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开国之初曾经在午门郑重其事的立了一块大铁牌子。上面写的一行郑重其事的字:后宫及宦者不得干政,逾者斩。
这块铁牌的有效期,也就在高皇帝执政期间。不得不说,大明朝出了太多重量级的太监和宫妃。太监就不说了,刘瑾,王振、魏忠贤等人,都是大腕,后妃里,如前期的万贵妃,后期的郑贵妃,也都是笑傲后宫,叱咤风云的人物。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规矩在制定规矩的人仙逝后,也便不再是规矩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都是双刃剑。同一件事,或者有利,也就有弊,说到太监干政,就不得不提一下,成祖皇帝时候,靖难之役中立有大功,后来用亲提一支宝船舰队七下西洋,威震海内外,扬尽大明威风的内宫监首领,三宝太监郑和。至今,据说国内最牛的船还叫做“郑和号”。
后妃是老婆,太监是奴仆。就看这个皇帝能不能合理搭配这些关系。 成祖无疑是成功者,后来的大明皇帝们就稍差些。一直到魏忠贤的出现,达到了顶峰,整个朝廷一片乌烟瘴气。
庆幸的是,现在的张皇后,后来的懿安皇后,是一个好人,一个毫无争议的好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后果实在是不能设想。祖宗的规矩,应该是防小人而不妨君子的。
张皇后每天的生活比较枯燥乏味,皇帝也算是喜欢她的了,可是似乎天启更喜欢木匠活。白天难得见到他的影子。也无非就是给自己找乐子玩。跟贴身的宫女逗个纸牌。自己看看书,弄个女红之类,倒也自在。
这天上午,她在和自己的宫女们闲聊。所有的坤宁宫宫女都认为,皇后是个难得的好主子。知书达理,脾气好的不行,从来待下人都是那么宽仁。
一个太监进来通报,说是信王殿下驾到,求见皇后娘娘。
皇后吃了一惊,她当然知道,这个信王殿下就是天启的弟弟,被封为信王的朱由检。明光宗朱常洛有七个儿子,长大成人的只有皇长子朱由校,也就是天启。然后就是皇五子信王朱由检,他后来的称呼叫做崇祯。
信王殿下在当时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特点,虽然他的地位尊贵,也无非就是个富贵闲人,而且时时处处生活在最大的危险中。
没有说错,他的确生活在巨大的危险中,因为自古以来,当皇帝的儿子,又没能最终继承皇位的,这些王爷们,一直处在巨大的危险之中。从汉朝的推恩令剥削王侯实权,到清中期雍正帝的屠弟。这些王爷们,活得每时每刻都战战兢兢。因为无论你是皇帝的儿子,兄弟或者叔叔侄子。只要自己不是皇帝,就会对皇帝的位置产生威胁。
朱由检很低调,因为皇位被自己的哥哥当仁不让的坐下了,自己只能,也只求能安安稳稳的当个王爷,踏踏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他每天邋邋遢遢的,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显得很是慵懒。就这样,东厂和锦衣卫的特务人员从未放松对他的监视,哪怕只需要有一点莫须有的证据,自己轻则会在宗人府监狱过一辈子,重则死无葬身之地。
低调点好,至少能多活几天,这就是朱由检的信条。魏公公对他很放心,因为这位信王殿下实在是太够兄弟了,从来不搞小团伙,从来不结交朝廷大臣。逢年过节就喜欢给魏公公送礼。见到面就很激动的喊“厂公”。如此仗义的兄弟,实在是下不去手啊。不好意思啊。
天启六年冬,朱由检第一次出头露面了,他没有去和皇上哥哥拉关系,却直奔了皇后张嫣的坤宁宫。皇后知道这位五弟向来不插手朝廷的事情,也极少出门,这次贸然来到这里,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说。
张皇后起身整了整衣服,吩咐太监,“你这小厮,越发的不懂礼数了,信王爷是我自家的兄弟。何必用通传,快快请进来。”。
小太监忙不迭的就要往外跑,这时就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朱由检自己一拉帘子进来了。他先给嫂子磕头。“皇后娘娘在上,受小弟由检大礼参拜”。
张皇后上前想扶起信王,又碍于古训“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正在犹豫时候,朱由检自己就站起来了。“小弟怎么能当得起嫂嫂搀扶呢。”。
“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