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年11月3日,黄海。
16点27分。
昔日大东沟海战区以西76公里,旅顺口以南73公里。远东当之无愧的海军强国,日本海军2艘金刚级组成的朝鲜巡航舰队和欲雪前耻的中华民国第一舰队相隔35公里时,同时发现对方踪迹。
25年前,日本舰队经历一场生死大海战后,由这里掉头重回大东沟寻找落水和失散的舰船。25年前,远东最强的北洋舰队凝视这里,满身伤痕不敢再战黯然回到旅顺。宿命......带着浓厚封建迷信意味的一个词,却在25年后的今天戏剧性的重现。数十年后的历史学家们将这场对决定视为远东地缘政治的转折点,而bb党们则努力还原当时的场景。从人员、舰炮、弹药甚至天气等等方面得出结论,势均力敌......。这让很多新党徒都不明白,为何356mm舰炮和305mm舰炮的对决会被认为是势均力敌呢?唯有老鸟们最清楚,装甲和防护决定了双方都具备彻底打穿对方的能力!
金刚级,大英帝国狮级战巡前的试验品。
安海级,美国火力和德式大船小炮强调防护和生存性结合。
如果把这两种军舰放在日德兰,那么胜利者无疑是后者,因为安海级的综合防护能力更高,而金刚级的同类狮级已经被证明防护结构上存在巨大隐患。但问题是,短短几年人才还没彻底冒出来的中国海军没那么多精锐水兵。而他们的对手虽然结构稍差,但却拥有连欧洲都羡慕的一群苦行僧般的顽强杀戮机器。
一切一切的数据都指向了势均力敌。
但有一些酷爱深究战争背后故事的人,却在民国国家档案馆的一份解密文件中发现了蹊跷。他们发现,就在程壁光和野崎小十郎遭遇的同时,在旅顺海军基地内有至少24架大鹏轰炸机和36架海东青全副武装在停机坪上待命,而半个月前第一舰队的乌梁海号训练航母却莫名其妙被调往上海进行改造。更奇怪的是!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建立起赫赫威名,至少比日本先进一代的潜艇部队全无踪迹。而两位潜艇指挥官被誉为第一舰队佼佼者的陈绍宽和白玉堂居然在青岛号巡洋舰上……怎么回事?!
程壁光知道,但他从没有提及过这些事情。当时的第一舰队很多军官都知道,但他们都将秘密带进了棺材。但有件事情很清楚。几天后日本海军就和那艘在天津当英美的面公开展示的走私船一起被绑到了十字架上。十字架下面,是成堆的炸药和干柴。
隐隐猜到却没有证据的人们将目光对准了一个笼罩远东数十年的背影,然后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场诡异莫测的海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张兆洋也猜到了上面的意思。但他同样不会说出去,因为这事关国家和海军的荣誉,与其把心思放在战争外面,还不如专心工作。今年27岁的他来自旧金山华人社区,1913年回国被海军录用,1916年南洋海军学校枪炮科毕业后被保送至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其间参加过3次大西洋护航行动,8月刚刚毕业回国,现任镇海号甲板枪炮副官,负责左舷所有副炮的指挥和协调。
甲板枪炮是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说枪炮官是大脑,那么他们这些甲板枪炮士官就是神经,每一道命令都要通过他们下达到各个炮位,而各炮位的情况也要由他们传递到指挥中枢。同时还要负责辅助测距,观测瞭望敌舰损失等等......是项非常专业的工作。至今中国海军内也只有十几人通过了无畏舰时代后的专业枪炮考核。
救生衣、仿美式防灼伤头罩,斜跨急救包,信号枪,舰载电话,6倍带刻度蔡司海军型望远镜,固定的1.5米侧舷辅助测距仪。这就是他的全部装备和使用仪器。和上层主甲板相比,由于炮廓炮的安装方式使得副炮低于主甲板,所以视线和工作环境并不怎么好,为加强防护,各副炮其实都是被钢铁包裹的独立封闭空间,所以副炮之间只能通过内部走廊连接。
站在他的位置上,依然能看到东北方向的滚滚浓烟。与此同时野崎小十郎也看到了疾驰而来的第一舰队的烟柱,桅盘瞭望手的汇报让他猛然皱眉。毫无疑问,此时鞍马号已经和中国海军交火,但一艘巡洋舰交火和舰队级别的交火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可以解释为海上冲突,而后者则就是战争!相比狂热的陆军,他们这些海军军官明显冷静很多,日本是否能进行一场大战他们都很清楚,虽然他们都看不起陆军,但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必将导致朝鲜和台湾的全面大战,他们才不信陆军蠢驴们能对抗上百万精锐国防军的能力。
光是这点海军就不想打,可问题是鞍马号既然开火而且两艘安海级也出现在这个位置,如果自己不打就意味着鞍马号完全没有生存离开的机会!一艘装甲巡洋舰还是损失的起的,但面子和海军的尊严是绝不容许出现鞍马号在舰队眼前被击沉这个结果的!
所以他没有第二个选择。
“发电报给大本营......鞍马号被包围,我舰遭到拦截。”野崎小十郎在进攻前发出了这封电报。安海级突然出现在这里就说明了全部情况,既然躲不开就让他们知道挑战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代价吧……米……米!”
“速度25节,还在继续接近!”
“报告大佐。吉冈范策大佐已经绕过庙岛列岛向我们驶来,他报告再次发现支那3艘驱逐舰,现在追击他的已经多达5艘!”
航海长很快就根据鞍马号提供的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