二十七个道士给他做伴。在《谈宾录》和《旧唐书》中说度了二十七个道士,但江旻的《碑》中说是七十人,《云笈七签》中甚至说是只有七人,唉,就是这么不严谨,你自己看着办吧。
那边道观正修呢,李世民就下了份诏书通知王远知,顺便表示表示自己对他的崇敬之情,先大大夸赞了一翻他的才学品行,道法精深,然后又表示说,您老人家既然不愿意在俗世红尘中生活了,那我也不能非要勉强您,不过为了表达我的尊敬,已经派人去负责给您修建道观,添置田产,希望等您老回去时都已经办妥当了。这份诏书的内容在《旧唐书》中有记载,有兴趣的道友可以品鉴品鉴。
公元635年,贞观九年八月十六日,王远知自知今天就是羽化之日,便对弟子潘师正交待了后事后,立刻沐浴,穿戴好衣帽,然后躺下,就像平时睡觉似的悄然逝去。调露年间,唐高宗李治追赠王远知为太中大夫,谥号升真先生。武则天又赠金紫光禄大夫,天授二年改谥号为升玄先生。
王远知一生只写过一部《易总》十五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再无其它作品了。虽然他在着述上没有什么贡献,但是由于他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把陶弘景的茅山宗的经义传承下来,在他的众弟子中,特别是潘师正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茅山宗,所以说他对茅山宗,对中国的道教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
这里多说几句,有学者考证,《易总》实际上并不是王远知所着,而是另一个同名的王远知所着,二人同名,所处时代稍有前后。不过这另一个王远知只在一些野史和地方志里有些记载,《易总》也失传了,虽然后世的一些注《周易》的人受这部书的影响,在这存疑,就不详细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