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羞愧又是愤恨,以致生病吐血。魏建安七年五月,袁绍去世。
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偏爱袁尚,经常在袁绍面前称赞他。袁绍想让袁尚做继承人,但没有明白地表示过。他把长子袁谭过继给自己的哥哥,让他去青州担任刺史。
沮授劝袁绍说:“人们经常说,一万个人追一只免子,一个人捉到,其他人就停下来了,因为已经确定了归谁所有。袁谭是您的长子,本该做继承人 ,您却把他排斥在外,一定会引起祸乱的。”
袁绍说:“我想让儿子各自管理一州的事务,以考察他们的能力 。”于是才任命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 。
逢纪、审配一向遭袁谭记恨,而辛评、郭图则依附于袁谭,都与逢纪、审配有矛盾。袁绍死后,大家都认为袁谭是长子,准备让他做继承人。审配等人害怕袁谭掌权后,自己会被辛评他们迫害,就假伟袁绍的遗命,尊奉袁尚为继承人。
关于这一些,袁熙明明白白,只是他没有想到后果竟这样的严重,若是任其发展下去,这河北的基业就要拱手让给外人了。
只不过此时的袁熙仍没有做过任何的表示,直到翼州失陷,他才大惊失色,心知自己所预料的可怕后果成为了现实,于是他连忙派出了使者,意图去斡旋袁尚、袁谭二人,原本袁熙认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的两个兄弟定然会有所觉悟,双方罢兵,三袁联合起来将高谨赶出翼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只不过使者回来,带来的却是另一个消息,黑山军首领张燕降袁尚,与袁尚一道,力攻袁谭,袁谭屡败,退往晋阳城固守,袁尚完全没有理会袁熙的斡旋,反而要求袁熙出兵,共讨袁谭。
“完了,河北完了!”袁熙顿时面如土色,差点一下子瘫了下去,旁观者清,他岂能不明白事出非常,张燕与袁氏彼此仇视了七八年,交战不断,可谓血海深仇,在这个时候却突然投靠了袁尚,这背后隐喻着是什么?袁熙看到了在张燕背后,有高谨的影子。
若他所料不差,这应当是高谨的计策,旨在继续令这一对兄弟打下去,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怪只怪这一对兄弟竟迷了眼,完全不管不顾,宁愿兄弟相残,也不愿共御外侮。
袁熙自然没有派兵去并州的打算,他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袁氏的消亡,再过些时候,恐怕他那一对活宝兄弟的人头就要送到高谨的帐下了,袁熙苦笑连连,此时,他不得不为自己打算起来。
自己该怎么办?袁熙倒是想过几种可能,首先,翼州的粮草供应已经切断,单凭一个幽州是养不活他的军队的,这不需质疑,更何况幽州也并非是善守之地,北有匈奴胡人,东有公孙康,在这种情形之下,凭他一己之力,哪里能够坚持多久。
他倒是想过一个可能,那就是联合公孙康,与高谨对峙。
这个可能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辽东政权确实不容小觑,它的创始人便是公孙度,公孙度本是辽东襄平人,后跟随父亲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孙琙赏识,助他就师学并娶妻。建宁三年公孙度举有道,被任为尚书郎,后曾任冀州刺史,地位显赫,但受人谣言,又被免职。直到董卓当道,与公孙度同郡的徐荣推荐其为辽东太守,这时他才得以复出。到任后,公孙度立刻在郡中排除异己,树立威信,随后出兵攻打高句丽。此时,高句丽正当新大王伯固在位,其在过往数十年内多次与汉军交战,攻掠汉边高句丽诸郡。至此时,始为公孙度击服,效力之。新大王于下一年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协助公孙度,一同剿灭富山贼寇。当年公孙度野心膨胀,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公然有独立于中土的行为。此后,公孙度遣柳毅越海并青州东莱诸县,命之为营州刺史,完全控制了渤海和黄海的通道。公孙度又西败三郡乌桓,荡平辽东西界,东并玄菟、乐浪。为了牵制高句丽等国,他又嫁宗女给夫馀王,使之忠属于己。公孙度一时成为东北亚的霸主。…。
公孙度病故,其子公孙康即位。公孙康从即位开始,就十分活跃。他利用高句丽山上王伊夷模与其兄不和,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迫使伊夷模将都城迁到丸都。后来,公孙康又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派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讨伐韩濊,由此乐浪、带方也兴盛起来。公孙康在用武力压服三韩的同时,也效法父亲的和亲收服政策,将宗女嫁给马韩中最有势力的百济,于是百济成为公孙氏属国。设立带方郡后,公孙氏在辽东的影响达到了极限,此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各国及在今九州北部的倭各国都附属于带方郡,所有向公孙氏的朝贡都由带方太守负责。到此时为止,濊貊成为化内之地,夫馀、三韩、倭都归附,高句丽、乌桓皆破败,公孙氏之威东北亚诸国无敢抗者。而且公孙氏数世领有辽东,天子以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于是便隔断东夷,完全切断了中土与各国联系,独断于辽东。这样,公孙氏复有各国为砝码,不惧中土王朝的威胁。
可能有人会感到困惑,辽东蛮荒之地,仅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怎么能够成为东北亚的霸主,三韩、倭、夫馀各国的宗主。事实上,公孙氏领地此时已经颇具根基。辽东、玄菟、乐浪诸郡户口数:辽东郡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玄菟郡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乐浪郡: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共合计近六十万口。公孙氏雄张海东时户口必更多:一方面、有自然增长,次一方面、中原纷乱,士大夫及流民自然会流入相对中原安定的辽东,也会增加数万口;再一方面、公孙康等攻击周边小国,迫使旧民复出并抢掠异族为奴,也增加了人口。综合来看,至襄平城破前,公孙氏所领当超过六十万口,甚或到达七十万口。再依照当时约略一比十的军民比例,公孙氏可以调动的军队也有六七万之众。
观看后期各国的状况,蜀汉被魏国灭亡时也就“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吴国灭亡时“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相比于后世的吴蜀两国,公孙氏领地确实要小些,但是也决不弱太多,至少可以认为是同一量级的。当时高句丽仅三万户;沃沮五千户;濊二万户;马韩五十余国“大国万馀家,小国数千家,总十馀万户”;“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倭人少则千余户,至多邪马台国也仅七万户,总计在十五万户,但国家结构松散;仅夫馀八万户,较各国为多。在这种东北亚充满了小国的形势下,公孙氏很容易利用它们互相牵制,从而都划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更何况辽东一向苦寒,亦有地利的因素,因此,就连当时统一了四州之地的袁绍,对辽东公孙氏也不敢小视,若是联合公孙氏,至少袁熙可立于不败之地。
只不过袁熙还是迟疑了,袁谭引了高谨入河北,若是自己引公孙氏进了河北,这河北纵然更加混乱,可是袁氏恐怕也不一定能捞到多少好处。
可是,自己该怎么办呢?他很难下定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