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出,无论是宏观上的设计还是微观上的细节,都可以看得出朱棣对于武当山工程项目的重视。在工程开始以后,朱棣还把驸马派去当监工,看来还是得有自己家里人盯着才放心。
如此宏大、细致的武当山建设工程从1412年开始,先后动用了二十多万人工,也有人说是三十多万,总之就是人很多。工程从山脚一直修到山顶,大大小小的宫观建筑物大约有33处,的确是个大工程。武当山建设消耗的时间也不短,直到1423年总体才算完成,前后持续了11年。当然了,这些具体的数字还是有些争议的,比如有人说建设时间是九年,不是十宫八观而是九宫九观等等吧,就不纠结这些了。明代有一首诗如此描述武当山的道教建筑:“五里一庵十里宫”,看看古人多洒脱,不必在意具体数字多好,当然这对于理科狗来说太难了。有时候挺想学学文科生的思维,类似于“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这样的句子都能写出来,不用辛苦地从下往上,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数武当山上究竟有多少建筑。
上面只是简单讲了武当山的建筑,只有房子没人住自然是不行的,有了宫观没有道士更不行。可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宫观,武当山原来的道士本来就有限,人才储备更是谈不上,于是贴心的朱棣就给龙虎山的张宇清天师发了个微信,让他先挑选一批人才支援武当山,至少先把各宫各观的老大解决了。接着朱棣又安排道录司从浙江、山西、湖南、河南等地挑选了一批高道送去武当山援建,基本上把各宫各观的班子搭建了起来。总之,朱棣从全国各地前前后后给武当山输送了四百多位高道,如此多的精英的加入,无疑为武当山的道教发展事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有了房,有了道士还不够,衣食住行,奔驰宝马可以暂缓解决,吃饭穿衣一天也不能等。有人可能会问,修仙的人餐风饮露还不行?大不了去采点松籽吃,或者打点山珍野味烧烤了,大活人还能饿着了?大错特错,为什么错不多解释,反正朱棣早就有准备,为了保证武当山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赐下了大量的良田,就连耕种的人都安排好了,反正让这些道士们吃的好,住得好,每天只管敬仙修仙就行了。逢年过节,还会赏下大量的米面油布,改善改善生活。这还不算,朱棣对武当道士可算是太周得过分了,甚至还派了部队负责安保,派了劳役负责日常保洁、洒扫、修葺等工作,道友们想一想,山上的道士还有什么活是需要他们亲自动手的?就算是再挑剔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吧。
正是因为有了朱棣这个榜样,此后的二百多年里,武当山道教一直昌盛不衰,“宫观伟丽,皆天下所无”,成为事实上的朝廷家庙。有学者统计过,到万历年间,武当山道教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万人大关,在中国道教史上也算是少见了,这里面功劳最大的就是朱棣。
通过发展武当山道教可以看得出来,朱棣对于自己借神授得到皇位还是挺心虚的,所以平时就更加重视与道教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喜欢有人报告说哪哪又天降祥瑞了,哪哪又有神仙下凡了,然后借这些消息来进一步神化自己的皇权,反复强调自己这个皇帝是受上天认可的。朱棣还立了一通碑,刻的是《御制大乐太和山道宫之碑》,其中称“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以一旅定天下,神阴翊显佑,灵明赫奕……”,并为此专门为太祖举办大型的金箓斋法,摆明了自己“承天孝感”的态度。发展到后来,朱棣入戏也有点深,甚至把自己当作了真武的化身,有“真武神,永乐像”的传说。
在朱棣心目中,真武大帝是自己的福神,自己已经是人界至尊了,真武在仙界的地位也应该更高一些,也不枉自己花了如此大财力和精力发展武当山道教,于是朱棣便加封武当山为“太岳太和山”,把它的地位抬升到了五岳之上,这是必须的。
前面提到,有人说朱棣发展武当山道教实际上是和朱允炆或张三丰有些关系。民间传说朱棣曾多次派人全国寻找张三丰,甚至远赴云南,但是一直找不到,或者说张三丰一直不给面子不愿意来见他。于是,朱棣便有借投资武当山的机会向张三丰表达自己的诚意,希望这位高人能赏个面子来见上一面,然后给粒仙丹或教些长生不老的秘法。
另据消息灵通的八卦人士透露说,想当年郑和下西洋也是朱棣为了寻找朱允炆才启动的项目,因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纵迹之。且欲出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说明朱棣想挖出朱允炆的执念是一直没有打消的,所以有人就说他找张三丰也不是真正的,而是借此去找朱允炆,“隐察建文帝安在”。看来这个侄子不死,朱棣怎么也不会安心,直到死前,朱棣也没有找到朱允炆,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合上了眼。
实际上张三丰并没有躲着不见朱棣,不给皇帝面子也没这个必要,这里引用张三丰的一首,道友们体会一下其中的滋味: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咸安治道享。
皇极殿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钟鼓清。
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苦有情。
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细细品味一代高道的这首诗,里面给出了不少信息,有对朱棣的称颂,有对修行的体悟……,关于张三丰后面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