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下面具体说一说仙佛合宗到底是如何体现三教合一的,先简单说一说伍、柳丹道中都融入了哪些儒家的内容。
虽然仙佛合宗所表现出来的是佛、道的联系更亲密一些,但是绝对不是无视儒家的存在甚至排斥儒家的,否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往严重里说,亲近儒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道教能否继续生存发展下去的问题,因为儒家背后可是站着统治阶级呢。
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理学的太极思想,中庸的天命观,忠孝伦理观等对佛、道二教是有着天然的影响和压力的,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不可避免的。伍守阳以政治觉悟无疑是非常高的,他说:“修仙的朋友们注意了,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要修仙必须先修人道。”
于是就有修仙爱好者请教:“听起来挺有意思的,那么怎么修人道呢?”
“很简单,只要把五伦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您想想,统治阶级也好,正统儒家也好,听到这话有可能不会有多么欣慰,但是至少不会讨厌伍守阳吧,这就足够了。当然了,伍守阳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五伦要求忠君,要尽孝,兄弟间要和睦,朋友间要讲信义,人德合天,这样的人才是正统儒家喜欢的,认可的标准。人如果不守伦常,就不会得到正统儒家的认可,不会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这样的人如果还能够修成仙,那岂不是对传统儒家的挑战吗?真要是那样的话道教也就成了统治阶级打击的对象了。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如从五伦的角度出发挑不出毛病来,就可以获得一个“全德者”的认证,不但能够收获社会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有了修仙资格。就这样,伍守阳巧妙地把儒家的五伦作为一个修仙基础的、必备的道德标准和前提摆了出来,不但给道士们贴上了一个道德模范的标签,而且还进一步缓和了道家的出世与儒家的入世之间的矛盾。就这样,在儒家和统治阶级眼中,道士们是成了遵守儒家规范的人了,这样的道士自然都是“好人”,所以伍、柳无疑是在为道教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此外,伍守阳进一步强化儒、道的联系,他提出,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仙道,换句话说就是儒、道最终追求的一样,都是道家的仙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儒家以\"执中\"为心法,有着名的中庸之道,而道家呢,老子早就提出过“守中”,这是没有疑问的吧。伍守阳还说,我们所说的还虚其实就是用的执中的功夫,或者说你们的执中就是我们的还虚,还虚又是最后“复归无极”的功夫,那是相当高级了,所以这么看来,儒家的执中不就是为了追求仙道吗?如果伍守阳的这一观点能够被儒家接受的话,那么儒、道是不是就在人道方面就有了共识,在至高的追求方面又是相同的。
当然,想把儒、道之间画上等号显然是不现实的,大儒们绝对不会同意的,会提出严重抗议的。这方面伍、柳显然也是明白的,所以伍守阳表示,儒、道双方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要总盯着细枝末节。二者的确还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比如道士们修人道,最终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仙道,而儒士们追求的却是全人道,反而不怎么在意天道。二者一个要知天,一个为的是要知人,这些不同之处,伍、柳嘴上可以不承认,但是心里不可能不清楚,否则儒和道也就没有区别了。
那么佛道之间呢?如果说对于儒家还需要有方方面面的考虑放话,对于佛教,伍、柳就没有多少顾忌了,很放心地直言仙道和佛道就是相同的。
当年伍守阳自称是“尽学三教”,所以说自己是“三教逸民”。他所说的“尽学”是有精通的意思,正是因为三教都很精通了,他才认识到三教的学问单独摆出来都存在不足,无法令人满意,而合在一起才能够互补,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于是才有了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