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骑士文学 www.74wx.cc,最快更新论语新得最新章节!

,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後也,马不进也。』”

    这两句话一个是说明了领导干部是怎么样来认识人才的,另一个是一个人在组织中处事的艺术。

    子游在武城这个地方当首长,孔子问他,你在这个地方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走小路,没有公事从来不到我的房间里来。

    这个澹台灭明长的很难看,好像在此前还来见过孔子,可能孔子没有太在意,这个人就走了,后来这个人在各个诸侯之间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物。

    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澹台灭明做事情光明正大,从来不会投机钻营,也不会对上谄媚。可见子游对这个人是很欣赏的。后来孔子说的“人不可貌相”也有这个事情的成分吧。

    这个时候孔子又说到了一个人叫孟之反,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说孟之反从来不夸耀自己,有功劳而不骄矜,在齐国和鲁国交战中,鲁国败退的时候,这个人一直走在最后做撤退的保护,快要进城门的时候,他打着马鞭说,不是我敢于走在后面,而是这个马不愿意快走啊。

    这里两个故事一个是讲正而直,一个是讲曲而全的。那么这两个人看起来风格是完全相反的,那么他们做的都是对的,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一个人做人处事的方法问题。

    孔子在前面说过,说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灵活掌握,但是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看是不是符合道义,只要是符合道义的就可以去做。

    这里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举例说明。我们来看,如果说澹台灭明在他的那个环境里曲而全,那么就不会有子游去发现他,提拔他,重用他,但是如果孟之反在他的环境里刚而直,恐怕早就糟了牢狱之灾了吧。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的活学活用问题,所以说我们不能读死书,读书是为了应用,那么应用的环境不同,面对的人物不同,方法也要灵活多变,原则xìng和灵活xìng要结合使用。如其不然就成了死读书的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了。

    七、成功的条件—诚意、喜爱和天分。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一段是讲人生学问的,其中也夹杂着孔子自己的感叹,也可以说是圣人的一些牢sāo吧。

    孔子说,假如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即使有宋朝那样的美貌,恐怕在这个社会上还是行不通的吧。

    祝鮀是卫国的大夫,口才很好,宋朝是当时宋国的公子,人长的很漂亮。

    他又说,谁能够出外面不经过门呢?为什么没有人能走我这条路呢?

    孔子大概是这天心情有些不爽,所以他发了上面的牢sāo,发完后他又说,质朴如果多于学识就会显得粗野,如果学识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表面,所以说质朴和文化要均衡搭配,才能成为君子。

    说完了君子以后孔子又说,人的一生还是应该真诚,虚伪的人结果一定不会有很好的下场,如果有,那也是幸而又幸的事情。

    接下来孔子又说,对于学问,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这是孔子对于学问甚至延伸到任何事情的一个论述,就是说对于一件事情,首先是了解,了解了如果喜欢,最后并以此为快乐,那就是真的能把这个事情做好了。这是对于事的论述,那么对于人呢?孔子又说了。

    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在教育和谈话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对他要求那么高了。就是说一个人的资质有先天的成分,如果他先天的资质比较差的话,就不要过分的要求他做到他达不到的那个地步。

    那么这个段落孔子主要要讲述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讲的是因材施教,除了开始的那两句发牢sāo的话以外。

    在教育方面要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因为在孔子的时候,对学生的教育不但在于学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学问的教育,所以孔子就很感叹没有人走自己的教育道路。

    那么怎么因材施教呢?说一个学生到你这来了,你要看这个学生目前的情况是什么样子,他目前的学识水平在什么位置,是文胜质呢?还是质胜文?再看他的诚意和爱好,是诚意要学习呢?还是虚伪的应付了事,是很喜欢这个事情并以此为快乐呢?还是无所谓的,最好还要看他的资质,看他有没有这个天分,也就是说看他是不是这个料。

    这个话让我想到了目前在我们国家流行的全民的小孩学钢琴的事情来,我们不管孩子在这个上面有没有资质,也不管孩子喜欢还是不喜欢,更不管孩子在老师那学习的时候是真的学呢还是假装学习来糊弄你呢?所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没有走孔子的道路,都是走金钱交易的道路去了呀!

    八、什么是仁爱?什么又是智慧呢?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後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这一节是讲仁爱和智慧的,后面也加了两句孔子的感慨!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对待人民要尽心,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为人民服务,对待鬼神这样的宗教问题要恭敬但是要远离,这样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了。樊迟又问那什么是仁德呢?孔子说,仁德的人是先从事情的难处下手,解决了难点后其他事情就可以顺利解决,最后就会有所收获。

    然后孔子又对仁者和智者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说有智慧的人就像水一样悠然活泼,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样的宁静高远。智慧的人比较活泼,仁德的人比较安静。智慧的人比较快乐,仁德的人比较长寿。

    这两句话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去体会一下,尤其是后面的一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聪敏的人思想比较活跃,喜欢兴趣比较多,所以为人活泼好动,生活中快乐的事情也比较多。内心慈祥安稳的人比较喜欢宁静,对于生活的事情也能够平和的理解、宽容。这样的人是比较长寿的。

