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我也要辞让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虽说不明白曹智突然问他官制是何意,但他对这套官制的确非常熟悉,也花过大量时间去研究。
荀谌滔滔不绝的诉说完汉朝对五府中的将军级官制,曹智就转向贾诩道:“无论我受封什么管职,贾诩你都将在我府中有一份官职!今天我已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我属下了,贾诩你那儿也休想再去了!”
“你......”
贾诩气得言不能成句,只能戳着手指,说个“你”字。碰上曹智这么无赖的,实在是少有。官做得越大,往往越好保护自己的颜面,贾诩在以往也是凭借着这点,游刃与一些上官之中,无往而不利,但现在碰到的是曹智,连做官都是霸王硬上弓的,真是绝无仅有!
曹智不理贾诩的抗议,此时已和李儒等议起了下一步的计划。
贾诩沉默半响,突然幽幽道:“如果皇上封你为五府中的任何一个官职,你第一步定要推辞,那样皇上才会认为你是个大大的忠臣,以后才会更加信任与你!这叫辞让!”
“喔......接下来呢?”李儒和曹智相视一笑后,进一步询问着。
这一夜,杨奉等人忙活拆曹智为官的基石时,曹智的行辕内,也是一片忙碌,所有的人都被贾诩上了一课,他们充分了解着什么叫官场。
第二日李儒他们再次不得不佩服贾诩的神算,曹智的确如他所说的被封为车骑将军,而不是大将军,而封的爵位也只是亭级的列侯,而不是世袭曹智祖父的费亭侯。连李儒因为前两日侍奉的皇上很是满意,而被封了个议郎的官职。最让人意外的莫过于许褚被提拔为羽林中郎将,和徐晃同时成为隶属光禄勋治下的同僚,同掌皇帝身边的宿卫侍从,这是谁也没想到的。
曹智等在行辕跪地受封接旨后,曹智就带着属下一众官员前往县府和献帝升堂议事,去展现他的谦逊和忠诚。
许褚看着曹智抱着的那份辞让表,突发奇想的拽着李儒走在后面,贼头贼脑的对李儒道:“老李,你也给我写份”辞让“吧!”
李儒一惊,问道:“你嫌这羽林中郎将五品的官小了?”
许褚粗大的双手乱摆道:“不是,不是,俺是嫌大了,老李你不是不知道俺是个山贼,哪能伺候皇上啊?俺还是继续当大哥的丹阳司马,来的自在!”
李儒一听笑了,“哎,我说许褚啊,人家哪个当官不想着往上当的,你倒好不思上进啊,尽想着往下当,这事我帮不了你!”
“嗄,老李,老李,你先别推辞啊,昨儿个我看你写的那什么‘受之有愧,有功乃当世…….惶恐……’什么的,一大堆酸词,你给我也写两行,就说俺真不想当什么羽林中郎将,和那个徐晃同干一份差事!”
“哈哈,许褚,你说出心里话了吧,你是怕了那个徐晃,才不敢接受这份差事?”
“呸!放屁,俺会怕他,俺是怕一不小心宰了他,不好向皇帝老儿交代”
“行,行,你不怕他,就一块儿给皇上看门去,别光嘴上说。再说了,你也看见了,这主公被封的列侯,才能辞让,你这是皇上任命的一个小官,这那能辞让啊,不信你问贾先生去!”
唉!……
曹智在大阳县府,接过了献帝赐下的节钺,和群臣山呼万岁时,心中满是感慨和沉甸甸的。许多人奋斗一生,为的就是这点权力。而他曹智是这么容易就得到了这一切,曹智回想从十九岁初到洛阳到现在,整整八年间,自己到底有没有做了利国利民的事,今日能够如此容易的达到权力的顶峰。
曹智自己也说不准,或许同样和他位列朝堂的杨奉,董承也没建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大功,但他们却悠然自得的接受这功勋。
有人说爬得太快的人,摔得越深,一批“凉州狼”就是血的教训。但曹智看得很开,他不喜欢一下子得到这么高的权利,也能坦然面对那天再次失去这些权利。
曹智现在和杨奉同被“录尚书事”就是有了总领尚书台诸事之能,这是非常大的权力,依照东汉政体,尚书台是个中央政府的实权部门,而曹智的“录尚书事”便是这群人中最具实权的人物。
而且曹智不光有了政务上的实权,还被一下子提升为“车骑将军”,这已经是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的军职体系第三大要职,是可以接受金印紫绶的高级干部,在前两大要职空缺的情况下,曹智和杨奉、董承的地位于三公已经是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说在何进掌朝是开始,三公就被三大将军的权力所架空,现在的太尉杨彪怪不得要晕倒了,他作为正常体系下全国部队的最高统领,三公之一的太尉,在两位车骑将军“录尚书事”后,他就什么作用也没有了。
但在现在的朝堂里已经有一批人认为曹智是不能和“凉州狼”相比的,他家出身三代人为汉朝官员的家庭,他所有官职也都是出至两代皇帝(少帝、献帝)的钦封,而不是自封或是强取豪夺来的,可以说与“凉州狼”那帮等同于土匪的家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朝堂之中以钟繇等为代表的一批少壮派官员还是对曹智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为糜烂的朝政刮起一股清风。
当然也有人希望曹智、杨奉等新权贵有朝一日一下子都摔死,他们好成为新权贵,这批人也是现在朝廷的少壮派,以侍中台嵩,尚书冯硕为代表。
献帝刘协对于曹智的“辞让”很是感动,这时候还有人肯如此谦让的,着实很少了。大部分人都是在逼他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利,刘协在朝堂之上大力褒奖曹智的同时,坚持原封。于是,这推来让去的又照成了君臣之间的一场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