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高傲地书写了他的自传。隔着时空,如此接近,她似乎不那么讨厌,甚至有些喜欢达利了。3他的全名是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达利曾在自传开头写道:“我的名字‘萨尔瓦多’,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后人读到此句,立刻骂起来,这个狂妄的家伙!但是,他不过是陈述事实而已,如果回头看历史,哥伦布在1492年登陆美洲的第一片土地,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在西班牙语中,意思就是“圣救世主”。1904年,达利出生在位于加泰罗尼亚的菲格拉斯小镇,距离法国不到16英里。这个小男孩,10岁开始爱上画画。出现在画板中最多的就是菲格拉斯的风景。13岁那年,父亲在家为他办了一场小画展,邻居和亲朋好友们看了之后,好评不断。即便父亲是个公证员,不理解艺术,他依然为达利创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全力支持小达利追逐梦想,做喜欢的事情。他甚至在附近的小渔村为达利建造了一间工作室。父亲对达利十分宠爱,一次,达利被鱼刺卡住,父亲急得没有办法,抱着脑袋跑到过道里去了。后来,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假装抽搐、咳嗽、喘气,只是为了观看父亲抱头跑开的狼狈样子,他兴高采烈地欣赏着。这让我不由想到了另一个巴塞罗那画家米罗,他的境遇截然不同。米罗从小热爱绘画,可家里希望他做一个稳当的公务员,认为当艺术家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不过,父亲的爱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达利是“第三个萨尔瓦多”。父亲的名字也是萨尔瓦多,达利从未谋面的哥哥同样也叫萨尔瓦多。这个哥哥,在达利出生前9个月就去世了,父母亲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甚至将这第二个儿子当成是大儿子转世。失去过才会知道珍惜,失而复得的喜悦,让他们对于这个独子宠爱有加。研究他的专家得出结论,达利从小被暗示是哥哥的转世,所以他对于死亡这个黑暗话题很感兴趣,如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他的画作中,时常会出现腐烂的尸体。“当时我即已喜欢如今我喜欢的东西:软弱、衰老和奢华。”(摘自达利自传)达利7岁前的体验,向他打开了超现实主义的大门。17岁的时候,达利母亲去世,父亲不久娶了母亲的妹妹。面对眼前混乱的生活,达利迫切地想要离家,于是,第2年他去了马德里,在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就读。大学时光,达利经常一个人锁在屋里创作,周围的同学好奇地去看他的作品,立刻被震撼,达利成了学校的名人。不过,使他成为话题人物的,还是他22岁时的惊人之举。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一门口试,是关于拉斐尔。达利对考官说:“我对这个话题,了解得比你多得多,因此不屑于和你说。”随即转身走人。后来,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这个拥有如此世界影响力的画家,居然连正式的艺术学位都没有!不过,再多的传奇,也比不上他在25岁时,那一次平凡却又有着决定意义的相遇。4那是1929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他的诗人好友前来造访,来的是法国鼎鼎大名的保罗·艾吕雅,同时前来的还有保罗的妻子加拉,她也是个诗人,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女人。目光相交的第一眼,达利便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比他大9岁的少妇。加拉,果不其然就是达利的缪斯女神,在相遇的这一年,达利创作了电影《一条安达鲁狗》,正式加入了巴黎的超现实主义组织。估计大部分人看完这部电影,都是云里雾里的吧,只是被那些充满创意的画面震撼:一群蚂蚁从男主角手掌上的一个洞中爬出来,男主角拉着一架塞满骡子尸体的钢琴横穿过房间,一双手从墙洞中伸出来摇着鸡尾酒的调酒器……这也难怪,达利在撰写剧本时,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影片不表达特定的思想,所有的画面都是不合理的,也没有心理或文化上的解释。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是空着两只手到那里去,我将找到工作,我将占领巴黎!电影在法国上映了8个月,轰动一时,甚至毕加索也出席了首映会。