    后面的两句是孔子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感慨,大概感慨的时候再喝酒,所以后面才有这一句,觚啊觚的说法。

    因为在孔子那个时代的时候,齐国的经济是比较发达的,所以齐国需要的是在政治上进行改进和变革,鲁国的传统文化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只是政治上有缺陷,我们知道是权臣弄权的状况,所以孔子说齐国的政治改革一下就可以赶上鲁国,鲁国的政治改革一下就可以合乎正道了。

    觚是古代盛酒的器皿,是一个四方有棱角的杯子,可能随着历史的变化,觚的样子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孔子拿着觚说,你看这个觚已经不像觚的样子了。

    这段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孔子关于仁者和智者的论述,这个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用人的问题,在现在的组织中,什么位置适合仁者,什么位置又适合智者,这个我们要弄清楚,然后对于一个组织成员来说,智慧的光芒多一些还是仁德的修养好一些也要弄清楚,这样就会把不同的人放在合适他们的位置上,就能起到好的作用;如果相反的话,可能就会出问题。这个是我们在现在经济活动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像萧何适合于坐镇后方,提供供给,韩信适合于统帅三军,克敌制胜,张良适合于出谋划策,如果把这些人的位置弄反了,刘邦可能早就被项羽干掉了吧!

    九、学问的应用--原则xìng和灵活xìng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yù立而立人,己yù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段主要还是讲学问的应用的,这里用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学问的应用要讲究方式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学活用的问题。我们看这几句话。

    宰我问了孔子一个问题,说如果有一个人骗一个有仁德的人说井里有仁义,难道这个有仁德的人还要跳井吗?孔子说,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一个君子,要懂得变通,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包围和困扰的环境中去。一个君子,可以被欺骗,但是你一定要明白这个是欺骗,如果自己不知道,那是不可以的。

    为了把这个问题说透彻,孔子又进一步论述说,君子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然后用礼来使得自己的行为合乎规范,这样的话,人生的道路大体上就不会有问题了。不会有离经叛道的事情发生的。

    这和后面的话也是有连贯的,先说的是君子要懂得变通,那么这个变通的原则和框架在那里呢?就是要合乎礼的要求,怎么样才是合乎礼的要求呢?下面得这个故事又进一步的阐明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千古的问题了,就是孔子见南子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意思是说孔子去见南子,出来的时候子路很不高兴,因为南子的名声不太好听,所以子路认为像孔子这样的君子是不应该见南子的。那么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看以前的解释是孔子说你不要怀疑我啊,我如果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就让老天厌弃我吧。

    一个学生的不悦表情怎么会让他的老师急的发誓赌咒起来呢?我们常常看到赌咒发誓的人往往心里是有鬼的。孔子有这个必要在这个地方赌咒发誓吗?

    南怀瑾大师认为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像孔子这样有着极高修养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南怀瑾大师的解释是,孔子对子路说,你们的看法和我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不好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连上天都厌弃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到这个地步,从礼的角度来说,或者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来说,我就应该这样做的。

    这个说法是比较符合孔子的个人修养情况的,这个也和上面的那句君子博学多才,能在礼的范围内行事,就不会离经叛道结合起来就更准确了,也是文章的连贯xìng的体现。

    我们再看下面的一句,如果和上面的这一句再结合起来看,那么南怀瑾大师的解释就更为准确了。

    孔子说,如果一个仁德很高的人运用中庸去处理事情,那就是很高明的处理方法了,但是现在一般的人很少能够使用中庸的方法去处理事情,基本上都是走极端的路线了。

    这个也是说明了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情极端看法的问题了。

    中庸就是中和正反的问题,达到合适的状态,所以孔子认为中庸是处理问题的最高方法,但是大家都不去用,都喜欢极端的处理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一刀切”的处理方法。

    最后一句是这个篇章的总结,子贡说,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广泛的爱护人民并且能够救济人民,这个人怎么样呢?可以称得上是仁吗?孔子说,岂止是仁,那简直就是圣德了,尧舜恐怕都难以做到吧?仁德的人,自己要站起来,首先要考虑别人的利益,也要使得别人也站起来,自己要通达有前途,也要让别人也通达有前途,如果用自己的所求推想别人的所求,这也就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了。

    这个段落首先是讲君子的变通之道,就是要在合乎礼的规范下变通处理问题,进而对变通又做了描述,就是说君子如果能够懂得中庸之道,那么行事就有很高明的方法了。最后在总结的时候还是点出了仁的最高标准,那就是仁者爱人,为自己想到的,也要为别人想到,这就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到这里这个冉雍篇就结束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冉雍篇主要论述了君子的修养和学问的方法,在君子的修养方面主要的讲了君子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其次讲了君子要学会在礼的范畴内懂得变通的道理。在君子的学问方面首先讲了君子要立志,然后jīng进,至于学问到什么水平可能和人的天分有关,不必去强求。其次讲了学问的使用问题,就是说要做君子儒,要拿学问为社会服务。最后的结论有点出了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就是要仁者爱人,以yù立而立人,己yù达而达人。这个篇章作为我们前面看到的仁、礼、为政、学问方面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我们在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上的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篇章自己做一些归纳,作为我们rì常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也未尝不可。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