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骑士文学 www.74wx.cc,最快更新迷失在星空最新章节!

    本文出自mba智库百科。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目录

    1金本位制的形式

    2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3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4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5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6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6.1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

    7参考文献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本轮金融危机后,对于目前美元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的质疑空前升温。当今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资产是以美元来计价的,而美国现在采取的救市政策措施似乎不可避免导致美元贬值。一些有名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专家将资金从政府债券中抽离,转投到黄金市场;以为“未来的严重通胀将几乎不可避免的导致政府债券崩溃,符合逻辑的结论是我们最终回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

    正是基于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满,以及围绕国际货币问题的各种阴谋论的抬头,使得金本位制再度受到关注。有些学者提出世界货币格局应返金本位制(goldstandard),提议“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新金本位制”,以求形成稳定的国际货币体制。典型的设想是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加入金本位制联盟,来一致确定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

    支持者认为复归金本位制有一系列优越性。一是金本位货币自身具有“刚性”价值;现行的信用货币不仅容易贬值,而且可能导致虚拟金融财富无节制膨胀;二是发达国家难以通过发行纸币来进行国际剥削,因此比较公正;三是各国货币不再有汇率的困扰,不存在汇率操纵和套汇牟利的可能,国际投资和贸易体系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在1960年代曾撰文表示支持金本位。他在《黄金与经济自由》(goldandeconomicfreedom)一文中写道,在金本位制度下,一个国家的信用额由这个国家的有形资产规模来决定;没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没有了安全的价值储存载体,政府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沉溺于疯狂的信贷创造。赤字开支纯粹就是一种将社会财富充公的阴谋;而金本位制度会严格约束这种赤字开支,起到保护大众财产权的作用。

    尽管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逐渐离弃了支持金本位的观点,但现在不少人回头称赞格老确实有先见之明。

    其实,历史和现实显示,回归金本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真要实行,可能成为一场荒诞的闹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古代有过金属货币的金本位制;这里讲的是指纸币作为兑换凭证或代用券时的金本位制。

    1717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纸币,但直到1821年才正式确立为制度。其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实施金本位制。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长者二百余年,短者数十年,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如果不算国民党政府溃败前短暂的“金圆券”的话)。

    从1870年到一战爆发之前,是金本位制使用最广泛的50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当时金本位制盛行是欧洲经济繁荣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事实上,世界经济在金本位制下于1879-1896年之间爆发了以金融体系的崩溃为导火索的世界性经济萧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为求自保,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世界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一种节约黄金的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即1925年起实施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英、法、美等国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这些国家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但曾几何时,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得各国央行纷纷放弃金本位,改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尤其为难的是,金本位决定了各国央行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采取扩张政策,致使衰退乃至萧条难以复原,1929年之后全球经济几乎经历了10年的通货紧缩。从1938年开始,已没有一个国家允许国民将货币或存款兑换成黄金。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主导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郡的度假宾馆召开了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woodssystem),从而建立了一种“国际性金汇兑本位制”(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是一种间接的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相继发生了数次黄金抢购风潮,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先是放弃了黄金固定官价,随后宣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义务,于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黯然收场,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改革。

    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国际货币会议上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jamaicaagreement),于1978年4月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解体。

    回顾过去百余年货币本位的变迁史,可见颠颠簸簸的金本位制并不能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病,运行实践也谈不上成功。历史上发生过的向金本位制复归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表明被抛弃了近半个世纪的贵金属本位纸币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因为人们心目中借助黄金保值储备的观念根深蒂固,黄金的非货币化并不等于黄金完全失去了货币职能。美国的黄金储备,已从1945年21770吨(占世界黄金储备近60%)降为目前的8133.5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15%弱),依然维持全球最大储备国地位。就连高举黄金非货币化大旗的国际货币基金会也保留了大部分黄金储备。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的欧元货币体系,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磅、日元之后的第5大国际结算“准货币”。这种现象,意味着黄金在林林总总的商品当中,仍有某种流通媒介的特殊功能,但这并不等于时光可以倒流。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首先在于黄金市场太小了,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其前景不能满足全球化世界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作为货币储备的基础,不可能从一种有限的市场商品重返“一般等价物”。

    人类有史以来开采积聚的全部黄金,估计逾15万吨。其中约40%即6万吨为金融资产;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占有3.2万吨,其余是私人拥有的投资财富。另外的60%作为商品,主要是首饰业和装饰品,为民间收藏和流转,还有少量用于电子工业、牙医、金章及其他行业。

    在整个20世纪,南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但近年来南非黄金矿藏资源逐渐枯竭,产量下降。2007年,中国生产黄金276吨,相当于全球黄金总供应量的十分之一,超过了南非的272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黄金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性质,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形成工业矿床,要富集上千倍;形成大矿、富矿,则要富集几千、几万倍,甚至更高,可见大金矿难于产生。据估计99%以上的金进入了地核,现查明地壳中的黄金总储量仅为16.6万吨,丰度只有铁的一千万份之一,银的1/21,可采资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