达利的艺术生涯日渐步上正轨,同时,正如同达利写过的,“什么东西一旦成为我的习惯,就会伴随终身”,他的爱情之花绽放了。经过5年的挣扎和努力,加拉来到达利身边,两人结婚,一直相伴到最后。其间面对了许多考验,尤其达利父亲不满这一桩婚姻,达利依然坚持要把加拉娶进门,于是父亲一怒之下将他赶出家门,父子俩30年没有说过话。有人问加拉,是什么时候决定和达利在一起的?不会觉得这个人是疯子吗?她笑着回答,达利身上有这世上的人们早已失去了的纯真,并且只有达利才能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达利一生中,大部分作品的模特都是加拉,他从这个深爱的女人身上,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创意和激情。他说:“单是这个想法就会使我发疯:画室里,我的身边将有一个女人,一个真正的、鲜活的、带着种种怪癖的女人,皮肤上长着像桃子上的那种茸毛。”加拉,她的名字和达利,以及达利的艺术永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1982年加拉离世,从此,达利再也没有拿起过画笔,整天把自己关在他俩的小屋里。7年后,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达利永远向世间作别,那颗心形红宝石依然在跳动着。538岁的达利,着手书写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我6岁想当厨娘,7岁想当拿破仑。从此,我的野心与日俱增。”“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富有洞察力的读者想必已经猜到,谦逊并不是我的美德。”达尼埃尔·麦若科曾经对比与分析过高迪与达利,他写道:“他们的名字预言了各自的一生,‘高迪’的意思是享受钻研,而‘达利’的意思是被强烈的欲望和冲动所推动。”历史学家如此评价达利:“他的名气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更在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而她作为一个艺术门外汉,想加上一句,达利还是个加泰罗尼亚的典型帅哥,深情无限,激情无限!他能够将没有关联的事物毫无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创作,甚至将梦境转化成为现实。在他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断地震撼着这个世界。她徘徊在达利和加拉的小屋里,一遍遍回忆起达利的自传里写过的片段:“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疲乏,头有点痛……我已经伸手去关灯了,可是突然看到了答案!我看到了一个流淌的钟:它非常难看地挂在树枝上。我强忍住变得剧烈的头痛,俯向调色板,动手画起来。2个小时后,到加拉快回来时,我这幅最著名的画已经完成了。”“‘你怎么看,3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这幅画吗?’我问。”“加拉回答:‘凡是看到它的人,都会永远记住它!’”几天之后,这幅流淌的钟的作品,被一个偶然到这里来的美国人买走了,他给它取名为《难以消除的记忆》。画面背景是平静的风景,有一只柔软的、正在融化的表。机械从来就是达利的敌人,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者根本不存在。若干年后,这幅画成为了达利最著名的作品,他说过的“疯子”言论,再次于现实中得到证实:“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是无意中完成的!”达利自然是听过那些评论家的酸言酸语的,他的回应却是如此平静:“让投机钻营者用他们充满嫉妒的诽谤去为我铺设通往荣誉的道路吧。我不害怕流言蜚语,而当流言蜚语放到我面前的盘子里时,我就观察它,认认真真地研究它,自然从中获得不少益处。”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轰轰烈烈做自己呢?他人笑也好,骂也好,我们都要有朝天的胡须和夺不走的自信。6多亏了达利,这一座宁静安详的巴塞罗那附近的小镇也跟着举世闻名。达利深爱着这里。他在自传中写过:“一回到加达凯斯,童年就涌现在我的眼前。中小学的7年、马德里的3年,还有巴黎的生活,突然全都落进浓雾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总是在地中海加达凯斯的一个有着雪白墙壁的镇上度假。我一辈子都忠于加达凯斯,这种忠诚与年俱增,越来越强烈。毫不夸大地说,我记得这里所有的岩画、岸边所有的曲折之处、加达凯斯的所有地层以及它灿烂的阳光。因为我日复一日地独自漫游其中,这些冰冷的岩石和闪光的地方,此地风景的本质和核心,乃是我永远得不到满足的爱情的主角和惊恐紧张的悲剧舞台。”