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友,你的思路很清晰,但是我们的眼光却要更远一些,我们是一级政斧,辖下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六十多万老百姓都在望着我们,除了需要考虑县里经济如何发展起来,更需要兼顾老百姓的腰包怎么鼓起来。”赵国栋沉吟着道:“唐太宗都知道藏富于民,我们作为一级政斧领导就更应该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怎样持续稳定增加老百姓收入,而在花林那就是要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生活水准,只有二者兼顾才能算是一种和谐完美的发展机制,准确的说,我更注重后者。”
细细品味着的桂全友有些惊讶,但是他听得出赵国栋言语中的含义,持续稳定的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就一句话,真要作起来,也许几年甚至十年也未必能真正做到,相较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这个目标就显得有些理想化了。
“赵县长,城市和农村收入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而且曰益扩大这也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增加收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怎么增加?而且随着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农村民众的收入增幅显然无法跟得上,也就是说城乡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花林县是一个典型的穷县、农业县,你说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准,如果仅仅是绝对数量上,那没有什么问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很容易做到,但是要说到相对水平上,恐怕就太可能了。”
“越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就越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赵国栋当然知道这一点不大容易做到,记忆中城乡之间区别会随着社会发展愈来愈大,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一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粗放的种养殖业向多元化细分化科学化的农业发展,二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而客观的说,恐怕第二条才是主要因素。
“赵县长,你有什么想法?”桂全友知道这位赵县长路子野脑子灵,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来。
“我县剩余劳动力相当富足,但是外出务工者并不多,一是有不愿外出观念在作祟,二是缺乏必要劳动技能,就算是出去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说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有落差感。”赵国栋思索着道:“加快劳动力转移是一条路子,我记得好像第二中学现在办得十分困难,我的想法是可以将第二中学办成职业培训学校,鼓励农村学生毕业后进入职业培训学校学习,学会一两项谋生技能,这样既可以自主创业,也可以外出或就近寻求谋生之路,远胜过父辈们在家里土中刨食。”
桂全友皱起眉头,“现在农村里一般都是初中毕业只要成绩不是特别好的有希望能考上大学的能读上高中,不少人就开始离开学校帮着家里干活儿,你要让农民放弃一个半劳力去到这个所谓的职业学校里去等三年,恐怕农户不会接受,这是其一,职业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普通中学大不相同,要想发展职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其二,还有就是学费问题,就算是农户想要自己子女有个出路,这三年学费也迫使他们放弃这个打算。”
“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发展职教,经济原因和观念原因使得农民子弟放弃了学习技能的机会,而这只能让他们重新回到农村变成和他们父辈一样的传统农民,这样恶姓循环,使得我们的农民越来越贫困,所以我们必须要打破这个恶姓循环的环节,让他们能够摆脱愚昧贫困的命运。”赵国栋也知道这条路不好走。
“实际上国外发达国家的职教相当发达,尤其是工业化国家比如德国,正是发达的职教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熟练技工,支撑起德国发达的工业基础,我打算让花林二中走这条路试一试,前两天我也和符市长以及市教育局南局长在一起聊了一聊,他们也支持我们在花林搞一搞试点,也可以获得一些政策和资金上扶持。”
桂全友也是农家子弟出身,他虽然不是宁陵这边的人,但是怀庆那边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农民心理和经济状况使得他们更加现实和短视,而这也使得相当多的农家子弟只能一步一步退回到父辈的生活方式中去,加之他也在学校里干过,也清楚现在教育状况,对于职教这种学习实用技能寻求谋生之路的方式他还是持赞成态度,只是有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