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徐光启第一次来尹峰的家做客。现在,尹峰的王府占据了整个船主巷,包括了打通了周边几处独立宅子,总计不过占地十余亩地,主要风格还是以闽南常见的高檐红砖大墙豪宅为主,气派不大,只相当于京师六部主官的住宅规格大小。而且,并未公开挂出中华王的牌子。
最具特色的是尹峰的后花园,有着一处完全西式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建筑,由于加入了不少中国式的装饰格调, 有着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外观和内部装饰样式,近乎于另一时空18世纪流行欧洲的洛可可风格,但依旧保留着当下欧洲流行的巴洛克风格阳刚之气。
这是郑芝龙遣欧船队从意大利带来的建筑设计师主持建造的。
这也是尹峰专门为李丽华建造的。对于李丽华而言,从小生活在西方文化环境中,虽然回归本土文化十多年了,但还是比较习惯欧式的生活风格,因此就把这处西式宫殿当作了自己的宅子。而尹峰本人实际上也习惯现代式样的伪古典家庭装饰,现在有机会享受真正的欧式古典家居装潢,自然也是很喜欢的。
不过,坐惯了红木太师椅的徐光启,如今坐在巴洛克式真皮沙发上,感觉浑身不自在,他站起身坐到另外一边的一把高背皮椅上,感觉还是这把椅子好。
李丽华身穿白色西式长裙,动作优雅地为徐光启沏茶,微笑着柔声道:“徐大人可是不习惯这沙发?”
徐光启不习惯室内的欧洲格调家具,但出于传统文士的习惯,只是说:“哪里哪里,只是老夫年纪大了,腰腿不便而已。”
尹峰笑了,看看座钟,徐光启来到自己家已经两个小时了,只是在参观,并未提及任何正事—这不符合徐光启办事的风格,徐大人可是个办事讲求效率,喜欢办实事的人。尹峰决定不浪费时间兜圈子,笑着说到:“徐老大人,今日到访鄙人陋居,有何贵干?和议中有关辽东的条款,朝廷有决议了吗?”
徐光启略有点尴尬地笑笑:“此事如今只等结果而已,到是江南世家豪族的土地纳税之事,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尹峰直截了当地说:“不愿意纳税也可,那我们就对这些世家大族的安全没有责任了。”
此时李丽华已经放下茶具,恰到好处地走出了会客间。徐光启皱皱眉头,喝了口茶道:“阁下做事向来讲理,不是莽撞狂妄之人。可是,如今为何非要与天下士绅对着干,征收他们的粮税,等于直接从他们手中抢食。如此得罪天下读书人,对你而言,有何好处?是了,你是靠商人、渔民起家,可是自古以来就是‘士农工商’,你想把自己这份基业传承下去,必须优待士子读书人……”
尹峰冷笑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悠悠地说:“徐大人,优待和免税,并不是一回事。王公勋贵、秀才举子、官绅之家皆可免税,只有小民不得不纳税。请问,百姓为何要向朝廷缴纳税粮?”
“为何要交税?这,自古以来,皇粮国税,概不能免……”徐光启觉得有点思维短路:作为传统儒家出身的天主教徒,他从没想过“百姓为什么要向官府缴纳税粮?”等等这样的问题。传统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中根本就不存在纳税人的概念,在百姓观念中,纳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皇帝如此,官员如此,臣民也如此。所以,不仅臣民不会质疑征税的合理性,质询他们在其中应享有什么权利等等,即使是那些抨击“苛政猛于虎”、为臣民鸣不平、甚至为民请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官员,也不会认为这里存在什么问题。
所以,传统中国始终没有提出“皇帝为什么要向小民征收赋税”这样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和理论。传统学术视野狭窄,方法单一,治学理路千年一贯,代代相袭,陈陈相因,由于历史观察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赋税问题也就必然成为他们的“盲点”。徐光启对世界科**流有着深刻了解,但是对于赋税问题,还是深受传统儒家的影响,因此尹峰直截了当问到“为什么要缴税”的关键点时,他的脑子一下子空了……
“徐大人已经看到了评议会、议事会的运作,在我们这里,这些议事员都是由纳税人推选出来,专门监督官府财务情况的。我们的官吏、武将,都是由纳税人供养,如果他们不好好办事,就是对不起手中这份工食银。所以,我们的官府和军队,是为向我们缴税的人服务的。徐大人,官员只拿钱不干事是尸位素餐,那么,没有缴税却想着坐享其成,这算什么?”
传统中国没有形成最高统治者与纳税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