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历,杨坚知道有这么一位大国手的存在自然想约他来当官,身边有名医,有病才不慌嘛。可是孙思邈还是表示No,当然不会那么撅皇帝的面子,而是找个借口说我有病去不了。这个老道士这谎撒的一点诚意也没有,您老人家可是药王,您要说自己总病歪歪的,谁信啊!后来他家里人不小心爆料漏了实话,原来孙思邈早就说:“再过五十年,就会有圣人出世,那时候天下将会迎来真正太平,才是我出山济世救人的时候,此前嘛,嘿嘿……”貌似药王对于预测、易学还很精通啊,实际上这一点也不奇怪,而且据说袁天罡还曾拜在他的门下学习过易学呢。
隋亡以后,孙思邈就来到了终南山隐居,这不是明摆着嘛,离着长安近啊,这是随时准备出山了。对了,这段时间,他认识了佛教的律宗初祖,嗯,就是创始人道宣和尚,前面不是说过嘛,他曾经学过佛学,所以和道宣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
直到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也就是他所说的圣人出世了,才应召出山来见见这位皇帝。当时的孙思邈医术已相当高深,声望也极高了,而且他还精通阴阳、推步、医药。唐太宗一看这老道士,满面红光啊,看起来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不免也心生向往,非要给孙思邈封个官爵留在长安,但他依旧推辞不受。
史书在这里的记载显然是前后矛盾,等了五十年,到了出山的时候了,却仍然没有出仕。虽然后面说他是为了炼一种叫太一神精丹的金丹,才离开长安去了峨眉山隐居的,看来终身不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是他最终的坚持。
孙思邈是位道士,也是位仁医,多年来一直坚持亲自采药制药,治病救人,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和唐以前的医学理论,所以成就才极高,而在那些专业技术人的眼中,搞研究远比处理人际关系更有兴趣。官场虽然能收获名利,但也是需要付出精力的,没有一个醉心于专业研究的人会喜欢那些营营苟苟的事。
前面也提到过,李世民晚年也没有能看透权力和生死,求佛信道,开始服食金丹,一生戎马、操劳政务,精气神过度透支,身体早就不好了,所以多次召见孙思邈,也希望这位药王能出手让自己多活个万八千年。民间传说孙思邈表示无能为力,实际上这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李世民很固执,这是一个长期站在权力顶峰的、多年征伐、意志坚毅的大人物特有的性格,来自一种极度的自信。当你的建议,比如要注意养生、注意休息、少近女色、保持平常心等等,他会接受吗?第二点就是对长生的极度渴望,如果你劝他别吃金丹了,那么他会认为你是有什么想法,想阻挡我长生不老之路,这就危险了。所以孙思邈也治不了该死的人,就算他是几千年才出一个的神医也不行。
当然了,李世民只有一个,也不是人人都是皇帝,所以其他人还是可以救的。但凡名医,古今中外都是极受各阶层人士重视尊敬的,所以当时不乏名士高官主动交好他。有一次,卢照邻得了重病,请了好多名医也没治好,正好遇上孙思邈,就问他“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旧唐书》记载了孙思邈的回答,洋洋洒洒三百多字,就不再摘录了,里面涉及了医学的基本理论,好多咱们这些外行人也听不懂,但是他的回答里面却反映出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然了,天人合一的问题,在西汉时就已经成熟了,董仲舒还重新解读了一番,孙思邈把这种思想应用到了自己的医学领域,把人体视为天地自然中的一部分,还把儒学的中庸思想也应用到养生、用药里面。可能卢照邻也被药王的风采迷倒了,所以传说也成了他的弟子。
另外,对于形神的关系,孙思邈在道家的形神理论上加上了自己的见解,而且是从医学养生的角度来解释二者的关系,比如他认为“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谢焉。”他认为是先有气而后有神,形神是一体的,当然他有这些理论也能说明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道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