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实欧洲的艺术电影与好莱坞商业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好莱坞电影特别讲究临场感,也就是代入感,而欧洲的很多艺术电影则反对这么做,他们喜欢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一件事。比如戈达尔的电影有时候演着演着,里面的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亲爱的,我们起来给观众们鞠个躬吧!然后男女主角就真的站起来鞠躬。戈达尔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提醒观众,这是电影,不是真的。不过对观众来说这太蛋疼了,还让不让人好好看电影了?
苏烈笑着道:“我并不希望大家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而是希望大家进入这个故事,去体会男主角的那种内心的状态,去体会他内心情感的变化,我相信大家只有真实的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才能更好的思考这背后的东西。当然我用主观镜头还有一个目的,增强故事的悬念,让观众带着迷惑观看下去,不至于失去观影兴趣,因为主观镜头运用越多,观众越是渗入到剧中人的感官世界,越有被蒙蔽的感觉,也就越有挣脱蔽障、挖掘谜底的**。我坚信一点,电影一定要好看,要让观众爱看,这样才能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观众。要是观众都不愿意看,哪怕你的电影里传递的是真理,那也没有意义。”
第二天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自然是在莱昂纳多的身上,他像风一样来到威尼斯,又像风一样离开了,这事确实太奇怪,肯定得好好地报道一番。
媒体对此有各种猜测,有猜测他是来剪汤姆汉克斯的,因为他跟汤姆汉克斯关系不错,而汤姆汉克斯的《毁灭之路》正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有猜测他是来见萨姆-门德斯,准备合作一部新片;有猜测他是来暗会**的。
至于他为什么会看苏烈的信号,很多媒体都认为,是因为记者太多,他随便找了家电影院躲了进去,恰好走进了《信号》的放映厅。
不管怎么样,因为莱昂纳多的出现,《信号》的曝光率大增,众多到场的媒体也都对《信号》给出了好评。
意大利《新闻报》的女记者煽情地写道:这个年代,这个电子产业充斥着城市河流的年代。谁还能回归到最初,写一首短诗,画一幅画,给心中所爱。
人生海海,遇见自己的真命天神的几率可谓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网络、电话交错横行的世界流连忘返?
他和她,几张a4纸,两只马克笔,却谱写出一段大隐隐于市的爱情。爱情,这个每天都会放映在摩登都市剧院的压轴大戏,在这里回归到最初的无声无息。
两个公司职员,忙忙碌碌,两颗心交汇于玻璃大厦之间,穿透这个世间最坚硬的人类文明,融汇在一起。是一条暖流,一条缓缓流动的暖流。那完美的音乐,可爱的男女,都构成了《信号》最打动人心的元素。
电影看到最后,我泪如雨下。
《综艺》则深刻的剖析了《信号》的主题:我是跟随着莱昂纳多的脚步走进影院的,只是当我看完影片,却我被影片深深地打动了。
这部电影叫《信号》,只是一部十而分钟的短片,男主角黄是奔波在两点一线上的上班族,他的生活穷极无聊,与周遭又分外隔膜。直到有一天,他凭窗望见对面写字楼内的一个女孩董,枯燥的生活才开始出现转机。他凝望着她,而她也报以友善。两人将言语写在纸上进行无声的交流,玩笑与寒暄中爱意油然而生,最终两人相约见面。
爱情是电影的外衣,就如同电影的名字《信号》,这其实是一部讲诉人与人交流的电影。
电影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没有对白,男女主角的交流通过纸来完成。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话,手机,网络,可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人与人的交往反而变得冷漠,人与人之间好像铸起了一堵墙,根本无法交流。
其实不只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不都是这样吗?
这墙是现实中钢筋水泥的墙,也是我们亲手筑起的隔阂心灵的墙,这堵墙很强大,也很脆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勇敢的走出这一步,跟别人进行交流。
还好两个年轻人,走出了这一步,也走到了一起,这让我们对未来有充满了希望。
所以,当你看完这部电影,请向身边的人,哪怕是陌生人说一声‘嗨’吧!这就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
(感谢看的是精彩!simon998,独孤求百者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