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软的温大伟,一号还非常熟悉。
于是便找上门,询问这类小型水雷的应对办法。
结果温大伟的回答非常出乎一号的预料:“等我们把水下突击步枪搞出来后,坐在冲锋舟上,在上面挨个点名就行!”
这话虽然俏皮,但温大伟还真就没说错。
那种被温大伟在波斯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国间都快吹到外太空的小型水雷实际上就是个低端的不能在低端的样子货。
虽然上面装有触感引信,但战斗蛙人的机动能力非常强,只要提高警惕完全可以轻松避开这些麻烦的小型水雷。
但不是说这种小型水雷就真的不行,而是需要加装一个声学模组,一边能够与传统的引进结合,达到一种类似防空弹药中无线电近炸引信一样的水下声学近炸引信。
即在探测到战斗蛙人独有的声学信号后便可直接爆炸,不给战斗蛙人任何反应时间。
只不过目前为止株江厂还没有类似的产品,除了缺少高水平的精密加工设备外,最主要的还是对于蛙人独特的声学基础研究十分匮乏。
这就跟医学需要了解人体的构造,气象学要了解大气环流一样,不同设备和人员的水下声纹特征同样是水下声学的基础。
毕竟海洋下的情况相较于大气还要复杂,特别是各类海洋生物以及海底环境引起的杂波效应很容易掩盖各类设备和人员的专属声纹。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话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摸索,从而令水下探测设备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能够第一时间排除干扰,找到那一丝独特的声纹。
小到水下蛙人,中到海底探测器,大到常规潜艇、核潜艇,无不如此。
正因为其重要,哪怕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还很羸弱的时候,依旧拿出大量资金和资源用于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只不过由于财力有限,国家的重点方向集中在潜艇等大型平台的声纹研究上,其余的分类就没办法兼顾。
株江厂搞潜艇的声纹研究那是开玩笑,把整个厂论斤卖喽也搞不起,但做一做蛙人的声纹研究还是可以的。
再者说温大伟在这方面又不是没有班底。
他的研究生导师李鑫,早年间就是从清北大学声学工程系毕业的,60年代中期的时候参与过033潜艇主动声呐的研究和制造工作。
转入三线建设后还参与过091型核潜艇的声呐研制工作,之后被调入机关,便离开了科研一线,等退居二线回到大学职教,李鑫就想着在西南大学创办声学工程系,以便培养更多的声学类人才。
只不过院系创办的上级批文是拿到了,但昂贵的教具和实验设备却半点儿着落没有。
而这也是立刻院系难以创建的通病,毕竟理科院系需要更多的教具和实验设备,每一样都是用金钱堆出来的,没有经济基础根本就别想有好的理科院系。
相反的,文科院系就简单的多,只要些上课的课堂和老师的嘴皮子就行,创建起来特别容易,所以每当大学扩招时,文科院系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李鑫说实话特羡慕文科院系的低成本,可羡慕归羡慕,想复制却不行,于是没办法,就只能请外援了,于是左右一看,如今最能赚钱的也只有自己的学生温大伟同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