夏天一到,对达利来说,在加达凯斯的美学课就开始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的海滨小镇,也就是达利居住的地方再开车一个小时,就可抵达。这里也与一个历史人物相关——瓦尔特·本雅明,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这个德国犹太人,有着“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的雅号。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追踪,他跨越了比利牛斯山,一路逃到这里,但最终还是被捕,他选择了自杀。历史真有趣,同样作为加泰罗尼亚制造、扬名全世界的艺术家,达利对高迪是极力推崇的,他还曾为高迪写过一本书。于是,站在达利家门口,她幻想着,若本雅明还活着,前去邻村的达利家串门,他俩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离开的时候,她坐在车上,想起达利写过的一段话:“公路蜿蜒曲折,盘旋得越来越高,每次转弯时都远远看见下面的加达凯斯。到最后一次转弯时它竟成了一个小白点。喜爱这座城市的行路人此时一定会回过头来,向它投去告别的一瞥,似乎表示还会回来。”她回过头,黄昏的阳光温柔地抚过脸庞。每个城区都有自己的性格9年前,有一个22岁的男孩,从寒冷的加拿大来到巴塞罗那,在商学院读MBA。毕业那一年,他问自己:“所以,接下来要回家吗?”踏上飞机的一刻,他依然是犹豫的。当飞机在跑道上加速,一飞冲天时,他瞥向窗外,看见那一片熟悉的蓝天大海,他发现自己早已经爱上了巴塞罗那。再次回到这片土地,他就没有离开过。他在这里创办了一家房屋租售公司,同时又提供各类旅行信息。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带他们看房。这些人大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又与游客不同,因为他们会在巴塞罗那生活一段时间。他做着他喜欢的事情,在他喜欢的城市里。他是我的老板,本杰明。第一次见到他,我还以为他是个会说流利英文的西班牙人,卷曲的深褐色头发,留着浓密络腮胡,长相非常西班牙化。这让我想到一个人,我们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的小镇遇见。在那儿见到外国游客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所以当我听说这里居然住了一个美国人时,立刻决定拜访结识。当地人都认识他,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年。我问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坐在小板凳上,捧着土耳其茶说:“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个学生时旅行路过此地,便爱上了这里,所以现在我回来了。”真是羡慕这样的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我加入的时候,已经是本杰明公司成立的第7个年头。即便西班牙经济不好,但巴塞罗那始终是这里最富饶的城市,每个月源源不断的新游客和新住户,令旅游业从未衰败过。一周工作5天,其中有一天我不在办公室,任务是带着相机,游走在巴塞罗那街头,手拿地图,根据本杰明划给我的区域和圈出来的重点街区,边走边摄影。有时候,则是找寻灵感,为公司写关于巴塞罗那的博客。有一周,本杰明兴奋地把地图递给我,说:“今天你要去的地方,是我最喜欢的城区,格莱西亚。”“咦?我记得每次有人打来电话咨询,问哪里是巴塞罗那最适合住的城区,你好像也回答是格莱西亚。”接过地图,我调试着相机说道。“是啊!就是那儿。反正,在巴塞罗那选住的地方,最好就是那里了。永远别选海边,又贵,小偷又多,不安全!”本杰明很有经验地说道。当我来到了格莱西亚,很快懂了本杰明的意思。这里离海边有一定距离,但交通便捷,而且是居民区,宁静却又很方便,超市、诊所、电影院、餐馆、教堂、小酒吧……一应俱全。本杰明说得没错,格莱西亚的确是巴塞罗那最美的街区。它的美不仅在于错落有致的房屋结构,也在于走在大街小巷,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身在巴塞罗那的怀抱之中。同样,在城市内细分的城区,也各自有着独特色彩,有着鲜明的个性。,巴塞罗那中世纪风格的哥特老城区,位于流浪者大街的东侧,被誉为巴塞罗那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行走完整个街区仅需半个小时,可见其面积之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历史久远、气势恢宏的哥特式教堂,周围还有各式各样的精美小店,有古董店、冰淇淋店、巧克力店、潮流服饰店,也有民族风衣饰小店。,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为“笔直的街道”,因为这里是西班牙第一个实行有计划地规划城市建筑群的区域。