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北宋第四任皇帝是宋仁宗赵祯,1023年-1063年在位,继位时只有十三岁,所以开始是太后掌权,之所以有仁宗这个庙号,是由于他有堪称千古第一仁君的美名。
仁宗老爸留给他们孤儿寡母的并不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强盛的帝国,恰恰相反,经过前三位帝王的苦心经营一甲子,内忧外患依然如故,辽、西夏时不时的派大军入境转悠一圈,国内农民起义也没消停过,天天沉浸在封禅和全民进献祥瑞中的老爸丝毫不理会汹汹民怨,留给孤儿寡母一个空架子就去找始祖赵玄朗了。
仁宗在位期间,虽然西夏、辽国先后入侵,国内压力巨大,但他的带领下,使国家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史书称仁宗盛世。仁宗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各方面,唐宋八大家,六大家都出自他在位时期,其他还有范仲淹、包拯、柳永等名人,科技发展方面,有沈括、苏颂这样的科学家,四大发明有三项是他在位期间搞出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里就不多讲了,对了,前面讲到的疑似八仙中的那个曹国舅,传说也是他舅,《水浒》开篇那个洪太尉就是奉他的命令去龙虎山上清宫,然后打开伏魔殿放出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所以说,仁宗在民间的名气虽然没有宋太祖、宋徽宗他们大,但他对宋朝乃至华夏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国老大的仁宗呢,他对道教是什么态度呢?
外部民族边患、内部积贫积弱,国家现状如此,刺激着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的济世情怀,士人百姓需要道教来慰藉被现实困扰着的脆弱心灵。另一方面,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文人士大夫们复兴儒家思想的运动渐渐升温,在客观上又抵制了道教的发展。
前面提到过韩愈的那次反佛事件,无论如何,这位儒学大家对宋朝的深入持久的反宗教思想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真宗期间的佛道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神道设教就不说了,佛教发展同样不弱,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随着儒学的倡导与发展,对佛道二教有意见的人越来越多。朱熹说:“本朝欧阳公排佛,就礼法上论,二程就理上论”,他的观点是说欧阳修是从理法上排佛,而程颢、程颐二程则从理的方面入手排佛。
柳开就是以韩愈的接班人自居,声称自己要投身到“圣道之途”中。他用儒家的仁义道德画了一条线,一边是沉溺于佛老之中的人,整天想些荒诞不经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嘴里说的也是不知所谓,他们离仁义道德越来越远。还有一类人则是心怀仁义大道,重视德性培养。
还有一位是王禹偁,同样极为排斥佛老,989年曾上疏劝赵光义“少度僧经,少崇寺观”,因为那些和尚道士都是蠹人,就是蛀虫,看着没什么效果,真宗继位第二年又上疏,建议真宗“沙汰僧尼,使民无耗”,因为这些和尚们快把国家吃空了。
柳开和王禹偁这二位为代表就是宋初反佛老的前驱,但在真宗的崇道政策下,显得很微弱。
当仁宗上位以后,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终于迎来了反佛老的高潮,从庙堂到民间,其深度、广度和持久性远超以前,其形式上主要是朱熹所说的那种从礼法上的反佛老,仁宗对道教政策也相应的有所调整,所以这种反对思想对仁宗的宗教态度有着积极作用的。至于二程的反佛思想,下一章再讲。
反佛反老是建立在儒学复兴的基础上的,自身都苟延残喘的时候,哪里有心情有能力去管别人家的事情,而仁宗时期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其中的积极分子主要有范仲淹、孙复、宋祁、石介、欧阳修、李觏、蔡襄、王令、曾巩、司马光等等。对这些人的着述加以整理,就可以理顺出仁宗时代的儒家的反佛老的总体情况,这里以四川大学刘复生教授的研究观点为核心简单归纳一下:
第一,利用儒家的正统来打击佛道二教。孙复说过,“华老盛而韩文公排之”,弟子石介更是宣扬“自伏羲、神农、黄帝……周公、孔子至于今,天下一君也,中国一教也,无他道也。”并用此来攻击“三教皆可尊”的观点,说今天那些把儒家的圣人们和佛、道并列为圣人,简直是骇人听闻,三教之说更是荒谬之极。赞成孙复师徒二人观点的儒士有很多,也都各有观点,不过总体上相差不多。
第二,用儒家的治国治民的入世思想抨击佛老的出世思想,认为他们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只追求个人的利益,没有大局观,没有家国大义。欧阳修的《本论》可以说是确定了一个国家兴盛、强国强军的基调,倡导多学礼义,用仁义教化万民,虽然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佛道二教,但中心也是在宣扬儒家才是治国根本。范仲淹在1027年《上执政书》中说,和尚道士之流就是“天下之大蠹”,佛经道经“非今理天下之道”,提出这一思想的还有王令有的《代韩退之答柳子厚示浩初序书》、李觏的《潜书》《富国策》等。
第三,深刻揭露佛道两教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危害。当年韩愈曾斥责佛道造成人民“穷且盗”的事实,李觏在《富民策》中列举了佛老十项危害,诸如男不耕女不织等等,基本上包括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曾巩也发文《兜率院记》,说一个小县,出家当和尚的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寺庙建得宏伟华丽,和尚们吃好的,穿好的,出入有马车,日子比封疆大员都不差,言外之意似乎是官吏可以,士大夫可以,僧道就不可以。
第四,排斥佛教为夷狄,佛道乱了中国的礼法文化,这算是老生常谈了,石介《中国论》、曾巩《说非异》、欧阳修的《本论》中均有这方面的论述,不再引用。
第五,用事例证明佛教的骗人事实,众多儒士们翻着本本古籍,从里面找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