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食人配备了大量轻型的投火器。。”
这个消息也很快被反馈到了,哈马丹的行营本阵。然后变成沙盘上新的标记和模型,和记录在幕墙图表中的战斗评估数据,善于总结经验,是龙武军延续下来的老传统之一,只要战场有所闲暇,稍有文化的士官,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战斗的是的检讨和反思,然后口述记录,编写成文字送到上级的参军团去。
毕竟在战场上交手多了,大食人也在学习和进步,虽然这种变化并不全面,比如针对唐人的远程投射能力和火器,大大加强的护盾、防具和弓箭,更松散更具有弹性的列阵。
这就是国家层面战争的特色,比拼的资源和兵员的消耗,在一方彻底路出颓势之前或是具有绝对压倒性优势之前,很难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要敌人还有余力,就击溃了以后也不容易扩大战果,而那收容重整些被击溃的将兵后,敌人会在对抗的经验教训中,做出新的改变的和对策。
比如大食人中大量普及的投掷火器,虽然大多是粗制滥造的简陋产品,甚至因为缺乏足够猛火的石脑油,而用动植物油脂来凑合,但是一旦达到某种数量的临界点,也是一个威胁,甚至因此打乱唐军火器攻战的节奏和杀伤效能。
虽然他们投掷部队大多数因为临时转职,仓促上阵缺乏合格的训练。上了战场惊慌失措下。丢在自己人中的概率也不小,但是因此形成的火场和隔断,却对战场的后续追击和推进,造成了严重的妨碍。
毕竟当资源和基数以国家层面进行重点集中地时候,还是能爆发出可观的规模和效率来。
随着紧张急促的推演,沙盘上的标识,变得越来约密集,代表藩属部队在伊朗高原西南的战场上,已经完成大规模的集结。
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和水土适应性的问题,再加上战争的淘汰和轮换。新属势力的加入,当初追随出战岭西的众多藩属军队成分和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很多被打散再编后,转为小编制和配属的二三线驻留部队。或是干脆就近解甲归田,分到土地和奴婢,成为军管下的归化户口,真正带着财物遣还回老家的反而只是一小部分,而且不少人又会因为物是人非,不适应原来的生活方式之类,这样那样的理由带着一班人重新回来。
千万不要小看土地所有权这个大杀器,在这个时代和传统思想中的作用,一旦拥有了就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随之而来的是延续好几代人的羁縻。
话说回来。
目前,岭西行台在当地有三大附庸势力可以征发,且都和我早起的布局和经营有关,泰伯里的波斯复国军,咸海下游的回纥叶护军,蒙面先知的白衣军,再加上河中的褚羯军,构成了目前从征藩属军队的主力。
不过驱使他们卖命的,不仅仅是对于大唐征服者的敬畏或是恩泽,还有这现实利益的纽带和不可替代的需求。
作为出兵的义务,协助唐军击败敌人后,不仅能够获得战利品和奴隶,还能从唐军占领区得到更多作为屏藩的外围土地,作为新势力和地方藩属政权的雏形。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商业命脉到民生所需。从物质配备到军事组织,太多地方要仰仗岭西行台的存在,才能比较好的维持下去。
作为其中最精锐的部分,青海蕃骑营,铁甲游骑营,褚羯骑营三只重装藩骑,再加上来自波斯复国军的萨珊铁骑,构成四大藩属骑军部队,根据局势的需要和变化,已经提前结束初步的补充和休整,齐聚在扎格罗斯山脉下,只要敌人冲出山脉和林地的掩护,他们就是第一波迎战的部队。
来自本阵预备队之一,夜叉部队的昆仑奴一营,褚羯武士三营,骊人军的盾甲兵两营,宁远国兵两营,则作为跟进的伴随和护翼。
扎格罗斯山脉复杂的褶皱和起伏的地势,大大限制了大规模骑兵的投入和运用,蜿蜒崎岖的山道和峡谷,也对重步兵的翻阅和跋涉,造成很大的妨碍,仅有少数适宜大规模通行的山口和谷地,就自然而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步兵,反复投入争夺的焦点和舞台了。
下一波大型战略所需的畜力,准备的进度实在不尽人意,从阿姆河北岸到内沙布尔,因为连绵的战乱,让地方荒芜凋敝的利害,而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调集所需的畜力和马匹,比如岭内的安西北庭,花剌子模西部的葛逻禄、突骑师诸部,或是更加遥远里海北岸的可萨汗国。
问题是这个冬天大多数地区都不好过,就算有足够的金钱和物资,也未必买的到所需要的牲畜。开春的牛马也实在太过于羸弱,就算勉强驱使来用,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肥膘储备而很容易因为高强度的劳役和骑乘死掉。
而唐军的重装车营,及及所擅长的野战联营推进战术,却是极其需要大量牲畜作为运力和消耗品的。目前的畜力都被集中起来保障后勤输送线和骑兵部队的需要。
虽然面前的敌人也拥有同样的困扰,但毕竟是他们熟悉和长久经营的主场。
。。。。。。。。。。。。。。。。
“从军输军,天天肉饼,两干一稀,加班加食,五天一诼,十日一羊,远出三百,顿顿给酒。”
如此的口号飘摇在疏勒城外街市上,卖力招揽着那些新迁移来的移民们,身穿闪亮衣甲,容貌高大挺拔俊朗的军士,用生动的言辞和夸张的动作吸引着他们的注目。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和积蓄之后。安西境内再次迎来了一个人口迁移的高峰。大量滞留在凉州、瓜洲一带的填户。
随着战线的推进和后勤距离的拉长,大量的人力都被用来保证日常的输送上,因此连这些作为种子的国中新移民,也顾不得许多直接征募来用。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所谓故土难离,指的就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大多数生命被羁縻在世代耕作的土地上,只能依靠投入产出比有限的微薄出息糊口,一辈子所见所闻不出自己家乡局限的小天地,的普通百姓。
毕竟作为最传统的小农经济单位来说。他们也没有多少本钱和资源,应对太过激烈的生活方式变化,也没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去迎接和适应新环境和新鲜事物。除了因为无法承受的天灾人祸,才不得已在支持不下去的最后一刻,被动的离开家乡,但却是缺少目标形同盲流的求生乱窜而已。
但凡是没有绝对的,世代眼界都局限与生养家乡的那一方小天地,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甘心一成不变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改善自己后代命运和出身的渴望,却是世世代代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在官府宣传的倍半数倍之利的诱惑下,在取得成功的同乡族人现身说法的示范下,在后代可以受到教育。打开通往社会上一个阶层的期许下,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义无反顾的万里迢迢,大规模聚集在这异域他乡。
其中以地域较为接近的河西人最多,他们受到传统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外域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最深厚的地区,胡汉杂居培养出来的彪悍民风,也让他们有更开放的风气和更多探知新世界的勇气,特别在连番大战后的家乡,一片凋零百废待新的环境下,光靠传统意义上的土地很难获得复兴家业所需的资源和收益。因此走西口谋取财货和军功出身,成为很多当地年轻人的选择。
次之为关内或者确切的说是关西人,相比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