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按照在巴黎的战略部署,第三次葡萄牙战争,将由马塞纳元帅指挥的葡萄牙军团的主力,包括雷尼埃将军、内伊元帅,以及朱诺将军所部,共6万6千名士兵,于6月20日在萨拉曼卡誓师西进,目标直指西葡两国东北部交界的军事重镇,罗德里戈要塞。
而充当一路偏师的德赛师团,马塞纳元帅给予其任务,仅要求在6月15日之前,从萨拉戈萨长途行军近六百公里,并接管巴达霍斯要塞,吸引英葡联军的部分兵力,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对于德赛师团何时向葡萄牙境内的埃武拉要塞发动进攻,进而攻占该城,从侧翼对里斯本形成战略包围,马塞纳元帅没有下达任何具体时间表,一切都由赫鲁纳公爵自行决定。
从地图上看,巴达霍斯到埃武拉的直线距离不过八十公里,奥特斯尔中校(工兵团长)实地测算的进军路程为105公里,左右偏差不到百分之3。
如果两地间由石灰石与砾石铺就的道路没有天堑阻扰,在夏季干燥少雨的地中海气候环境下,德赛师团的步兵只需安排2个急行军日,便能开赴埃武拉城下。即便要防范沿途联军与游击队的伏击或袭扰,保持每天30公里正常时速,也不过3到4天。
当然,上述不过是纸上谈兵。事实上,从巴达霍斯到埃武拉的这百余公里中,山林密布,河流纵横,崎岖道路。在得知德赛师团会从东线入侵葡萄牙时,威灵顿已任命贝尔斯福德将军为东部防线指挥官,调派3。5万名士兵(含2万游击队),并重新加固埃武拉城为军事要塞。
在未来法军沿途所经过的地域,同样是严格执行坚壁清野的持久战方针,包括迁徙村民与牲畜,焚毁村庄与谷仓,甚至拆毁桥梁,破坏道路。务必不留给法国人一片面包,一块肉干,一瓶葡萄酒,让入侵者没有完整的房屋可以歇息,没有顺畅的道路能够通行。
尽管奥特斯尔中校向德赛将军保证,他的工兵团已做好筑路桥架的各项演练,筹备了充足的施工器材。在师团行军途中,需要多花费7到8天时间,就能完成浮桥建造与道路修复工作。在此基础上,算上师团步兵的4天正常行军,就是12天。
12天的时间,看似不长,但对于军队的补给压力就会无限放大,这也是所有法军最致命的弱点。另外,在德赛师团的后方还有一支虎视眈眈的复仇叛军,盖斯塔将军率领的1万多西班牙正规军。在德赛师团深入葡萄牙境内时,光凭那3千5百名西班牙骑兵,就能随心所欲地切断前线部队与巴达霍斯要塞、巴达霍斯要塞与安达卢西亚省(苏尔特部)之间的补给通道。
此外,即便是顺利抵达埃武拉城下,能否顺利攻克也是一个大难题。来自军情局的情报与奥特斯尔中校的报告中都曾提及,如今的埃武拉城已被重新造成一座军事要塞。多名英国工程师参照沃邦1式棱堡体系,动用了8千名葡萄牙民工,耗时3个月,将埃武拉城原有的古罗马圆形城堡四周,向外延伸,构筑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星形棱堡。
这类棱堡体呈不规则的五角形,依山势地利而建,由一个母堡(实心棱堡)及多个子堡(三角堡、凹面堡)合组而成,各堡皆以暗道成坑道连接。最外围是诱敌斜坡,它与母堡(实心棱堡)中间,还夹杂了至少2条宽阔堑壕、3道胸墙、10多个主辅炮台,以及纵贯各个棱堡群的隐蔽通道,能方便棱堡间的兵力调配,伏击深入棱堡的敌军。
从16世纪末的梅斯城攻防战开始,300年间以来,棱堡群就是这个时期的超级堡垒,是所有攻城士兵的可怕噩梦。当面对这类棱堡要塞,唯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按照沃邦元帅(法王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伟大的军事专家)的平行壕攻城法。
攻城部队(工兵)需要开挖至少2道平行壕,以及连接平行壕的各种曲线或折线形的接近壕,除了配属诸多大口径加农炮消灭要塞正面上的炮兵和击毁炮眼,还要在平行壕内装备48磅臼炮队以曲射火力打击要塞。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火力压制和堑壕掘进为手段,才可以用尽可能少的伤亡代价接近要塞,最终完成摧毁并攻占棱堡防御体系。
然而,按照沃邦元帅倡导的平行壕攻城法,进攻方兵力必须是守军的7倍;另外,攻城炮兵部队还要装备大口径加农炮与重型臼炮。而这两项都不是德赛师团所具备的条件。
在第二次萨拉戈萨会战时,拉纳元帅指挥的训练有素的近6万精锐军团,在围攻躲藏在简易棱堡内部,掺杂了大量民兵的西班牙守军时,也保持了3倍于敌军的强大兵力;此外,拉纳军团还拥有一支火力强大的炮兵,包括威力惊人的24磅攻城炮与48磅臼炮。
在抵达巴达霍斯要塞后,德赛师团已秘密增至2万5千人,其兵力现对于布防埃武拉要塞的1。5万英葡联军(2万葡萄牙游击队不计入内),人数上的确占有绝对优势。如果敌我双方进行的是一场运动战或遭遇战,取胜当然不存在问题。但作为攻城一方,德赛和他的参谋部却没任何把握,依照沃邦元帅的平行壕攻城法,在1个月内拿下埃武拉城。更别说,德赛师团的炮兵部队中,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