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光怪陆离的荷兰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绪略有些激动。
从车窗望出去,李慕菲看见了德国整洁的城市、乡村、原野,有时候能看到陡峭的山上那高耸着的城堡,见证着德意志逝去的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
火车在汉诺威停了一下,这里是柏林和阿姆斯特丹之间最重要城市,也几乎恰好位于旅程的一半,很可惜,李慕菲只来得及下到站台上看了看。
此次漫长旅程的目的地柏林终于到了,火车随着一声汽笛缓缓地停下,几个前来接站的华人早已出现在了李慕菲的窗外,一脸激动地举着牌子,上面写着金城李家四个汉字。
南非与德国的关系是最近几年才打得火热,不像荷兰与南非那样有几百年的友好历史,而在与德国关系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金城李家,也因此南非驻德国大使馆几乎算得上是李家的天下了,大使本人就是李家的人,李慕菲这个李家现在的少爷、未来的家主也因此受到了比在荷兰规格高得多的接待。
李慕菲早就选好了就读的大学—-这个年代闻名遐迩的柏林大学。
这所大学的正式叫法是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学,是以建立时的普鲁士国王名字命名,而人们一般通俗地称她为柏林大学。
在李慕菲那个年代,柏林大学的名气远没有哈佛、斯坦福、剑桥等大学那么出名,这是因为,二战之后,随着柏林的肢解,柏林大学也分成了两所大学,东德的学校继承了柏林大学的校园和大部分师生,改名柏林洪堡大学,为了追求学术自由,原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出走西德,建立了柏林自由大学,战争造成的伤害和师生的流失严重损害了这所大学,让她从世界超一流学府沉沦为一所排名英美大学之后的学校。
但在1886年,她可是赫赫有名的“现代大学之母”,她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可以说是这个年代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国家大学效仿的楷模,她所提倡的“学术自由”思想影响了后面几乎所有的大学,在学校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上课的气氛也十分开放轻松而活跃,教授们对迟到或早退的学生并不干预,一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不是对教授的精彩讲课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咚咚咚”地敲桌子来表达对教授们辛苦劳动的感谢之情。
(当然,所谓的学术自由思想至少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大学,在中国大学中,迟到或早退,有时会引来“教授”的臭骂,“教授”还会关起门来点名,而且“教授”还会理直气壮地宣称他在捍卫师道的尊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不叫大学,叫公塾更加贴切。)
李慕菲对于这所大学并非一无所知,小的时候,他曾经非常崇拜爱因斯坦,也看过爱因斯坦的个人传记,知道爱因斯坦曾经在这所学校任教过,而据李慕菲所知,另两个几乎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伟大人物—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也曾经在这所学校里就读。
进入爱因斯坦当老师的学校,和马克思当同学,想一想就兴奋,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人之中后者刚刚去世,而前者才七岁大。
不过现在学校里依然名师荟萃,英才云集,教授之中,李慕菲最熟悉的是普朗克,同样有点遗憾的是,李慕菲还不打算选修他的课,更不打算成为一个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