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武汉,军委会总部。
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林蔚急匆匆地推开蒋介石办公室的房门:“委员长,冠军城前线的最新战报。”
正在批阅公文的蒋介石立刻放下手中毛笔,接过林蔚手中电报急切地浏览起来,随即,他的脸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按照常理,蒋介石这样的高居权力顶峰位置的大人物早已养成喜怒不形于色的“领袖气度”,哪怕泰山崩于眼前也会面不改色,但林蔚送来的电报一下子让他失色了。“十余万苏军在扑向冠军城北部?”蒋介石克制着情绪,让自己声音没有发颤。
“是,这只是先头部队,后续苏军还在源源不断地抵达。”
“苏军的这十余万先头部队拥有大量骑兵和大批坦克?”
“是,骑兵超过五万,坦克应该有两千五百辆以上,甚至更多。我方坦克和骑兵部队大部分按照卫立煌将军的调动,向西突袭新西伯利亚了。”
“也就是说,在城北战场上抵挡苏军坦克群和骑兵群的国军基本上是步兵?”
“是的,除了炮兵,基本上是步兵。”
蒋介石稳住心神:“打了多久了?”
林蔚回答道:“已经打了一个白天。”
蒋介石沉默了下去,然后声音干涩地问道:“第77师和第74师现在转进到哪里了?”
林蔚惊讶了:“转进?”
蒋介石轻轻地点点头。
林蔚明白蒋介石的意思了,国军忌讳说“撤离”“败退”等词语,一律称之为“转进”,蒋介石问的其实是“第77师和第74师现在撤离或败退到哪里了”。林蔚摇摇头:“委员长,第77师和第74师没有转进。”
“什么?”蒋介石大吃一惊,“难道已经被全歼了?”
“没有!”林蔚正色地回复道,“他们既没有被全歼也没有转进,他们仍然在战斗中,仍然在原地,寸步未动。”
“这...”蒋介石更加震惊了,“消息确实吗?”他不敢相信,几万步兵怎么扛得住敌方几万骑兵和几千辆坦克的冲击?
“绝对确实!”林蔚感到胸中涌起了一股热血豪气,“委员长,第77师和第74师的国军将士们在殊死奋战!他们在寸步不退地抵挡着苏军!”
蒋介石呆住了,半晌后,他喃喃地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
从宏观角度上看,中苏第二次城北战役是非常有利于苏军的,首先,交战区域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大雪原),极为适合坦克部队和骑兵部队发挥优势进行野地冲击,而苏军的参战部队恰恰就是以坦克和骑兵为主;其次,苏军在实力上也拥有极大的优势,参战的苏军包括三千多辆坦克和六万多名骑兵,参战的中国军队只有两个师和一个军,总兵力十余万人。不止如此,为了逐个击破苏军的两路夹击,卫立煌调动南京军大部分坦克向东主动发起进攻,使得在西路战场上进行防御作战的中国军队拥有的坦克数量很少,简而概之,在西路战场上,战斗是约八万名以步兵为主体的中国军队对战苏军的三千多辆坦克和六万多名骑兵(苏军的后续部队或正在路上赶来,或已经赶来但被冠军城南京军牵制住)。对此,朱可夫、布琼尼、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等苏军高层都满怀信心,他们认定,击破对方是一个冲锋的事。
冠军城北部战场上,大地成海,军人如洪;硝烟成云,弹矢如雨。
不计其数的铁拳弹头、燃烧瓶、手榴弹、炸药包、子弹、炮弹...犹如掀腾起惊涛骇浪的大海上的暴风骤雨,伴随着瓢泼的忠勇鲜血,在震天撼地的汉语怒吼声中万箭齐发般倾泻向苏军的坦克群和骑兵群,铺天盖地、日月无光。
风声、雷声、杀声,响彻苍穹;雪水、血水、铁水,流满原野。步兵和坦克展开大战!步兵与骑兵展开交锋!形成了一场极度罕见的恶仗,激烈至极、惨烈绝伦、壮烈恢宏。完全化为黑红色焦土的雪原上,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苏军坦克群和骑兵群,中国军人们毫无惧色,用血肉之躯进行铸成血肉长城般的顽强抵抗,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催人泪下的英雄战歌。战事结果被送到朱可夫等苏军将领面前时,朱可夫等人都无法相信:以步兵为主的中国军队竟然在野地上硬生生地顶住了以装甲兵和骑兵为主的苏军。
“这不可能!”朱可夫连连摇头,“肯定是出了什么我们没想到的意外!”
“我已经反复调查过了。”华西列夫斯基说道,“中国军队的反坦克能力其实并不强,除了坦克和火炮,他们打击我方坦克的手段只有反坦克炮、燃烧瓶、手榴弹、炸药包,不过,他们的反坦克炮并不多,三七炮对我方坦克打击力不大,八八炮虽然威力强大,但数量较少,他们更多的还是依靠燃烧瓶、手榴弹、炸药包,以及他们配备了大量的那种德制单兵反坦克武器(铁拳)。”华西列夫斯基的脸色十分不好看,“根据战地报告,中国军队的铁拳已经普及到排甚至班,数量很庞大。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新式单兵反坦克武器让他们的步兵也具有十分强劲的反坦克能力。”他深深地感到痛心疾首,“机枪的发明让步兵不再惧怕骑兵,而这种铁拳的发明则让步兵不再惧怕坦克。”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战争的第一要素。”朱可夫还是连连摇头,“人,才是战争的第一要素。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那种铁拳的射程是多少?”
