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演变成为了钟吕金丹(内丹)道。
钟吕内丹道总结了前人的包括天人合一、《参同契》、佛教的禅宗、密宗等思想,尤其加强了术的内容,使内丹学更加具体化。
《道德经》是内丹理论的根基,如果体系细分的话有两个分支,分别是文始真关尹子和少阳帝君王玄甫为代表。文始真人一脉传承经麻衣道人李和,以后传到陈抟、火龙真人,特点是以清静自守、养性为宗,走的是真阳之气接天地之机,一朝顿悟而直入虚无大道的路子。王玄甫一脉前面刚提到过了,经钟离权、吕洞宾,再向下就是下一篇中要讲到的刘海蟾、王重阳、张伯端等,接着就开枝散叶,分出了北宗、南宗、东派、西派、中派,成为事实上的正统道教了。传承到今天,王玄甫一脉无论是清净孤修也好,阴阳双修也罢,一般统称为少阳派,规模上是最大的,但是文始派也不可忽视,很多高道反而认为文始派的丹法功法更高级。
仅就钟吕的内丹理论来说,可以简单归纳几点:
1、钟吕的内丹理论是以性命双修为根本,这也是继承了钟吕思想的门派的根本,比如王重阳、张伯端等人为代表,无论是先性后命、先命后性、三命七性,还是讲究精气神修炼合一,后天转先天,与道合真,说到底都是性命双修。
2、炼心为纲,心息相依为法门。根据炼形成气、炼气成神和炼神合道的基础,把修炼进阶划分成了三乘十门,不再赘述。取坎填离,修的是体内的能量,以自身为根本。钟吕内丹法的秘诀是心肾相交,这一理论并非钟吕所创,而是早在《参同契》中就讲到过,道家对于人体内的心、肾是极为重视的,认为是内修炼的关键,肾为坎卦,在先天坤卦位置,易学里叫先后天通气,就是这个坎是坤得了乾中的一阳而成的,或者说极阴中是藏真阳的,也可以理解阴到极致以后就能转为极阳。同理,心为离卦,与先天乾卦通气,是极阳的乾卦取坤中真阴而来。内丹修炼时,就是要让肾水上升,心火下降,钟吕称这是肾气和心液,用龙虎来代表,所以龙虎交媾,也称取坎填离、抽铅添汞,三百天就可以养成真胎合成大药,然后“还精入脑”,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向着天仙的境界迈进。
4、火候问题。钟吕内丹学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指导性强,就是有详细的功法,而火候则是其中的密传部分,火是功力,而候是功法,包括炼先天一气入体,在体内形成宇宙大循环,是元神和精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转。修炼的深度或功力的深浅等,钟离权是用十二地支来讲修炼的火候,其中子午卯酉又是最重要的时刻,因为它们是与自然四季相配的,比如子时肾气初生,卯时气行至肝,午时气至心而生液,酉时液行至肺,如此等等。
钟吕的内丹法初期以祛病健身为主,中级则是延年益寿,高级则是道家追求的阳神飞升了,功法好坏或高级与否,还是看最终能不能飞升成仙。由于钟吕的思想和操作方法都是建立在对人体的全面认识上,在对古中医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相比那些偏重于理论研究的形而上的丹法来说,更容易让人接受,同道们都会感到新奇去试着修炼一下,所以唐末至宋初迅速火了起来,仅出名的内丹大家就有百多位,修炼风气之浓,可谓一枝独秀。同时,从钟吕内丹理论上衍生出的各种着作也如雨后春笋,诸如《大还丹金虎白龙论》《巨胜歌》《丹论诀旨心鉴》等等,当然了,其中最重要还是《灵宝毕法》。
当然,除了钟吕金丹道以外,谭峭、陈抟的“逆以成丹”思想,陈抟的《无极图》中的丹法次第理论以及杜光庭的性命双修思想,也都是后世内丹学发展的基础,比如全真道就是在继承了杜光庭的性命双修、陈抟的“逆以成仙”和钟吕内丹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历过战乱和晚唐的衰落,道教经籍毁损,科仪缺失,严重影响了道教的持续发展,道教急需有人能担负起复兴的重任,纳儒入道,特别要吸收孔孟之道,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斋醮仪式。
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则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杜光庭,他承袭和发扬了吴筠的思想,又从老师应夷节那里得到了上清大法,还去龙虎山受了天师法箓。他常说道法科教,自汉天师及陆修静以来,也差不多没什么剩下来了,所以他才着手“考订真伪,条例始末”,把茅山道与天师道两派的斋醮仪式分门别类整理成了八十七卷《道门科范大全集》。经杜光庭的辛苦努力,他把道教主要道派的斋醮仪式统一了起来,并加以规制化,将表奏、词章、疏启、颂赞、咒、愿加以文饰,并且对各种仪式加入了艺术处理进行包装。杜光庭是道教斋醮仪式的集大成者,也可以说是完成者,他所制定的道门科范,道教至今还依然沿用。
宫观经济的兴起,物质的丰富促进了道教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杜光庭《历代崇道记》中:“从国初已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余所,度道士计一万五千余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上一章讲到柴荣实际上在限佛的同时,同样也有限道的行为,只不过因为道教在规模上真的没办法和佛教比,根据杜光庭的统计,佛寺的数量是宫观数量的三倍左右,僧尼的数量是道士女冠数量的十来倍,注意力会被限佛吸引去了,以至于很少有学者注意到限道这件事,甚至还有学者得到了柴荣崇道而限佛的结论。
对了,准确地说,宫和观说是不一样的,观是普通的道观,我们常说道观,没人说道宫的。宫则是规模宏大而且一般是受过帝王敕封的道观,唐朝代表的宫观就是各地的老君观,前面讲过这是国家出资建设的,比如长安和亳州真源县的太清宫,洛阳的太微宫,天下诸州的紫极宫和玄元观。
宫观经济实际上就和现代的房地产行业一样,官建、自建一齐上马,全国都在大修宫观,规模怎一个宏大了得,当然会带动道教的规模随着迅速扩张,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