这里恐怕可以称得上是巴塞罗那最大最有名的街区,与刚才提到的哥特区不同,这里属于巴塞罗那新城区,非常时髦。街道都很干净整洁,安全系数很高,交通也很方便。高迪大师的著名作品米拉之家与圣家堂就坐落在这条街区中。,这里被誉为巴塞罗那最酷的城区,因为这里是众多嬉皮士的聚集地,这里有欧洲最大的集市、各式菜色的餐馆还有酒吧。El 距离海滩很近,并且去城堡公园也只需要行走5分钟左右。,被各地游客戏称为“”城区,因为这条街区相对而言比较肮脏,空气里弥漫着臭味,也容易让人迷失。许多当地人也不喜欢住在其中,因此周围的物价,包括房价相对低廉,吸引了许多不同国籍的人居住,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人们,他们行走其间,听着周围的阿拉伯语,看着两旁的阿拉伯小店。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适宜夜晚单独行走,因为经常发生盗窃抢劫案件。格莱西亚,一个人的好天气我常常会为一个人前来巴塞罗那旅行的朋友感到可惜。这是一座太过热闹的城市,它容不下一点寂寞。无论是白天热闹拥挤的街头,还是夜晚歌舞喧嚣的迪斯科,即便是到了凌晨,仍有还不尽兴的男男女女,簇拥着在街头醉酒欢唱。浪漫的巴黎,铁塔下拥吻的恋人;浪漫的上海,情侣十指相扣走过甜爱路;浪漫的布鲁塞尔,广场上铺满了鲜花;浪漫的阿姆斯特丹,自行车后座上有着多少幸福欢笑;浪漫的都柏林,宽敞偌大的街道,爱尔兰美丽的音乐;浪漫的哥本哈根,童话的起源地,安徒生点燃了女孩的爱情梦想……,以a结尾,在西班牙语中为阴性词,于是人们经常会自然地用“她”来称呼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她的浪漫是让人轻而易举就能沉沦的。工作时,和同事讨论那么多人选择来巴塞罗那读书与生活的10条理由。想到第10条,于是不约而同地在电脑上打上这段话:“ is !”在这里,时间就像是达利融化的钟,秒针不再旁若无人、肆无忌惮地奔走,它,融化在巴塞罗那一如既往的艳阳下了。沙滩,是一定要有人一起踏浪的。博盖利亚大市场里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小摊,是一定要有人一同分享的。高迪公园的日落,一个人落寞的身影不免糟蹋了绚烂的童话世界。甚至在闷热的地下铁换乘,艺人那悠扬的小提琴声在耳边回荡着,一个人的脚步声听起来却也格外清晰。我喜欢坐在圣家堂地铁口,看着一个个游客从黑暗的地下铁走出来,沿着楼梯走上街道,身体一点点侵入阳光中,随即一个转身,“啊!”不用说话,他们的眼睛早已开始惊叹。许多一个人前来的游客,都不会继续往前走,而是拿起手机兴奋地拍照,随后发起了短信:“我从地铁站出来的时候,一回头就看到在一群小建筑中间的圣家族大教堂,不过第一个念头不是我终于到这里了,而是我很希望你也能和我一起来,所以总有一天我们会去的。”更有人直接拨通了越洋电话:“你不能相信,我现在就在圣家堂面前!我好想你。”挂完电话,他们眼里那一抹激动往往会一同散去,留下了许多不能分享的遗憾。巴塞罗那,就是这样一个独自前来不免会失落的地方。可是也别难过,有这么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喜欢。所有商店都关了门的星期天,格莱西亚城区,正是巴塞罗那最美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人,那就最好不过了,能彻底享受这整座城市,甚至某一刻,你会觉得你拥有了它。大名鼎鼎的高迪公园并不在市中心,而是建立在格莱西亚,并且,这里被公认是巴塞罗那最适合居住的街区。在这里生活的,都是巴塞罗那的本地居民。谁说商店都关门的时候就不能逛街了?对我而言,反而商店全部关了门的星期天,才是逛街的最好时机。卷帘门上往往都是各种光怪陆离的涂鸦。这时候的街道,就是我分文不花,但是最为享受的“露天艺术画廊”。即便商铺关门,在橱窗里,还可以找到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这里有很多民族风的小店,专卖印尼或者尼泊尔的衣裙、熏香。也有创意独立小店,贩卖店主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行走其中,即便再粗心的人,也会注意到格莱西亚独特的街道地面——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上,洒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色小石子。从高迪公园远眺俯视,便可知道这座城市到底有多凌乱。屋顶高低错落,参差不齐,而且还是色彩各异的。但格莱西亚,却是整个巴塞罗那第一个被规划的街区。它的街道笔直而略为宽敞,大楼布局稳重却精致典雅。星期天,独立小店都关门,可是餐馆是一直开着的。很推荐这里的黎巴嫩餐厅,几欧元就能买到一块大大的料很足的黎巴嫩比萨。这些黎巴嫩餐厅往往是由移民来此的黎巴嫩一家三口开的,母亲在吧台后工作,儿女当服务生,而父亲在厨房里做菜。当然,还有地道的日本料理可以选择。夏天的时候,门口的树长得茂盛。