华西列夫斯基回答道:“我们用缴获到的完好铁拳进行了测试,得出结果,该武器的射程是三十米,必须在三十米内才能有效地打击坦克。”
“三十米?”朱可夫感到了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三十米!完全在坦克的攻击范围内!他们的步兵怎么敢在短短三十米的距离上跟坦克进行交战?这么做,跟步兵与坦克展开对射有什么区别?根本是九死一生!根本是亡命徒的行为!”
华西列夫斯基沉默了一会儿,最后低声说道:“是,他们就是亡命徒,并且他们全军个个都是亡命徒。”
苏军第16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少将是一位出身于骑兵部队的装甲兵部队指挥官,他很有才干,既深谙骑兵作战也对装甲兵作战极有研究,是一位在不断成长的统帅和军事家,所以成为此战的苏军前线主官之一,因为此战的苏军战术就是“骑兵装甲兵混成联合突击”,需要他这种既懂骑兵作战也懂装甲兵作战的优秀将领。罗科索夫斯基曾经非常投入地研究过一个军事问题:一支军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崩溃掉?所谓的“崩溃”就是放弃战斗,包括出现了集体投降或大面积投降、集体败逃或大面积败逃。经过反复研究,罗科索夫斯基认为导致军队崩溃的因素共有以下十点:
第一,伤亡率,当该军队伤亡率达到某个点时,该军队就有可能自行崩溃(即还可以战斗的军人主动地放弃战斗,选择投降或败逃);第二,士气的高低和维持士气的时间长短,士气高昂并且能长久维持高昂士气的军队,自然不太会崩溃,另外,如果出现极大的打击到该军队士气的事情,比如主官阵亡、敌军援兵到来、敌军施展有效的心理战术等情况,该军队也很可能自行崩溃;第三,思想和信仰的坚定程度;第四,精神和意志的顽强程度;第五,军纪的严明程度;第六,军队内部人心和等级秩序的稳定程度;第七,督促手段的有效程度;第八,后勤物资的缺乏和充足程度;第九,军官的表率作用;第十,军队成员所属种族人群。
罗科索夫斯基把这十点因素首先以苏军自身进行研究,光是第一点就让他很感到苦涩,苏军承受伤亡的能力确实不强,很少出现某部战至全军覆没的事件,被重创后就集体投降的事件则是屡见不鲜,在其余九点都达到理想化程度时,苏军精锐部队能承受50%以上伤亡而不崩溃,普通部队只能承受20%至30%伤亡,新兵民兵承受10%的伤亡就要自行崩溃了,但在实战中,其余九点不可能都达到理想化程度,因此苏军精锐部队如果能承受40%伤亡而不崩溃就非常难得了(就以原先历史上的基辅战役举例,苏军伤亡19万余,投降65万余,突围败逃数万,此战中,苏军伤亡人数仅占参战苏军总数约22%,参战苏军就全面崩溃了)。在此时的城北战场上,罗科索夫斯基受到了深深的震惊,他感到迷茫,因为对面的中国军队好像完全不适用于他的那套理论。面对几乎势不可挡的苏军坦克群和骑兵群,参战的南京军官兵爆发出的战斗力和勇气让苏军极为震撼。无论是几十吨重的苏军坦克,还是奔腾如洪的苏军骑兵,与之对战的南京军都是毫无惧色,几乎无人畏缩后退,前赴后继甚至争先恐后地端着刺刀主动迎战。
随着现代化武器特别是连射枪械(冲锋枪、机枪、突击步枪)以及步兵可携带使用的掷弹筒、迫击炮、步兵炮等轻型火炮的发明,骑兵在最有利于骑兵的野地交战中对步兵已经不太具有优势了,至于坦克,情况和骑兵也有些相似,步兵与坦克交战时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反坦克炮、炸药包、手榴弹、燃烧瓶以及问世没有多久的“铁拳”都让步兵拥有与骑兵展开战斗的能力。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这种理论把士兵当成机器人,实际上,士兵毕竟是人。坦克和骑兵对步兵产生的打击不只是火力上,更多更主要的还是心理上的,敌人飞驰而来的坦克群、奔腾扑来的骑兵群会在视觉上、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力,绝大部分情况下,与之迎战的军队会在交战前就已经在精神上被打垮了,说白了就是被吓住了,继而被吓跑了,并且不需要全部被吓住吓跑,出现第一个逃兵时,军队的士气和意志就会像气球上被戳出了第一个针孔,继而就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崩溃。从理论上讲,一个手持冲锋枪或铁拳的步兵,对战敌方一个骑兵或一辆坦克,并非必败无疑,也是有胜算的,但这个步兵往往会被对方的骇人气势给吓住,继而不战而逃,扪心而问,人确实极难在看到一个敌人骑着一匹战马或是一辆坦克向自己迅猛冲来时还保持镇定的。
通过望远镜,罗科索夫斯基亲眼看到了一幕幕让他深感不可思议的震撼画面:
一群中国军人遇到了几辆苏军坦克,苏军坦克开足马力展开冲击,中国军人们无一人后退,纷纷迎着苏军坦克,奔跑着展开冲刺和战斗。与苏军坦克交战的南京军步兵们不断地倒在苏军坦克机枪的火力网里,不断地被苏军坦克炮发射的炮弹炸得血肉横飞,甚至被苏军坦克履带碾成肉泥,其余的南京军仍然死战不退,同伴的惨死和惨状让他们无动于衷,他们完全没被吓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