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制片人制度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完成。丹尼尔走的是简约路线,以巨大的用哥特体书写的单词“rossi”为主体,整个厂标显示就是单词由远到近拉近的过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显示厂标时的背景音乐。丹尼尔亲自上阵,一组10秒的激昂交响乐配合着画面中“rossi”的慢慢拉近运动。
“没有那段音乐丹尼尔的设计就是一坨屎!”这是朱塞佩的评价。
在丹尼尔看来,厂标在公司成名后是作为形象的存在,但是更多的它是一个符号,让人看见他立刻想到某些信息的符号。对于电影人来说,显然是这些“信息”更重要!即使厂标再简单、无趣,人们也可以因为电影而记住厂标……
确立厂标之后托马斯·因斯一方面开启自己的新电影《文明》的拍摄,另外一方面正式开始罗西电影公司庞大的海外市场计划。
整个电影公司进入一片繁忙期,梅耶被折腾的死去活来,但是痛苦并快乐着:罗西影院一方面疯狂的扩大国内电影院建设,再次投入1000万美元准备建设200座专业影院,这些都是之前计划之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不仅使很多影院经营者一夜暴富,依靠自己的放映渠道,罗西电影公司也是在两个月就有了2000万的存利润。朱塞佩本来就没有打算把钱放在那不动,接任者托马斯·因斯将其中1000万用于建设电影院的附加费用。
而剩下的钱除了用于招兵买马的钱外,还有提升整个公司硬件设备的费用。新的公司总部开始在好莱坞大道建设、新的冲印工厂、新的胶片生产基地,当然还有新的拍摄设备……
托马斯花钱如流水,但是无疑更加夯实了罗西电影公司的基础。《洛杉矶时报》称现在在电影专利公司之外的电影公司中,最强的无疑就是罗西电影公司。
“虽然他们没有让人熟知的电影明星和导演,但是通过对电影院的控制,通过几部重要电影的盈利,他们已经有实力同东部的电影专利公司抗衡!”
事实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说的那样,到了这时候,电影专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小。
虽然他们可以通过专利费用以及对电影院收的执照费用每年赚取部分收入,但是这些同整个电影市场庞大的盈利额相比绝对是沧海一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15年注定是爱迪生和他的伙伴们不怎么高兴的一年。
联邦政府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判决电影专利公司是非法组织,托拉斯被强制取缔。
当然也有不好的消息,联邦最高法院同样做出裁决,电影界被定性为单纯的工业而不是文化媒介。这就意味着电影无法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于言论自由的强大保护,美国政府随时可以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而不必背上违宪的罪名!
当然,丹尼尔知道这个决议的影响在现在还不是那么明显……
无论如何,罗西电影公司率先确立了制片人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罗西公司在1915年底签下西席·地密尔、埃里希·冯·斯特劳亨两位著名导演,同时还拥有道格拉斯·范朋克、布斯特·基顿等著名演员。公司的知名度到达另外一个顶峰!
[1]在那个时候大型电影院容量都很大,这些影院后来大多都改造成今天这样最多容纳一千多人的电影院……
[2]这是在“垂直垄断”体系下非常无耻的发行方式。大制片厂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完全垂直整合,但是他们还不放过那些小放映商。“成批订片”就是几部小明星的低成本影片随着一部大制作捆绑销售。少则五六部,多则几十部,而且是在没有看到影片的情况下根据拍摄计划的“盲目订片”。小放映商为了得到大明星主演的电影不得不接受小明星低成本影片甚至是一些质量低劣的低档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