主街道转角,还有一家总是门庭若市的中国餐厅,它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熊猫中餐馆。临走前,不要忘记去一次格莱西亚区最大的广场——总督府广场,它是巴塞罗那最漂亮的广场之一。四周的建筑都很老,大部分可以追溯到19世纪。广场上还有一座圣琼教堂,你可以在这里看着白鸽飞舞。18世纪这里是宫殿,到了1878年成为了教堂。星期天,教堂前则是一个小市场。格莱西亚,喜欢它点缀着白色小石子的街道地面,喜欢它有着精美雕花的居民阳台,喜欢它充满创意和惊喜的街头涂鸦,喜欢它无处不在的民族风格手工小店。喜欢这样,一个人的好天气。难得的下雨天米罗的乡愁巴塞罗那,一个孕育梦想的土地。受传统天主教的影响,加泰罗尼亚人是内向的,但同时,他们也是对不同文化开放包容的。1888年的大博览会,更是将巴塞罗那树立为一个欧洲大都市的形象。出生自这里的艺术家,似乎对于加泰罗尼亚都有一种乡愁。达利是,高迪是,米罗更是。米罗,这个出生在巴塞罗那钟表匠的家庭、体弱多病的小男孩,自小就不喜欢读书,只爱画画。而这个平凡的家庭,理所当然地不支持他的画家梦。14岁那年,他被送到巴塞罗那商业学校学习经营与会计。17岁时,为了家庭责任,他成为职员。但他一直郁郁寡欢,第2年患上了重病,病愈后,家人同意让他去美术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1919年,他和毕加索一样,从巴塞罗那来到巴黎,终于如愿展开了绘画生涯。在米罗的眼中,加泰罗尼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有着美丽的地中海、浪漫的海滩、连绵的山坡、苍绿的田野。这一股乡愁,就是在他18岁那年,在工作第2年得了重病,被送去了蒙特罗伊的农场时,渐渐产生的。他在这个加泰罗尼亚农场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山山水水,从那密集的橄榄树林,那葡萄园散发的香气,那教堂的钟声,那阵阵海浪声中,从这一切的一切中,如同当年的高迪,获得了一辈子的灵感。巧合的是,高迪也是在童年因为身体不好的关系,总是一个人闷在那里观察大自然。米罗后来的绘画之路并不得志,妻子甚至有一天失控痛哭:“谁会来买这玩意儿,我们要破产了。”她完全没想到,如今,米罗的每一幅画都是无价之宝;更没有想到,在米罗离世1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1993年,欧洲艺术节把那一年定为“米罗年”。加泰罗尼亚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家乡的这一切成为他的骄傲。他的作品《收割者》,展现的正是一个加泰罗尼亚农夫,这幅作品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相呼应,有力地反对了佛朗哥专政。加泰罗尼亚的风景是多变的,从地中海海岸到内陆山脉和比利牛斯山,又可以从高原到雪山,再一直到火山区。人们在这里踏着浪扬帆出航,在这里穿上冲锋衣滑雪,在绿地上打高尔夫球,也在山间攀岩。甚至连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来到西班牙旅行时都写过:“这儿有我所见过的最多的狂野、不规则的山脉。”加泰罗尼亚,打开了住在这里的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知,没有人会在这里感到无聊。米罗的乡愁,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加泰罗尼亚广场见证历史他的故事蒙锥克山,这座加泰罗尼亚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山,风景优美,但有谁能想到,在内战时期,这里是处决政治犯的地方,有着无数冤魂。而如今,这里已成为安葬西班牙名人之地。其中有一位,他的名字是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巴塞罗那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最后,长眠于斯。1920年7月17日,他出生于巴塞罗那伊伦大街28号,那是一户富裕人家,他的家族搭上了工业革命的顺风车,顺应了巴塞罗那纺织业发展的趋势,成为地区内有权有势的纺织业主。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小男孩,在小学时,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舅舅曼努埃尔去看拳击,这在无形之中启蒙了他对体育的热爱。回到家,他关起门来偷偷练习。周末家庭聚会,和小伙伴们玩耍,他把这当做切磋武艺的机会,小伙伴们一个个痛得认输求饶。9年级的时候,他又在曲棍球中找到了乐趣,成为巴塞罗那地区小有名气的少年曲棍球手。同时,这个身强体壮的热血少年还热衷于足球、拳击和轮滑。1936年7月,佛朗哥的法西斯长枪党发动叛乱,引起了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残酷内战。