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仁宗朝时,当时权知庆州地李参。就要当地农民自己估计麦栗产量的盈余,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为‘青苗钱’;几年前江宁府王安石也曾使用此法,百姓都皆称良法。驸马这本关于在楚州试行青苗法的折子,其内容和李参与王安石所采用的青苗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驸马考虑的更为周到:由商人联合组建钱庄向百姓借贷,利息三成由朝廷来对其监管,而朝廷能够从这三成利息中获取一成来填充国库。以臣看来,李参和安石之法虽然有效,但必须由能吏来执行,若是选人不当,便会如驸马文中所言:官吏便如虎狼一般借着这个机会来糟蹋百姓。而驸马的青苗法则避开了各级官吏,交给商人来办理,如果违反法例,那其惩罚也是能够让这些商人很顾忌的,所以老百姓不会因其受害,只会得其利,这实乃善法,臣请圣上批准驸马在楚州来试行,以驸马之老成稳重,定会有更好的消息传来!”
如果王静辉在福宁殿地话,他做梦都不会想到首先他的人居然是司马光,在他的印象中司马光可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领袖,对王安石新法的痛恨在历史上王安石辞相后,不管好坏将新法连根废除这种做法就能够看出来了。王静辉在写青苗法草案的时候,最担心地便是受到韩绛所代表的大地主阶层的反对,其次便是这位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了。
司马光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对于王静辉所提出的青苗法他是非常有好感,他自然知道李参和王安石在任上所实行的那套青苗法,当然可以算得上是良法,但那也是在有能吏掌控的前提下才可以。虽然司马光是属于非常保守的那一部分,但现在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进取派的划分并不像历史上王安石执政时候那样分的泾渭分明,并且即便是保守派也是对社会变革持肯定态度的,不过行动起来更加稳重而已。
王静辉的青苗法中,朝廷几乎是处在绝对有利的位置上的,它并不去具体实施,而是在幕后监控放贷商人,这样官吏就没有办法从中来插手,避开了现在大宋糟糕的吏治现状。而且在王静辉的策论中还详细解释了如何规范民间商人的贷款机构的细则,从朝廷监控到农民还贷都写的清清楚楚,这样青苗法的主要对象便只有农民和商人,规避了朝廷在此之中的政治风险。司马光对此非常欣赏,这样打击的对象便是日益猖獗的高利贷现象还有那些兼并土地的大地主,农民也会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朝廷也能从中凭空获得一笔非常丰厚的赋税,这样的好事他当然同意了。
英宗赵曙听后,额头上已经拧出“川字”地眉头舒展开来。他看到这份策论后。对青苗法地好处当然非常清楚,虽然对于策论中。王静辉提出整合民间的商人建立银行地作用很不明白,但心中隐隐约约的觉得还是因为现在的吏治问题,也对他的良苦用心非常感动。满意归满意,要想让青苗法获得通过还是非常困难地。作为大宋的皇帝,他当然要考虑类似韩绛这样势力极大家族的反应,但这青苗钱估计如果推行到全国的话,每年会高达百万贯,这对于他的诱惑是致命的。司马光能够站出来为王静辉说话,也算是解开了现在的困局,毕竟谁都不愿意桶这个马蜂窝,由司马光来干正合适。
此时福宁殿中像韩琦、富弼这样对自己没有什么多大影响的大臣自然是不冷不热的说两句赞成的话,但难受地便是韩绛了,平心而论在他眼中对青苗法还是非常赞成的。但一想到自己的家族的利益,这就让他有些犹豫了。韩绛想反驳,但这篇策论结构严谨,简直是滴水不漏,各个方面考虑的都非常周到,想挑毛病也是一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这让他怎么反对?
英宗赵曙看到周围大臣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声,便批准了王静辉关于在楚州试行青苗法。韩绛此时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但心中总算是解脱了。他明白向王静辉出任楚州军州事,完全有权力像李参和王安石那样不必向朝廷请示便可以在楚州试行青苗法。但此时不同往日,英宗赵曙越来越表现出一个有为皇帝的作风,他把王静辉弄到楚州就是为了实验不同地方法来推广到全国改革弊政,王静辉今天在楚州试行。如果效果显著很可能会被推广到全国。不过韩绛现在似乎就感到这部青苗法肯定会得到推广,那份策论的体制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简直如流水帐一般,条条框框居然写得这么清楚,有这样的策论,再加上这个驸马爷的能耐,如果试行后没有效果才怪呢!
几天后,王静辉在楚州接到了颖王赵顼和英宗赵曙两父子的来信,老丈人赵曙地来信很简单:朕已准了你的奏折,盼早日回复佳音。而赵顼的来信就比较长了,对那天福宁殿中议事的过程都写了出来,从赵顼的信中,王静辉知道这次得罪的人比上次试行免役法得罪的人还要多,来头更大,至少河北的韩家是跑不了了。
河北韩家这样的名门望族,王静辉当然不会忽视,他也了解了一下韩氏家族的历史,这个时候他所知道的韩家要比他原来在书上知道的多多了,而且他记得韩家在历史上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也分成了两派,现在看来倒是韩家有意为之。韩绛在历史上是追随王安石的,这个当初太子赵顼的老师,经常在给赵顼上课讲解经义的时候,总是为王安石延誉。
想到这里王静辉也十分纳闷韩绛应该是青苗法的,如果换了他弟弟韩维反对,这才是正常的,可能还是因为自己不如王安石,不值得他在政治上追随自己的缘故。
“呵呵,历史上大概韩绛也没有想到最终他还是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上。我又不是当宰相,让他追随自己干什么?!”王静辉自嘲的想了想,觉得自己想得实在是太多了,照自己这么搞下去,除非自己的老丈人赵曙突然暴毙,王安石最多也就是个翰林学士或是参知政事而已,远远不能达到历史上的权势水平。
现在青苗法得到了英宗赵曙的批复后,王静辉就开始准备实施了。其实在王静辉的心中,楚州不是一个试行青苗法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在这里发生最严重的灾害便是在仁宗时代发生的旱灾,而现在自己把楚州的水利问题已经搞定了,而且这里已经普及了耐旱的占城稻,就算再次发生大旱灾,王静辉也可以毫不费力的渡过灾害。青苗法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在农民受灾的情况下进行借贷,以渡过灾年,不至于流离失所。
不过在楚州施行青苗法有一大好处便是这里由于是鱼米之乡,农民借贷的利息最少是四到六成,还没有想西北或是河北那样能够达到翻番的地步,将借贷利息降下来应该不会引起高利贷者们的反弹,这样可以使他能够聚集商人筹集更多的资金参加自己的计划。
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晋商票号,王静辉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晋商的票号现在恐怕要改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