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虽然东南沿海四月的天气已经很温暖了,但是海面上大多数时间吹起的还是北风或东北风,台湾冬季时节东北季风盛行,夏季西南季风盛行,在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东南季风转换期间,大陆气团与海洋气流之间相互消长,气旋活跃,给台湾地区带來的风,后世称之为称为“过渡旋风”,其风向多变,常形成旋风骤雨,对于大规模的船队出行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尹峰的舰队和步兵只能等在台北地区的鸡笼、淡水两地,苦等风向改变、天气变好。
此次偷袭之夜,台湾港城区遭受了重大损失,中外人士死伤过3000人,包括了不少护卫队士兵的家属,其中,护卫队士兵也战死了差不多400多人,受伤800多人,随后持续多日的扫荡倭寇和叛乱土著部落的战斗中,麦德的第二团把怨气撒在那些平铺族叛乱者身上,大开杀戒,麦德想限制一下杀戮的程度,但是护卫队基层军官、士官在此次事件中失去了不少弟兄和家人,因此很难限制他们的报复行为。
期望能够北上去打倭寇,为台湾港遭偷袭报仇的战士们也都焦急地等着风向转变,军中甚至为此发生了小骚动,不断有人來尹峰座舰前请愿,尹峰只好答应诸将从全军选拔好手,等下一回海魂号秘密增援那霸港时,让这些人第一批北上。
在台北地区集结的主要是步兵第一团大部、第二团的小部分士兵,第三团李星部现在全部调往台湾港周边地区,驻守城区、港口码头和南岸安平港等地区,因此,现在集结待发的护卫队步兵大约有5000余人,包括了外籍雇佣兵团、颜思齐的学生军、土著辅助兵等;水军方面包括了飞虎、飞豹、飞狼三艘大型战舰,新建成的飞鹰舰已经回到台湾港,担任禁戒任务,为防万一。
其余担任护航和兼做运输商品用战船也分出一批派回了南部,担任台湾港的防守任务,还有20艘三桅大型福船作为运兵船,50艘两桅福船兼做护航和运兵,外加100艘小型帆船和渔船作为后勤船只--水军包括水手火枪队在内总计近5000人,已经在鸡笼淡水等地停留了快半个月了。
现在,一切都得等着天气尽快好转,风向尽快改变了。
……
那霸港血与火的第二天,码头区就被彻底烧毁了。
这倒不是岛津军干得,而是中华商馆发射的直杆火箭干得,烧早晨,岛津军十余艘安宅船沿着晚间投降的三重城來到了码头区,企图登陆进入城内,中华公司商馆距离码头区差不多有800米距离、近一里半左右,刚好是新式直杆火箭的射程之内。
这也是兵器研究部参考了澎湖风柜尾之战中火箭使用情况后,最新发明的新式火箭第一次实战,尹峰把这种火箭叫做“霹雳”火箭,实际上是参考了早期的康格里夫火箭而发明的东西。
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可以制造用火药推进飞行的火箭,这种火箭大约在元代或明代传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进,从16世纪到18世纪,明清中国火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歧途,花式种类繁多却不实用,一直到赵士祯造出中国的直杆火箭后才有所改进,但是沒有被朝廷采用,同一时期,印度的火箭技术却有了极大的发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药筒已经改用铁制(明朝火箭只有纸筒的),还出现了各种型号,大型火箭长度可达61厘米,内径7.62厘米,装有6.1米长的竹制平衡导杆,射程可达2.4千米以上,17世纪,英,法等国入侵印度,印度人在抵抗西方列强的战斗中,火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迈索尔苏丹狄波.萨布(又称铁普苏丹)在1792年和1799年抗击英军的战斗中用专门的火箭部队发射了大量火箭,使英军伤亡惨重。
英军在征服迈索尔后,将缴获的火箭带回国内,当时正值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试图登陆英国本土,由于英国陆军兵力不足,需要在海上消灭敌军,所以急需能够有效攻击法国登陆船的武器,印度火箭引起了在武尔威治兵工厂(Woolwich Arsenal)皇家实验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的极大兴趣,他认为火箭是对抗拿破仑最好的武器,于是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改造,康格里夫于1805年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早期型号的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箭开始时主要以尾焰燃烧杀伤敌人,后來又配备了爆破弹头。
当时的火箭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外形遵守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就能飞起來,当然,沒什么准头那是现代火箭出现以前,所有火箭的通病,尹峰也沒什么办法解决的,尹峰力主发展的火箭抛弃了当时明朝火箭花狸狐哨的外形(什么火龙出水,能飞起來就不错了,打得中目标得乞求上帝),采用了中国火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