那一年,这个小男孩已经长高长大,成为16岁的少年。他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了冲击,被征入伍,成为一名战场卫生员。1939年4月,内战结束。在这一年,他毕业于德语学院和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究院。这个“体育生”不简单,他不但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还是一个优等生。他精通西班牙语、法语、英语、俄语及德语。从22岁开始,进入父亲的公司帮忙,天资聪慧的他,在20岁出头的年纪接手家族企业,并且,他还在西班牙皇家体育俱乐部创建了西班牙第一支旱冰球队。后来,他平步青云,成为西班牙举足轻重的政治风云人物,一路担任西班牙体育部长、议会议员、巴塞罗那议会议长、西班牙驻苏联和蒙古大使。巴塞罗那爱情故事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少年遇到了心仪的姑娘,她比他小11岁,是一位社交名媛。玛利亚·特雷萨·萨里萨奇,同样出生于巴塞罗那,父亲是加泰罗尼亚人,母亲是英国人,她擅长钢琴、绘画,精通加泰罗尼亚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结婚后,玛利亚甘居二线,成为一名温柔的太太。她常为萨马兰奇准备鳍鱼加米饭,因为这是他最喜欢吃的。晚饭为他准备清汤、酸奶和水果。在玛利亚眼中,白色上装加灰色裤子是得体的夏季着装,米色西装套服很潇洒。于是,在许多场合,细心的人会发现萨马兰奇都是穿着米色西装套服出现的。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后,又一步步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在职长达21年。在此期间,他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20世纪70年代挽救国际奥委会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人而言,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支持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他颁发了属于中国的第一枚奖牌,他帮助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这一切,都少不了玛利亚在他身后的陪伴。虽然玛利亚对于体育并不那么热爱,甚至不那么了解,但就像许多善解人意的太太一样,她一直都在萨马兰奇身边,支持他的事业。有人指出,正是她发挥了社交名媛的作用,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才帮助萨马兰奇协调了国际奥委会内部的关系。当奥运会彻底向妇女打开了大门时,国际奥委会中出现了数量相当的妇女委员,这些都离不开玛利亚的功劳。“她是个很好的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崇拜她。”有一次,萨马兰奇从马德里回巴塞罗那,飞机发动机出现异常。飞机颠簸得厉害,萨马兰奇在死亡面前,脑海里闪现的唯一一个人就是玛利亚。他掏出笔,在一张便条上急促地写道:“玛利亚,我亲爱的,我爱你。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我们分开。”他们十指相扣,从未分开过,除了死亡。2000年悉尼举办奥运会。玛利亚此前一直在巴塞罗那市基龙医院接受治疗,病情好转,被家人接回家中休养。不料16日,也就是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她的病情突然恶化。接到通知的萨马兰奇,一参加完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立刻赶到悉尼国际机场,乘坐私人飞机飞回巴塞罗那。从悉尼到巴塞罗那,20个小时的行程,飞机上,这个80岁的老人双目紧闭,一直在祈祷。抵达巴塞罗那,熟悉的海风吹来,欢迎着他回家,可没想到,他听到的第一句话是“玛利亚去世了”。他落下了泪,最终没有机会见到爱人的最后一面。后来记者采访萨马兰奇,他说:“她是好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崇拜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10年4月的一天,巴塞罗那的阳光一如既往地灿烂,萨马兰奇在这阳光中告别了人世,享年89岁。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不仅仅因为他为世界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更因为他作为一个巴塞罗那人,给自己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历史回到1986年,巴塞罗那获得第25届奥运会主办权,打败了同时申请的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里斯班,也得到了城市改造的契机。