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黄州府城内最富丽堂皇的衙门不是黄州府衙,而是黄州卫指挥使司。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越是吵吵什么事情,往往就说明这个人缺少这方面的才能或者能力。比如说,一般的贪官们会在外面死命的标榜自己的清廉。这不是他们真心的想要当个清廉的官员,而是因为他们心虚,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虚张声势进行心理建设。
再比如说,小孩子们经常会炫耀自己的父母。某小孩说我爸爸是科长。另外的小孩就会说自己的爸爸是处长。其他的小孩就会有说自己的爸爸是局长,是部长之类的。
小孩子之所以会炫耀自己的爸爸,那是因为他们是还没有任何行为能力的,不被法律承认可以承担责任的未成年人。自然而然的,他们在自己的事情上没什么可说的,才会把自己的爸爸之类的人挂在嘴边进行攀比。
黄州城里,权力最大的人是黄州知府。权力最大的衙门自然是黄州府衙。明代官场有官不修衙的说法。现代人在进行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的时候,会从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官不修衙的主要原因是官员惧怕舆情,害怕流传出开销靡费的名声来。
实际上,封建官府里的贪污腐败基本上都是过了明路的。地方官给京官送的那些冰敬炭敬之类的规矩花费不要太多。到了清朝的时候,上司和上司的父母、妻子的生日之类的三节两寿等等方面的贿赂,也都是大张旗鼓人人皆知的。
所以说,那些所谓的研究者硬说封建官员害怕舆论而不敢修整官衙的说法,就非常的可笑了。
对于封建官员来说,他们把当官这件事情看的无比的重要。他们对于升官这件事情有着无比的热情。政绩好不好,民生搞的如何,他们实际上并不在乎,因为这些东西不会关系到他的升迁。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迷信这种东西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的。这些通过科举考试当上了官的官员们,虽然读了一大堆子曰诗云的圣贤书,可是他们是不会相信这些东西的。他们名义上是孔夫子的门徒,可是他们对于鬼神之类的态度可不是敬而远之的。
对于他们来说,一旦他们把自己的官衙修的漂漂亮亮的,这就意味着,他已经把这个地方当成是自己的家了。这种情况,不是正暗示着他将长期的居留此地,官位一直原地踏步么!
从反面来说,把衙门当成是旅途中的一个落脚点,对它不管不顾。这不就是他的官位会很快升迁的一种极好的预兆么?
所以说,真是因为封建官僚们的这种当官升迁上的“上进心”,才使得明清两代的封建官员们都不热衷于修建官衙。
当然了,这种潜规则也不是在所有的官衙中都应用的。比如说,没什么权力,利益上除了吃吃空饷占占土地之外也没有什么了,在全社会整体的文贵武贱的环境中,在官场里处于一种完全从属性的,一个七品小官儿就可以随意呵斥的武官们,就不太在意这个“官不修衙”的潜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明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