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1888年和1929年,两届世博会在巴塞罗那成功举行,曾让这座城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准备期间,政府耗资362亿比塞塔(当时的货币)建成了5公里长的海滨沙滩,改建了港口和飞机场,修建了2条环形公路、2条隧道,升级了城市的排水系统,也建立了提供水、电、气和电话服务的系统。1992年,奥运会的举办,成功地帮助巴塞罗那从8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漫步加泰罗尼亚广场这里是最市中心的市中心。一半以上的地铁线路会经过这里,巴塞罗那大型的城市活动会在这里举行,几乎每周在这里都会有一场大型聚会,游行示威也是从这里出发的。广场上的鸽子不怕人,它们都被游客们宠爱着,喂养得只只肥硕,甚至飞不起来。加泰罗尼亚广场,曾见证过多少历史,见证过多少代巴塞罗那人的生老病死。太阳底下无新事,宠辱不惊的包容令人震撼。纵观历史,因为融合,在西班牙,他们似乎总是更懂得宽容与团结。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欧洲,文化衰弱,人们发现只有西班牙还能学习古典文化和科学技术,并且有非常宽容的环境。于是,很多人前去西班牙求学,探讨学问,研究科学。文献由阿拉伯人分享提供,他们引进了数学、医学、文学、植物学、天文学和哲学。如今,2004年恐怖袭击,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西班牙政府为200名受难者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平民的国葬。在教堂里,分别摆放了代表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十字架、新月和大卫六角星。西班牙内战时期,巴塞罗那受到大面积炸弹狂轰滥炸,变成一片空城,弥漫着恐慌和死亡气息。3年内战死了100万人,处死了20万,流亡国外的人近50万。巴塞罗那每天至少有100人被枪毙。90%的冤死者,在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西班牙电影《蝴蝶的舌头》,正是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事,看过后无比感慨,中国和西班牙的历史是如此相像!1939年1月26日,巴塞罗那在内战中不战而降。佛朗哥军队进入巴塞罗那,在加泰罗尼亚广场举行感恩弥撒。一说到佛朗哥,大部分的巴塞罗那人都会保持沉默。历史不知道如何定位这个人,虽然内战让西班牙人民不聊生,但后来在世界大战时期,却又是因为有了佛朗哥,西班牙才远离了法西斯,远离了“二战”。加泰罗尼亚广场,见证了西班牙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五大洲的帝国;见证了殖民时代,西班牙成为最富有的王朝;见证了20世纪最残酷的内战战场;见证了西班牙日渐衰弱,成为欧洲最贫困的国家;见证了霸占华尔街示威游行;见证了警察殴打大学生事件后,嬉皮士长期建帐篷睡在市中心抗议;见证了每年的国际枕头大战日,年轻人手持鹅毛枕头嬉闹……历史,未来回忆1992年,那一年,巴塞罗那的经济逐步繁荣,是当时欧洲变化最快的城市,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奥运会改变了这座城市,人们以为,从此再也不会有战争,再也不会有贫困,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却没有想到,20年之后,巴塞罗那又陷入了低谷。加泰罗尼亚广场,从见证昔日狂欢派对,到一个个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梦想没有出口,垂头丧气地走在阳光下。他们的朋友不得不远走他乡。我在北京的798,见到了一群西班牙人,他们看起来刚大学毕业的样子,我问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他们摇着头:“想家,但回家找不到工作。”可是,毕竟那里是家,还是有很多人会留下来的,哪怕端盘子,哪怕当群众演员,哪怕做一份无收入的志愿者工作。未来因为还未到来,所以可以慢慢来,他们在等待着改变的到来。最近有新闻报道,巴塞罗那正在建设游乐场、主题公园以及豪华酒店,希望能够创造2万个工作岗位。留在那里的年轻人们,心里都有一份对未来的期望,生活还在继续着。似乎不需要担心那么多,就好像加泰罗尼亚广场,见证了那么多历史的变迁,每次,我们以为日子再也过不下去的时候,还不是一样挺了过去。这次也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